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一样,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高中阶段属文科中偏理的学科。大量的知识需要学生理解掌握、定理概念要背诵记忆。但地理研究的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与人地关系。因此,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注定是地理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靠某个人、某个地区、甚至于某个国家能够解决的。它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发挥地理的学科优势,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其基本的公民素质,是时代赋于地理课的重要使命。
正是因为地理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美国——这个当今世界最强大、最发达的国家,十分重视地理这门课程。1991年美国前总统布什签署《美国2000年教育纲要》,将地理列为核心课程;1993年,另一位前总统克林顿签署《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以法律形式将地理列为必修课程……
那么,地理课应注重哪些方面呢?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伴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在这方面,地理课文中以资料、图片、漫画多种形式进行了充分的展示:全球气候变暖、南极臭氧空洞、黄河断流、长江水患、沙尘暴肆虐、淮河水污染……同时也可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随地堆放的垃圾、漫天飞舞的白色污染、散发着刺鼻恶臭的小河、时不时发生的食物中毒……这些教材中的边角料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让环保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环保活动,如参加“环保志愿者服务”、“废物回收”等;主动进行环保宣传,向身边的亲戚、朋友宣传环保知识,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勤洗手,爱护校园花草树木等,养成文明习惯。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思想教育没有及时跟上,生活中的浪费现象触目惊心,各种不良观念充斥社会,如“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等。而地理课的学习,恰恰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让学生对中国的“地大物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初中地理课中列举了水、土地、森林、耕地、矿产五种最重要的资源,中国没有一种达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也可适当补充一些国外例子,如发达国家瑞士人民的节约事例,森林丰富的日本如何保护森林资源等。日常生活中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等,外出就餐把吃剩的饭菜打包带回等,做到人走水断流、人走灯关,让节约成为一种生活态度,成为发自内心的需要。
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进入21世纪,我国面临着人口、能源、资源、环境等诸多问题的挑战。如何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之路,是中国当前和未来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这一方面,地理课有着独特的优势,许多问题的教学,大的如人口、能源、资源、环境,小的方面如循环经济、知识经济等、都隐含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许多章节的教学更是把可持续发展做为授课重点,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治理,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印度的人口问题”等,只要老师时时留心,完全能够使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可贵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为中国未来的文明之路作出应有的贡献。
今天的学生,明天社会的主人,当这批素质高、知识丰富的人走向社会时,他们一定会建立一个民主健全、科教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中国。
正是因为地理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美国——这个当今世界最强大、最发达的国家,十分重视地理这门课程。1991年美国前总统布什签署《美国2000年教育纲要》,将地理列为核心课程;1993年,另一位前总统克林顿签署《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以法律形式将地理列为必修课程……
那么,地理课应注重哪些方面呢?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伴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在这方面,地理课文中以资料、图片、漫画多种形式进行了充分的展示:全球气候变暖、南极臭氧空洞、黄河断流、长江水患、沙尘暴肆虐、淮河水污染……同时也可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随地堆放的垃圾、漫天飞舞的白色污染、散发着刺鼻恶臭的小河、时不时发生的食物中毒……这些教材中的边角料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让环保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环保活动,如参加“环保志愿者服务”、“废物回收”等;主动进行环保宣传,向身边的亲戚、朋友宣传环保知识,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勤洗手,爱护校园花草树木等,养成文明习惯。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思想教育没有及时跟上,生活中的浪费现象触目惊心,各种不良观念充斥社会,如“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等。而地理课的学习,恰恰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让学生对中国的“地大物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初中地理课中列举了水、土地、森林、耕地、矿产五种最重要的资源,中国没有一种达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也可适当补充一些国外例子,如发达国家瑞士人民的节约事例,森林丰富的日本如何保护森林资源等。日常生活中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等,外出就餐把吃剩的饭菜打包带回等,做到人走水断流、人走灯关,让节约成为一种生活态度,成为发自内心的需要。
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进入21世纪,我国面临着人口、能源、资源、环境等诸多问题的挑战。如何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之路,是中国当前和未来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这一方面,地理课有着独特的优势,许多问题的教学,大的如人口、能源、资源、环境,小的方面如循环经济、知识经济等、都隐含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许多章节的教学更是把可持续发展做为授课重点,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治理,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印度的人口问题”等,只要老师时时留心,完全能够使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可贵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为中国未来的文明之路作出应有的贡献。
今天的学生,明天社会的主人,当这批素质高、知识丰富的人走向社会时,他们一定会建立一个民主健全、科教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