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中医诊断学课程;临床实践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R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2-0063-01
中医诊断学这门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是连接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临床的桥梁,在教学环节中,实践环节极为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论认知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需要做到实践和理论之间的密切结合,实现两者之间的有序转化,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最终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1.1认识上的偏差
从当前实践教学的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对实践的认识度存在偏差,在实践内容上,创新性不足,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重复严重,缺乏创新性,导致学生参与兴趣普遍不高。在实践课程的考核与评定上,以结果性评价为主,忽视了其中的过程性评价,无法让学生真正在实践中有所得。
1.2实践条件不佳
要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取得理想的成效,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基础条件保障,但是在当前来看,实践条件不佳也是中医诊断学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实践方面,大多是采用模拟训练仪或者多媒体来进行示范,与真正的操作还是具有较大差距,部分仪器也会失真,反而会造成反作用。
2.1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
在中医诊断学中,有大量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信息量繁多,学生要记忆、掌握的内容也很多,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往往难以把握。因此,在实践教学上,不能忽视与理论之间的联系,在实践教学前,要检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通过案例引入、思维导图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分析、构建所学内容,将理论内容结构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实践内容。如,在“脉诊”的实践教学中,学生必须要先掌握各种脉象的特点和意义,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实践中,在实践开始前,即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回顾以往所学的内容与知识,主动强化理解,再进入实践。实践完毕后,为学生推荐《频湖脉学》,在这本书中,用生动趣味的方式描述了脉象的特点,通过课前理论、实践学习和课后巩固,让学生对脉象产生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从而达到最佳训练效果。
2.2在实践中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中医诊断学实践中,还要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在具体授课中,要做到病证结合。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基本理论有了初步把握,但是在解决实践问题时,他们常常还是不知所措。如,在关于利用分诊辨别消渴症肾阴虚症与肾阳虚症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学习难点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对证候把握不扎实,二就是中医辨证要点掌握不扎实。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实践环节,先为学生布置作业,开展理论知识的拓展学习,再由学生参与自主实践,检索数据库、文献库中的知识,了解疾病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总结临床诊疗技巧。在实践环节,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则是简单的辅助作用,在学生遇到困惑时,帮助他们解答,通过这种实践环节,让学生了解了“四诊”技巧,对证候、病证和疾病的联系有深刻感知,为后续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2.3发挥出模拟仪器的实践作用
人工智能、数字多媒体以其强大的声音、图片处理能力和模拟能力,被广泛应用在中医诊断学实践教学中,通过图片、视频,学生能够轻松掌握知识的要点,以望诊为例,通过模拟仪器,能够轻松掌握色、神、态、形、五官、头面、舌质、舌形、舌苔等感官信息的变化,再借助声音模拟设备,能够了解不同病理状态下的患者声音变化,知晓呼吸、语言、声音在临床望诊中的意义。除此之外,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还能搜集各类病史信息,将其应用在临床实践中,让学生能够深刻把控各类病证的临床表现和脉象信息。
2.4联合医院开设实践教学
对于中医诊断学实践教学上,不能简单停留在学校,还要让学生进入一线来观察,方可产生深刻体会。由于学生的实践机会不多,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后,他们的医学信息依然薄弱,在带领学生到医院参与实践前,要首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为学生传递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他们在进入医院后严格遵守制度来办事,在进入临床参与实践时,要熟悉各种实践要点,并做到“熟悉为主、动手为辅”,对医师的四诊、病例书写技巧要仔细观察、铭记于心。对于舌象体征、脉象等典型症状,学生可以自己尝试动手操作,但是在任何操作前,都要取得患者的同意,尊重他们的个人意愿,将人文关怀理念全程渗透到其中。
2.5评价模式的改革
在实践教学中,要大力推行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做出分阶段评价,兼顾到实践表现和考试成绩。并开展医院见习、校内实践结合的实践模式,设置实践提纲,对每一项实践内容,都要有明确标准,按照学生的表现一一评价,根据评分原则,将其纳入总成绩。
中医诊断学是一门重点和难点学科,在这门课程中,推行实践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产生深刻深刻的理解,熟练掌握中医四诊方法,学会活学活用。在实践教学中,要加强与理论之间的结合,科学设置实践环节和实践内容,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法,缩短临床、课堂的距离,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帮助他们适应医疗环境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杨珂.中医诊断学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2)
[2] 王霞,王少贤,王占波,王香婷,于文涛,贾智玲.诊法与辨证思维综合实训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24)
[3] 郭善斌,田悦,刘晓东,杜晓明,肇丽梅.浅析现代医药学教学工作中模拟仿真教学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04)
