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17嘉峪关学术交流会议纪实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ljk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8月28—30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与甘肃省地震局在嘉峪关联合举办了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17年学术交流研讨会。会前征集了110篇专题论文摘要,编辑的论文摘要集在《国际地震动态》第8期正式出版;邀请了13份大会报告(Keynote Lecture),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和重点大学的系统外特邀报告10份,系统内老专家讲述历史成功地震预报过程的报告3份。研讨会期间,除大会邀请报告以外,以宣读(Oral)方式交流专题报告21份(其中包括行业青年研究专项课题优秀结题报告5份),以张贴(Pos
其他文献
加强地震科普教育是提升防震减灾能力的重要抓手。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和农村地震科普的现状,总结了地震部门近几年科普宣传的宝贵经验,并提出了未来地震科普宣传的新思路
岩石的压力实验表明,岩石的电阻率随压力改变有显著的变化。地震前的应力积累会导致地下物质电阻率的改变,一般认为,在地震发生前有一个应力积累的过程,在积累过程中,地下物质的电阻率逐渐发生变化。冯志生等在地磁转换函数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地磁谐波振幅比概念,在地球介质为均匀各向同性平面导体条件下推导了谐波振幅比与地下电阻率的关系,并总结了中强震、强震前地磁谐波振幅比的异常特征。研究表明,地震发生前后地磁谐波振
地下流体同一测点不同测项出现同步性异常和不同测点相同测项出现同步性异常,这两种同步性异常现象同时出现可能是地震孕震过程进入短临阶段的重要标志。2014年景谷6.6级强震
2016年2月12日,Science开放获取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刊文《我的震动①:用于地震预警及未来的智能手机地震监测网》(MyShake:A smartphone seismic network for eart
2015年7月16日,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Incorporated Research Institutions for Seismology,IRIS)在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之间合作协议的授权
川滇块体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碰撞使青藏高原向东移动的过程中又受到了稳定的华南块体的阻挡,最终使得川滇块体向南南东方向移动,造成了川滇块体是我国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东边界也具有了强烈的左旋剪切变形。自从中国大陆活动地块科学假说的提出,以及活动块体划分及其对中国大陆强震的控制作用研究以来,活动块体边界带受到了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学者根据活动块体的完整性和统一运动方式的特点
2016年2月15日,Nature Geoscience刊发文章《梯形小断层对日地震断裂Mayor——Cucapah的作用》(The role of a keystone fault in triggering the complex EI Mayor-Cucapah ea
一些广泛应用和正在测试的地震预警算法是采用与地面运动峰值振幅和震源距离相关的震级经验公式。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可用于设定那些方程的拟合系数的离线数
蒲江—新津断裂是成都平原中心地带一条重要的半隐伏断裂,其南段出露地表,而北段则完全隐伏地下。浅层地震勘探结果表明,蒲江—新津断裂北端仅延至彭镇附近,并未贯穿成都主城
第5届青藏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第5届WTGTP)于2017年7月24—26日在西藏林芝成功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