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人文”之水,润“数学”之田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996115122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也是一种文化熏陶、素质培养的过程。人文性的数学课堂,使枯燥的数学理论知识变得更具亲和力,从而感染学生、触动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本文尝试从建构“人文”师生关系、挖掘“人文”教学内容、设计“人文”学习方式这几个方面着手,引“人文”之水,润泽数学课堂,真正使数学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起到教化人格的作用,使学生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人文 数学 教学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已写入了《数学课程标准》之中,成为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集中体现为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数学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数学教师应该在数学课堂中创设人文环境,形成人文课堂,真正使学生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而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点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潜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人文精神的渗透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建构“人文”师生关系
  许多职高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学习能力较差,缺乏学习兴趣,丧失学习信心。因为数学成绩差,而产生自卑,所以怕见数学教师,造成师生关系比较疏远,这样的关系不利于职高数学的有效教学。老师对学生应倾注满腔的热情,用自己的爱去感染学生,努力构建一种和谐宽松、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学习的兴趣。
  1.在平等沟通中,感知“人文”
  无论何时何地,教师都要做到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的发展,将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我不仅是你们的老师,更是你们的朋友,帮助你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任何问题和困难”。教师和学生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愿学、想学,从而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2.在激励评价中,感受“人文”
  人文教育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优点,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缺点。在课堂提问中,哪怕是学生的误见也要宽容引导,不能妄加批评与指责,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进一步培养学生敢于发现、勇于猜想并发表自己看法的精神。
  例如,言语激励:“你的见解独特,真棒!” “真好!你这种严谨的学习态度值得老师和同学们学习。”“谢谢你为大家提供了学习资料。”肢体赏识:给学生以赞赏的眼光、信任的微笑,竖起“大拇指”,或点点头、拍拍肩等,以示表扬和鼓励。奖励机制:授予小组和个人“数学之星”、“小小数学家”等称号,或给予简单的物质奖励。教师的激励、学生参与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被爱和被尊重的滋味,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育意境,最终使学生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体验愉悦和振奋,进而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挖掘“人文”教学内容
  数学的表现形式比较单一、枯燥,容易让学生望而却步,对数学怀有畏难情绪,很难将数学看成是人类的活动。如何缩小数学的学术形态与教育形态间的距离,关键是凸现数学知识背后蕴涵着的人文底蕴。教师应汲取一切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人文价值的素材,挖掘出浓缩着精华的“活教材”,引导学生感知数学的人文魅力。
  1.在回归生活中,体验“人文”
  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中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原型,经过实践与反思上升到数学知识,从而真正获得充满生命力的数学知识,体验其中的乐趣。
  例如:在服装专业班教到《排列》时,事先拍摄了学生自己做的3件不同的上衣和4条不同的裤子,利用多媒体展现出这些衣裤,问:“从中选出一套进行搭配 ,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如:在会计专业班教到《数列》时,举例:某只股票昨天上涨了10%,今天下跌了10%,价格有什么变化?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设计一些联系生活、贴近生活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2.在融合各学科中,感悟“人文”
  新时代的数学教学应结合数学文化的发展背景,加大学科与学科知识间的相互交融,让学生感受到各学科间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真正感受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1)在数学史的渗透中,领会“人文”精神。教学中适时向学生介绍祖冲之、高斯、杨辉、华罗庚等优秀数学家的事迹,让学生适当地了解我国悠久的数学历史。不仅能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朴实的科学态度和勤奋、好学的学习态度,又能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更能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创新原动力的认识,领会数学的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2)在古诗名句的熏陶中,领悟“人文”。借诗引课,赋予数学人文色彩,引领学生自然地进入数学课堂,消除对数序的恐惧感,激发兴趣,增强信心。例如:在《等比数列》教学时,借用庄子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让学生体味名句中隐藏的一个数列的特点,引出等比数列的定义。恰当运用古诗名言,会使课堂知识自然流淌,又能增加人文气息,让学生感到人文关怀。
  3.在品味美学中,享受“人文”
  美学功能能鼓舞人们对数学的追求化为一种对完善的追求,既能激发起学习研究的兴趣,又能给数学的发现带来积极的影响。
  (1)图像美。例如:二次函数的图像,体现了对称美。它既可以刻画浩瀚宇宙中天体的运行轨道,也可以描述工程建筑中拱形的形状,其旋转曲面又可以用来做探照灯和汽车的前灯。这诸多事物中的数、形变化规律竟统一于一个如此简单的式子之中,真可谓奇妙无比,美不胜收。   (2)形式美。例如:二项式定理 ,形式复杂又长,学生一看就有一种畏惧心理,若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实它是一个非常优美的公式: 的指数一升一降,但指数和却不变,矛盾统一,体现了对立美、和谐统一美。各项的系数则又井然有序,对称排列,体现了对称美。
  (3)谐音美。例如:自然对数的底数记忆,借谐音编为:儿点钱一百两百……激发兴趣、增强记忆。
  在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同时,激励学生继续去探索所遇到的其他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观察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人文”学习方式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为体现出数学课堂教学的人性化,教师应为学生进行知识探究创造机会,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逐步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在情境教学中,创设“人文”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案例展示、设置问题等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努力实现认知过程情感化,使认知和情感和谐地发展。
  例如在《概率》课题引入时,以一个大家经常玩的游戏为背景,创设教学情境:两人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其规则是石头胜剪刀,剪刀胜布,布胜石头,那么你不输的可能性是多少?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发觉“数学变有趣了,数学也好玩了”,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概率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实践探索中,品尝“人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从中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讲《圆锥体积公式》时,课前先让学生自制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各一个,并将圆柱盛满沙子。上课时,引导学生用圆锥来测量圆柱中的沙子,学生很快发现一圆柱的沙子刚好能倒满三个圆锥。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了成功,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不仅加深了对圆锥体积公式的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究热情。
  3.在分层作业中,回味“人文”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与难度。 教学中,利用“作业超市”的形式设置三类题目。A类是基础题;B类是提高题;C类是拓展题。在“作业超市”里,学生可自主选择类型,也可以各种类型自由搭配。
  例如学完《圆的标准方程》之后,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三类层次性的作业:
  A类:已知圆心、半径,求圆的标准方程。
  B类:已知圆的直径的两端点坐标,求圆的标准方程。
  C类:已知圆心是两直线的交点,且与已知一直线相切,求圆的标准方程。
  结果很多学生完成A类题后都尽力去完成B类、C类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好胜心,并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其自信心和竞争意识,真正实现自主作业的丰富性和价值性。
  科学与人文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丢一不可。我们需要引“人文”之水,润泽数学课堂,在数学教学中真正体现出人文的核心,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去珍视尊严、价值,学会做人、做事。让人文性数学课堂成为学生世界中的一片葱茏绿洲,成为学生道德生活和丰富人生的一种体验,使数学课堂成为知识增长过程的同时,也促进学生人格健全与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颖.让数学在课堂教学中发出美的光辉[J].科技风,2010(12).
