扩大内需与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wd19881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扩大内需不仅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更是我国今后长时期的基本方针和立足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据此做出相应调整。扩大内需是当前诸多约束下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对世界经济做出贡献的有效途径。应重新评价“华盛顿共识”对政府作用的认识。
其他文献
运用新古典学派的边际生产力分配原理,再根据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可以论证出生产要素密集度对有效需求从而对就业的影响。由于资本和劳动之间的替代弹性经常小于1,资本投入量的相对增加,将导致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扩大,而消费需求又决定了有效需求与就业量,所以,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将有利于扩大就业。
计算机硬件、互联网、操作系统的发展,促使计算机语言也快速发展。短短数十年从低级语言发展到上百种高级语言,而高级语言又在不断的更新和变化。由于每种语言在描述如何工作和如何给合适任务类型提供信息时各具特色,面对不同任务的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这里简要加以介绍并推断今后计算机语言的发展趋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党性实践性学科性相统一的理论体系。可以从7个方面推进这一理论体系的学科建设: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和逻辑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意义和国外研究状况。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开拓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道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与道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道路。他的创新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坚持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点,必须大胆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领导广大农民创办了合作医疗制度。其中,人民公社时期的合作医疗制度具有典型意义。它完整地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兴盛走向瓦解的全过程。而政治动员、集体经济、政府干预是决定这个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兴衰成败的主要因素和基本经验。
面对全球化和信息化所带来的对党的社会基础、党员队伍、组织运行结构和组织沟通等方面的巨大挑战,德国社民党通过采取加强社会资源整合、提高党员队伍数量和质量、变革组织结构和组织运行机制、利用现代科技构筑信息平台等一系列措施,使得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德国社民党组织建设的新趋势提供了重要启示。
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使得养老保险支出在整个社会支出中的比重日益提高,政府养老保险面临财政危机。从我国情况看,政府养老保险的供给过度与不足并存,不同社会群体养老保险待遇过高与偏低甚至没有相并存。因此,借鉴部分国家养老保险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对某些社会群体,特别是城镇人口,加大养老保险市场化改革,将政府有限的资源转移给弱势群体,尤其是农村人口.有着重要的意义。
张纯明著《中国政治二千年》以西方政治学的视角对古代中国政治作了综观式考察。其考察传统中国政治的方式尽管有“西化”基调,但应理解抗战时期作者作为一个政治学研究者所面临的“两难之境”:既有急迫的依赖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实践要求.又有对重视传统的演进思路的认同。此困境提醒我们,政治学要实现“本土化”,一方面应有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和理解政治传统中的意义世界。
期刊
森林资源型城市面临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危机,实现经济转型,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是东北森林资源型城市走向振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东北森林资源型城市面临的资源濒临枯竭、产业单一、企业社会负担重等,实现经济转型的有利条件是政策、资源及传统优势产业等等。这些地区产业转型有三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