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权下的谎言

来源 :班主任之友·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yi02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亲历这样一件事情,始终难以释怀。一次作文课后,一个倚墙而坐的乖巧、内向的小男孩正慢慢整理着书包。极为惊讶地,我发现他身下有一大堆墙纸碎片,显然是有人从墙上撕扯下来的。我指着碎屑轻声问男孩:“这是你撕的吗?”男孩眼睛怯怯地望着我,点了点头。我有些生气,却没发作,只是让他等等家长。
  男孩的妈妈来了。那是一位极其温柔的母亲,和男孩一样,说话的声音永远那么轻声细语。我把事情简要地讲述了一遍。妈妈用比春风还柔和的声音问男孩:“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男孩默不作声。当妈妈指出这种行为的坏处时,泪水从男孩清亮的眼睛里淌了下来。因为这个男孩一直很规矩,很胆小,从来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我总觉他损坏墙纸的行为让人费解。于是我又一次郑重地问他:“到底是不是你撕的?”男孩摇摇头。“那你刚才为什么要承认是你撕的?”这一疑问几乎同时从我和他妈妈嘴里迸出来。男孩始终不语。他的眼里没有委屈,只有惊恐和伤心。我决定弄清真相后再处理。
  经过调查,撕碎墙纸的“真凶”被找到了,是前一个时段上课的一位学生。小男孩被证明是“清白”的了,但他主动让自己“蒙冤”的疑问在我脑海挥之不去。若是我询问时有过“刑讯逼供”之类的语言或举动,他的行为完全可以理解,但我的态度始终是温和的。我选择了一个恰当的时机,和男孩做了一次详谈。这次谈话,让我看到了男孩那颗在威严与强势下战战兢兢跳动着的脆弱的心灵。
  “我怕自己说不是我撕的,你会认为我撒谎。”男孩如丝絮般的声音让人生怜。我只是他一周一次作文课的老师,我不知道他是否曾经因为被怀疑撒谎而受过严厉的惩罚,但我能感受到强大的威权如磐石一般压在他心上。他宁愿自己“蒙冤”,也要顺从老师的意志,不敢说出一个“不”字。我们做教师的,对于学生胆量日趋萎缩的现状,是难辞其咎的。在学生面前,老师们总是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架势,对自己的判断太过自负,不给学生辩解的机会,总喜欢听学生说“是”“我错了”,由此享受学生俯首帖耳、毕恭毕敬的态度带来的师道尊严之感。对于乖巧、听话的学生,教师宠爱有加,不吝奖赏;对于那些喜欢辩解、反驳的学生,教师总是采取“杀鸡吓猴”的手段,将他们作为反面的榜样毫不留情地加以“惩治”。数个“奖”“惩”来回之后,教师的绝对权威在学生心中牢牢树立,坚不可摧。学生尝到了顺从的甜头,吃到了抗拒的苦头,他们渐渐地变得“聪明”起来,学会了迎合教师,讨好教师,甚至不惜以撒谎的方式。教师的威权令学生失去了说真话的勇气,但如此威权,岂有丝毫存在的价值?
  承认自己做了错事,不也要受惩罚吗,为什么要承认呢?对此,男孩给出的回答是,承认自己做错事比撒谎得到的惩罚要轻。两害相权取其轻,男孩让自己“蒙冤”,是为了得到较轻的惩罚。看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这个古老的法则运用不慎,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在没有完全查清事实的情况下,就对“拒不认错”者加重惩罚,对“勇于承认”者减轻惩罚,会制造多少“冤假错案”哪!就像这个胆怯的男孩,在他认为无法消除老师对他的怀疑时,他宁愿自己“背黑锅”,也不愿让老师认为他在撒谎。事实上,他害怕别人认为自己撒谎,反倒撒了谎!撒谎,是为了让人相信自己没有撒谎。这是多么荒谬的逻辑!可它的的确确在一个男孩身上发生了作用,鬼使神差般地使他投入了自己原本要逃离的谎言的怀抱。
  是谁剥夺了孩子对老师的信任?由于不相信老师会相信他们的话,孩子在真相面前缄口了,退缩了,他们失去了说出真相的勇气。我们教师,是该好好地反思了。我们总是不信任孩子,总以为他们在说谎。在与老师的数次“博弈”中,孩子显然弄清楚了自己在老师心中有多大的可信度。以至于真真正正的实话,也不能理直气壮地说出口。不相信孩子,换来的是孩子对老师的不信任。追根究底,这不信任仍是源自老师的威权——孩子对老师的惧怕。惧怕老师怀疑自己,于是察言观色,顺着老师的意图说;惧怕老师惩罚自己,于是趋利避害,挑选对自己有利的说。至于到底有没有坚持说真话,在孩子心中反倒不那么重要了。
  我曾一度为那个男孩的软弱与怯懦叹息。而当我冷静地思考并反观自己及同行的教育行为之后,我不由汗颜。我分明看到了男孩“弱”的背后,分明矗立着教师不容挑战的“强”。教师,唯有真正将孩子视为与自己具有完全同等权利和思想的人,带着尊重与谦恭去倾听童声,才能听到最真实、最朴实的话语。谎言,总是诞生于威权之下。为师者,请放下威权,让谎言离开我们的孩子。
其他文献
五月的一个课间,隆江珊满脸委屈地来到办公室:“朱老师,秦宗鑫说我喜欢罗义……”她本来还想说点什么,可泪水已挂满了脸。高年级了,虽然是小学,这类投诉我已不是第一次接到,看来,必须对这种风气予以重拳打击了。  秦宗鑫成绩优异,见多识广,也许是见得太“多”了,才会说出如此“另类”的话。这种话,秦宗鑫不是第一个说,以往,我都是先批评乱说者,然后安慰受害者,最后警告学生有此想法的危害。现在,秦宗鑫再一次犯规
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运筹决策并亲自指挥的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此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五十二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地
where用来引导什么样的问句?Where is your book in?这个句子对吗? where用作疑问副词,意思是“在哪里,在什么地方?”常用于引导提问地点的特殊问句。例如:Where are you?你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一个人,端坐在寂寂的唐朝,钓着一江的寒冷,守候着最后的一片洁白的孤独。捧读时隔千年的诗篇,感受着从千年前的永州吹来的寒风。我意外,甚而惊悚。群山孤寂,将想象截成了一重
随着教龄增长,我的心态趋于平和,最显性的变化就是和学生在一起越来越亲和了。或许因为有一个上幼儿园的儿子,遇到林林总总的事情,总会这样去想:如果是我的孩子,如果我是孩子。这样一来,很多看似棘手的问题因为换位思考而降温、冷却了。在低年级的班级管理中,我不是最成功的一个;但与学生的相处中,我是快乐的、幸福的。因为我总是带着一颗平和的心去呵护成长,守卫童年。  用故事代替说教  接手一年级,你会发现,空洞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然而朗读训练是小学
马年的钟声终于敲响,人们期待的新年终于来了!刹那间,我的家乡——张家界市内响起了鞭炮声,隆隆的鞭炮声响彻了整个天空,震得大地颤抖,让美丽的夜晚蔚为壮观,市内也顿时成了
<正> 康有为受过封建正统的儒学教育,其后又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深刻影响。在西方文化同传统文化撞击中,他找到一条中西文化会通之路,并利用中西会通的特殊思想格局,提出了资
为了给人类提供健康、舒适与自然和谐的工作环境及生活空间,加快建筑节能工作已是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在当今世界发展的大潮流中,建筑节能已是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是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