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95例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name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也称“臀上皮神经损伤”、“臀上皮神经痛”等。是指臀上皮神经经过臀部受到压迫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青壮年及体力劳动者多见。多为一侧腰臀部弥散性疼痛或麻木,呈钝痛、酸痛等,向臀下方及胸窝放射,临床上比较多见,且常可误诊为腰突症。我科自2008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一般治疗、神经阻滞及针刀治疗本病9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病例共95例,其中男66例,女29例;年龄18~62岁,其中18~20岁2例,21~30岁25例,31~40岁33例,41~50岁20例,51~60岁12例,60岁以上3例。病程7天~3年。右侧发病47例,左侧发病33例,双侧发病15例。
  病史:有腰臀部损伤史55例,受风寒湿因素者26例,长时间坐姿不正者9例,无明显诱因者5例。
  症状:所有患者均有腰臀部疼痛,尤以臀部疼痛明显,呈弥散性疼痛,或钝痛、酸痛、刺痛或撕裂样疼痛,呈持续性或休息痛,有时向臀下方及大腿后放射,但不超过梋窝,在弯腰、行走、坐起等动作时疼痛加重,腰部不能用力。
  体征:腰部及患侧髂后上棘的外下方按压时疼痛明显,或有条索状物,触压时患者感到酸胀麻困疼痛难忍,并且向大腿后侧放射。伴L3横突尖压痛60例,伴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18例,膝腱、跟腱反射均无异常,肌张力正常,病理体征未引出。
  影像学检查:62例患者有CT或MRI检查,示L4-5轻度膨出者多见,但无根神经性症状,95例均有X线检查,示正常者38例,腰椎侧弯19例,骨质增生57例。
  一般治疗:①休息;②中频治疗,1次/日,20分钟/次;③针刺患侧大肠俞、气海俞、秩边、环跳、殷门等腧穴,1次/日,30分钟/次;④TDP灯烤电,1次/日,30分钟/次。
  臀上皮神经阻滞治疗:患者取俯卧位,腹下垫薄枕。以臀上部最明显的压痛点为穿刺点,此点多位于髂棘中点下方2~3cm处,针垂直刺入皮肤,然后针尖朝上逐渐向髂棘下缘斜刺,由浅入深向皮下刺入皮肤及筋膜下肌肉层作扇形浸润注射,一般注入消炎镇痛液10~15ml。然后于棘间隙外侧3~4cm处确定穿刺点,局麻下用7号8cm长针垂直刺入4~5cm,针尖触及横突或患者有麻或触电感后,回抽无血注入消炎镇痛液10ml,之后在L2~3、L4~5横突背侧用同法阻滞L2和L4后外侧支神经。
  针刀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在臀上皮神经入臀处或髂棘上缘从上向下压仔细寻找条索状物或寻找明显压痛点,取I型4号小针刀进针,刀口线同臀上皮神经平行,针刀进皮后缓慢进针刀,到臀筋膜时,手下有韧感,先行纵行剥离,刀口线不变再横行疏通;然后沿腰椎旁依次向下压,寻找压痛点,依次剥离。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疼痛全部消失;②显效:疼痛明显减轻或症状全部消失,但劳累后仍酸胀、疼痛不适者;③有效:疼痛较前减轻;④无效:疼痛如前。
  
  结 果
  经治疗后,痊愈66例,占69.5%;显效20例,占21.1%;有效9例,占9.4%;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讨 论
  臀上皮神经为交感神经,由T12、L1~3脊神经后外侧支发出,大多分布于臀上外侧及股骨大转子区皮肤,小部分在浅筋膜中下行,可达股后部,在跨越髂骨嵴进入臀部时被骶棘肌和腰背筋膜在髂棘上缘附着处形成扁圆形骨纤维管固定,神经由此隧道穿过,骨纤维管有保护神经作用,但此管由于损伤病变而狭窄压迫神经或因腰部其他位置受到损伤时,腰肌紧张被牢固固定的神经受到牵拉,可出现此症状;或因臀上皮神经从筋膜孔穿出至皮下的行程中大部分位于软组织内,当体位不当、用力不当、劳累过度等诱因后,至腰臀部肌肉紧张或痉挛牵动筋膜,与筋膜间发生相对位移而受到压迫而损伤。神经损伤后,本身及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局部软组织张力增高,造成纤维鞘内静脉回流障碍,致使纤维鞘内压力增大而影响臀上皮神经,该神经及其周围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从而出现腰臀腿部疼痛、麻木等症状。因此腰背臀部的急慢性肌肉劳损、肌肉筋膜炎、腰椎退变、骶髂关节炎等都是臀上皮神经炎的诱因。
  治疗上:①休息,可有效缓解症状;②红外线治疗,它有温热作用,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解痉阵痛、消炎消肿。对粘连、瘢痕等组织有软化作用,且改善局部环境,可消除病变处无菌性炎症;③中频治疗有阵痛作用和改善血液循环、锻炼骨骼肌作用,且模拟中医按摩手法,具有明显阵痛、消炎、消肿、促进血液循环、刺激神经肌肉、增强或放松肌肉等作用;④针灸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祛风散寒、舒筋活血、消炎止痛作用,且操作简单,治病效果确切,无不良反应;⑤神经阻滞治疗:本治疗具有效果确切、见效快、无不良反应,安全等优点,是疼痛治疗的主要方法。它是利用麻醉学的方法达到解除疼痛、改善血液循环、治疗疾病的目的。它通过阻滞感觉神经和交感神经从而阻断神经传导通路,达到直接缓解疼痛目的,不仅在作用时间内阻断了疼痛刺激解除障碍部位的肌肉痉挛及血管收缩,取得即时止痛效果,且可使其支配区域的血管扩张、血流加速、水肿减轻,使内因性抗生素增加,而发挥抗炎作用;⑥针刀治疗:小针刀是将针灸针和手术刀融为一体的小型治疗器具,可发挥针和刀的作用,刀刃可像手术刀一样对病变组织进行不切开皮肤的治疗,松懈粘连、瘢痕组织,切断挛缩肌纤维或筋膜或痛性硬结,解除神經卡压,降低组织内压力,改善微循环,调整生物力学平衡,且利用创伤修复机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故以上综合疗法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了解武威市凉州区女性婚前体检疾病患病情况。方法:对10130例女性进行婚前医学检查。严格按照卫生部修订的婚前保健工作规范要求,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常规辅助检查和其他特殊检查。结果: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10130例女性中,共检出患病者687例,疾病检出率6.87%;其中以传染性疾病检出率及构成比较高,其次为生殖系统疾病。结论:传染性疾病居于首位,其次为生殖系统疾病。对其应早发现、早诊
YOT01液力偶合器齿轮传动装置是发电机组电动给水泵配套的主要设备,该传动装置性能良好,运行操作方便,是一种高效节能的辅机。但是,该传动装置自投运以来,发生多次齿轮非正常失效事故,影
经中心静脉置管补充营养和电解质是治疗肠瘘病人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我院自1999年以来采用腋静脉置管行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肠瘘病人4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
目的探讨髌外侧小切口辅助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膝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6周内)发生膝关节僵硬的患者行髌外侧小切
目的:探讨并总结动脉导管未闭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分析40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通过加强术前护理、术后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
目的: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方法:对4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结果: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优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