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t100铂电阻的液氮灌温度记录仪设计

来源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yu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实时监控液氮罐温度,防止液氮过快汽化,设计了一款以四线制Pt100铂电阻为敏感元件,采用双运放构成的精密恒流源为驱动的液氮罐温度记录仪.采用双运放构成的精密恒流源可消除温漂等因数引起驱动电流的波动,同时使得Pt100输出电压与阻值有较好的线性关系.采用24位A/D转换器对信号采样,将采样数据传送给控制器进行数据处理,并利用SD卡以CSV格式保存数据和OLED显示液氮罐的温度.最后对液氮罐温度仪进行了模拟实验测试.结果 表明:记录仪能够对液氮罐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记录和存储,精度可达0.1℃,性能稳定可靠,也适用于其他电阻式传感器.
其他文献
基于有限元仿真模拟方法,运用SolidWorks和ABAQUS建立腐蚀管道结构模型,仿真分析管道腐蚀区域结构参数对剩余强度影响规律;搭建含腐蚀缺陷的X120钢级管道耐水压试验平台,实测不同腐蚀程度管道的极限承载能力,对比验证仿真模拟.结果 表明,管道剩余强度与腐蚀长度、深度呈负相关,与腐蚀宽度呈正相关;与腐蚀长度和宽度相比,腐蚀深度对管道剩余强度影响更显著;X120钢级腐蚀管道的试验实测剩余强度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最大偏差仅为3.5%,证明了仿真建模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预估腐蚀管道剩余使用寿命以及制
根据超声波具有机械振动、空化作用、热效应的特性,通过自行设计组装和改装现有实验装置相结合的方式,在频率为24 kHz条件下对新页HF-1井须5段第1-1、1-2、3-1和3-6号岩心进行了压力脉冲液测渗透率实验.实验数据经过数学解析得到相应岩心的渗透率,通过对比岩心在不加超声波和加超声波状态下的渗透率分析超声波对岩样渗透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岩样在24 kHz的超声波作用下,岩样渗透率增大,并且其增加幅度与超声波功率成正比;超声波声强与渗透率比呈线性关系.实验证明,超声波能有效地提高岩样渗透率,对提高页
提出了一种以柔性PDMS为基底的柔性微带天线的制作.首先利用ANSYS HFSS软件对设计的天线进行结构和辐射方向的仿真;然后通过对PDMS的制备及磁控溅射工艺完成柔性微带天线的制备;最后对柔性天线进行了电性能和机械性能的测试.结果 表明:柔性天线拉伸测试时,中心频率的波动范围始终保持在7.61~7.85 GHz;柔性天线弯曲测试时,中心频率均保持在7.61 GHz附近;柔性天线辐射性能测试时,实测中最大辐射方向的增益高达4 dB,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以新鲜含水的豆腐渣为碳源,所含水冷冻后形成的冰为模板,利用微波快速制备具有多种官能团的分级孔生物碳应用于吸附水中重金属.相比于使用管式炉600℃温度下碳化所得的豆腐渣炭(CN-600),微波法18 min制备的生物炭(CN-18)含有更多的杂元素(O,N)、丰富的官能团和分级孔结构.CN-18的多种官能团和分级结构提供了独特的活性位点和易迁移的离子通道,其协同效应能够高效去除重金属离子Pb(Ⅱ).在pH=5时,CN-18对Pb(Ⅱ)的最高吸附能为130.5 mg/g,是CN-600的1.5倍(86.5 m
数字孪生(Digital Twin,DT)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的仿真过程,实现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的双向交互映射.针对生产设备的状态监控和状态预测问题,以机械臂DT模型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级、特征级和决策级的多层次信息融合DT模型迭代方法,实现了基于多层次信息融合模型迭代的机械臂状态估计.利用迭代模型库设计了机械臂轨迹预测实验,通过不同迭代周期、不同融合层次的模型迭代效果分析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开发了一种将实际车辆按比例缩小,能够真实再现汽车运动和动力学特性,且具有一定通用性的小尺度分布式电驱试验平台.面向校园环境的试验需求,探讨了该平台的总体规划、功能定义和基本尺寸确定方法,对独立悬架、转向系统等主要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和检验;提出了该分布式电驱试验平台的遥控方案、动力学传感、数据采集和再现方法.通过虚拟样机仿真和动力学响应预测,表明该小尺度试验平台可模拟实际车辆的运动和动力学行为,适于在校园环境开展试验.
设计了不同载体镍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蒎烯催化加氢反应中应用的化学实验,并将表征手段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该实验将材料制备、仪器表征及性能分析等综合为一体,通过共沉淀法制备3种不同载体的镍基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它们在蒎烯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通过结构表征后将其与催化剂性质进行关联.开设该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熟悉催化剂的制备以及表征手段,掌握专业的实验操作技能,提升科学素养,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针对我国风力发电的发展和风力发电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情况,紧跟风电场并网实际场景,在PSCAD/EMTDC搭建双馈风电场汇集站实验仿真平台.考虑风电机组输入风速变化,分析短路时双馈变速风电机组故障特性以及其对汇集站三绕组变压器动态特性的影响;分析三绕组变压器传统保护的适应性.该平台可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深入学习双馈变速风电机组故障特性与机组输入风速的关系,对三绕组变压器的影响以及对变压器传统继电保护适应性的影响,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了上转换发光材料协同-光催化技术共同处理有机污染物的综合实验.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TiO2/(Ca,Y)F2:Tm,Yb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RD、SEM、TEM和PL等对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等进行表征;采用甲基橙(MO)模拟有机污染物,探讨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红外光照射下复合光催化剂120 min内对MO的降解率达到56.1%,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上转换技术将红外光上转至TiO2光催化所需要的紫外光,有效扩展了光催化材料的光响应范围.
通过对风电行星齿轮无故障、剥落、断齿3种不同损伤,在相同转速不同加载下进行对比实验研究.进而分别利用经典的傅里叶、频谱自相关、包络谱、平方包络等分析手段对测取的振动信号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分析结果对比可以发现,平方包络分析方法更适合风电行星齿轮的故障特征提取.本文的结论可为后续开展行星齿轮现场振动信号分析奠定实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