【中图分类号】R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2-0063-01
中医诊断学这门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是连接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临床的桥梁,在教学环节中,实践环节极为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论认知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需要做到实践和理论之间的密切结合,实现两者之间的有序转化,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最终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1 中医诊断学实践教学的常见问题
1.1认识上的偏差
从当前实践教学的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对实践的认识度存在偏差,在实践内容上,创新性不足,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重复严重,缺乏创新性,导致学生参与兴趣普遍不高。在实践课程的考核与评定上,以结果性评价为主,忽视了其中的过程性评价,无法让学生真正在实践中有所得。
1.2实践条件不佳
要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取得理想的成效,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基础条件保障,但是在当前来看,实践条件不佳也是中医诊断学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实践方面,大多是采用模拟训练仪或者多媒体来进行示范,与真正的操作还是具有较大差距,部分仪器也会失真,反而会造成反作用。
2 中医诊断学课程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2.1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
在中医诊断学中,有大量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信息量繁多,学生要记忆、掌握的内容也很多,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往往难以把握。因此,在实践教学上,不能忽视与理论之间的联系,在实践教学前,要检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通过案例引入、思维导图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分析、构建所学内容,将理论内容结构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实践内容。如,在“脉诊”的实践教学中,学生必须要先掌握各种脉象的特点和意义,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实践中,在实践开始前,即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回顾以往所学的内容与知识,主动强化理解,再进入实践。实践完毕后,为学生推荐《频湖脉学》,在这本书中,用生动趣味的方式描述了脉象的特点,通过课前理论、实践学习和课后巩固,让学生对脉象产生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从而达到最佳训练效果。
2.2在实践中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中医诊断学实践中,还要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在具体授课中,要做到病证结合。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基本理论有了初步把握,但是在解决实践问题时,他们常常还是不知所措。如,在关于利用分诊辨别消渴症肾阴虚症与肾阳虚症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学习难点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对证候把握不扎实,二就是中医辨证要点掌握不扎实。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实践环节,先为学生布置作业,开展理论知识的拓展学习,再由学生参与自主实践,检索数据库、文献库中的知识,了解疾病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总结临床诊疗技巧。在实践环节,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则是简单的辅助作用,在学生遇到困惑时,帮助他们解答,通过这种实践环节,让学生了解了“四诊”技巧,对证候、病证和疾病的联系有深刻感知,为后续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2.3发挥出模拟仪器的实践作用
人工智能、数字多媒体以其强大的声音、图片处理能力和模拟能力,被广泛应用在中医诊断学实践教学中,通过图片、视频,学生能够轻松掌握知识的要点,以望诊为例,通过模拟仪器,能够轻松掌握色、神、态、形、五官、头面、舌质、舌形、舌苔等感官信息的变化,再借助声音模拟设备,能够了解不同病理状态下的患者声音变化,知晓呼吸、语言、声音在临床望诊中的意义。除此之外,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还能搜集各类病史信息,将其应用在临床实践中,让学生能够深刻把控各类病证的临床表现和脉象信息。
2.4联合医院开设实践教学
对于中医诊断学实践教学上,不能简单停留在学校,还要让学生进入一线来观察,方可产生深刻体会。由于学生的实践机会不多,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后,他们的医学信息依然薄弱,在带领学生到医院参与实践前,要首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为学生传递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他们在进入医院后严格遵守制度来办事,在进入临床参与实践时,要熟悉各种实践要点,并做到“熟悉为主、动手为辅”,对医师的四诊、病例书写技巧要仔细观察、铭记于心。对于舌象体征、脉象等典型症状,学生可以自己尝试动手操作,但是在任何操作前,都要取得患者的同意,尊重他们的个人意愿,将人文关怀理念全程渗透到其中。
2.5评价模式的改革
在实践教学中,要大力推行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做出分阶段评价,兼顾到实践表现和考试成绩。并开展医院见习、校内实践结合的实践模式,设置实践提纲,对每一项实践内容,都要有明确标准,按照学生的表现一一评价,根据评分原则,将其纳入总成绩。
3 結语
中医诊断学是一门重点和难点学科,在这门课程中,推行实践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产生深刻深刻的理解,熟练掌握中医四诊方法,学会活学活用。在实践教学中,要加强与理论之间的结合,科学设置实践环节和实践内容,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法,缩短临床、课堂的距离,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帮助他们适应医疗环境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杨珂.中医诊断学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2)
[2] 王霞,王少贤,王占波,王香婷,于文涛,贾智玲.诊法与辨证思维综合实训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24)
[3] 郭善斌,田悦,刘晓东,杜晓明,肇丽梅.浅析现代医药学教学工作中模拟仿真教学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