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教师的教学观与学生的素质教育

来源 :商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tr123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生活工作能力、个性发展、身心健康等。教育和学习的真正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完善人格。
  关键词:教师;教学观;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7-0262-01
  
  一、职院学生的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的含义
  素质教育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
  (二)职院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就业问题
  职院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从本质上说并无差别,同样是经历了12年的应试教育,不同的是:照目前的情况看,职院的学生是高考分数大战的失利群。实际上,高考失利并不代表人生的失败,这个观念是首先要树立起来的。如果不能重新找回自信,素质教育就很难展开。选择了职业学院,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就应该树立新的切合实际目标。对于职院的学生来说,最实际的莫过于就业问题。所以“培养就业能力”应该是最切合实际的问题了。这也是职业学院的优势。目前许多的职院也采取了诸如“与企业合作办学”、“订单培养”等策略,已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作为职教教师更应该把“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
  但是也不能把“就业”当作职业教育的唯一目的。职业教育同其他高校的本科教育一样,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这是走向社会前最后一次“在校”教育。这个时期应该同样注重教育的本质目的——人格的完善。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教师应该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人文、道德方面的学习,如读书、讨论、听讲座,组织校园活动等等。这个阶段,也要帮助学生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
  其次在专业选择和就业引导方面,专业选择直接决定以后的就业方向。目前,许多老师都是把就业前景作为主要的引导材料,包括市场空缺有多少,能进什么样的公司,薪金有多丰厚等等。这当然也是无可厚非的了。但同时,选择专业和工作应该以就业者本身的条件为主导因素,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首先本人要能够“胜任愉快”,这样才有利于个人今后的各方面素质的发展,符合更长远的利益。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学生单纯地冲着就业前景选择了某个专业,而实际上学习的过程中困难重重,甚至很难上道。也许在另一个暂时冷门的行当里,更适合发展也说不定。所以,在选择专业这个问题上,老师有义务和责任,引导学生多从生自身条件出发,认真地考虑。
  (三)职教教师对教学目的的认识与学生个性发展
  从理论上讲,教师都深刻地清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完成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然而,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以及环境的影响,教师却将教育的含义框定在升学或就业标准的模式里。“成绩好”、“就业”成了教学的唯一目的。学生“变成了考试的奴隶”,完全忘记了学习真实的目的是要最大限度的完善自我,成为一个能自利利他的人。事实证明:学生试卷上分数的高低,与其日后成就的大小往往是划不上等号的。教学目的的核心应是学生的人格发展。根据个性心理学研究,个性是一个整体。健康的个性就是在体力与智力、知识与道德、性格与才能、理性与直觉、美的体驗和美的表现等诸方面获得高度和谐发展的人。健康个性者即是自我实现者,是把个人的内部潜能作最大的实现者。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说即是自我实现、自我创造。
  二、当前学生性格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而今,整个社会缺乏对下一代教育问题的正确认识,忽视学龄人的人格发展,导致了部分学生性格方面种种的问题。首先体现为不愿意或不敢直接面对现实中的问题,采取逃避的做法。对现实的生活缺乏兴趣和热情,沉迷于游戏、电视、电影,活在虚幻的世界中。消极地接受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而无法逾越的鸿沟,内心严重的自卑和自责,却又表现出盲目的自负与自傲,造成人格的缺陷,个性的缺失。
  这样的性格状态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对中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15.73%有自责倾向,13.17%学生有恐怖倾向,11.81%有冲动倾向;5.72%的学生有综合情况。浙江省对2.961名大中学生心理卫生测查结果表明,16.7%的有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学生休学、退学乃至自杀的最重要的原因。
  三、职教教师在促进学生性格发展上能有哪些作为
  教育者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应发挥积极的作用。需要相当的耐心,善巧的方法。首先要善于观察学生,从他们的举止行为中发现问题所在。摆脱纯粹教授技能的老思想,除了关注他们学习的结果,还要注意观察他们学习方法,与人沟通的能力。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很强,却不愿意与周围的同学交流,教师应主动创造机会,鼓励他去帮助其他的同学;有的学生很聪明,却不愿意下功夫学习,老师应多与她交流思想,培养学习的兴趣。除了完成以就业能力为主导的技能学习外,还应丰富业余学习生活,提高文化修养和品位,多参加有助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培养诗意和想象力。让学生自己意识到性格发展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完善自己的性格发展。提高自身的素养,不仅让自己体会到人生的乐趣,享受幸福,也更有能力友爱周围的朋友。自我完善是一辈子的事情,而最根本的老师其实是自己的心。要引导学生学会用心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不要放过每一个学习的机会。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想引导学生发展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师必须先观察自己的行为。提高教育者本身的人文素养,人格魅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
  
  作者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作者单位:
  [1]杨启亮.困惑与抉择——20世纪的新教学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2]范才生.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其他文献
摘 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已成为中职教育的重要任务。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弘扬人文精神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主要论述了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中职教育;语文教学;人文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273-01  所谓人文素质,是指学生通过学习人文学科知识而形成的内在素养和品质,主要体现
研究了利用X射线脉冲星实现空间飞行器自主导航的原理,指出通过测量脉冲星发射的脉冲到达航天器与到达太阳系质心的时间差可以确定该航天器的位置。给出了两种适合用于处理脉
风洞模型试验是航空航天飞行器研制的重要环节之一。试验模型的设计制造关系到风洞试验的数据质量、效率、周期和成本。本文归纳了近年来国外风洞模型技术的最新发展,分析了
摘 要:大学生肩负着时代的重任,是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社会的走向和发展状况,他们的心理是否具有健康的人格,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才,而且对整个社会都至关重要。培养现代大学生健全人格,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是摆脱人类困境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培养;教育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