  [2]李成吉.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J].青海教育,2006(9).
  (作者单位: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基于高考改革和招生变革双重变奏,分析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并从转变课程理念、突出学生主体、重构教学内容三方面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职 英语教学 高考改革 招生改革  课 题:本文是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指导性项目”(项目编号:2016ZDX287)研究成果。  2017年是教育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国家相继实施了多项改革举措,高考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即英语考试社会化
◎广西南宁技师学院  举办第二批产业工人培训班  近日,广西南宁技师学院举办了第二批产业工人培训班初级仓库保管工和初级维修电工的培训班,培训完后在广西桂格精工科技有限公司和南宁瞭旺车灯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结业考试。  在初级维修电工考试现场,参加考试学员熟练掌握了电路接线布线、电机维护检测技能,展现了学员们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扎实的实操功底。学员们纷纷表示:参加此次产业工人培训收获很多,既提高了自己的技能
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传统行业逐渐改造和新兴行业的迅速发展,大批低技能岗位正日益转化为高技术含量的岗位,企业的技术构成由劳动密集型、非熟练劳动型向技能型过渡,技能培训已成为解决结构性就业问题、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不可缺少的一种途径。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需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职业院校走向市场,急需改变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各自的需求为合作提供了契机。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利益共赢”的原
君子者,虽为敌,仍以德相报。    若不是因为政见不同,苏轼与王安石绝对能成为知音挚友。他们皆才华出众,年少得志。王安石22岁考中进士,初入仕途时,好诗佳文已经传遍朝野。苏轼自幼博览群书, 21岁考中进士,深受欧阳修等老前辈的赏识。他们两人,相会之前就已熟知对方大名,相互倾慕,可谓神交已久。  遗憾的是,同朝为官后,这两名朝廷栋梁之材,反而水火不容。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苏轼服完父丧回到京
安徽亳州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第四届“黄炎培优秀职业教育学校”、国家首批1 X证书制度试点学校(老年照护专业)、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学校、國家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和国家级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学院现开设中药、药品食品检验、护理、康复技术、客户信息服务等23个专业,形成中级工、高级工和预备技师以及普通中专
摘 要: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对“两后生”进行规范、有序的德育教育,提高其德育素质,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是目前中职学校“两后生”培训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学校教育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广西南宁技师学院近年来开展了中职“两后生”培训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  关键词:“两后生” 德育 校本课程  课 题:本文系广西技工教育“十三五”第二批立项
摘 要:抓住教育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快学校体育资源的开发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是目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对学校体育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有关开发的思路及对策,以期学校体育资源能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体育资源 开发 途径  学校体育活动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资源是体育活动的基础,是发展学校体育的保证。但目前国家财政投入不足,严重影响学校体育的发展,因此对学校体育
“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为了实现制造强国的梦想,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宣传和弘扬工匠精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制作了“大国工匠——工匠精神系列动画宣传片”。全片共15集,以动漫故事形式讲述了15位工匠式技能人物的先进事迹。  片头  高铁奔行在神州大地上,不仅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方便,还正在走向世界,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神州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载人航天工程取得新突破;蛟龙潜入深海
东莞市技师学院:选手在国际青年烘焙师大赛夺得冠军  法国当地时间2019年1月29~30日,第48届国际青年烘焙师大赛在里昂举行。本届赛事吸引了来自法国、德国、瑞士、丹麦、瑞典、比利时、巴西、中国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队共计18名选手参赛。东莞市技师学院烹饪专业杨雄森同学在“第二届‘安琪酵母杯’全国职业院校创意面包大赛(中国)”中取得亚军,与来自嘉兴技师学院的朱宇飞代表中国出战。经过两天激烈的角逐
在杭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的开学典礼上,“助人为乐奖”“文艺先进个人”“劳动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的获得者与成绩优异的奖学金获得者一起站在颁奖台上,展现“轻工”优秀学子的风范;在校内外的各个舞台上,高挑的模特、舞姿优美的舞者向社会展示着“轻工”学子的青春活力……  支撑着杭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风范”和“活力”的,是学校一以贯之的德育工作,“学习成绩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我们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