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基于写作的阅读教学研究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应该相互结合,取其精华,但师生都机械化地模仿高分作文模式,都偏重作文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忽视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熏陶,忽视了对课外书刊的阅读和理解。作文是写出来的,也是悟出来的。它离不开学生的阅读和对作品的领悟。本文提出了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问题,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给学生带来一个全新的学习理念。
  【关键词】语文阅读;写作;共同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发展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改变传统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观念,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积累,在实践中找到写作灵感,让阅读成为写作的基础共同发展,坚持素质教育的正确方向,为开创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深入发展的新局面而努力。
  一、阅读与写作共同发展的问题所在
  (一)学生对阅读兴趣的缺失,没有阅读方向
  迫于期中、期末考试的压力,给学生本身产生了一种无形的光环,心里只有一点:唯有成绩才能说明问题。大多数学生学业负担太重,很少有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学生阅读的时间就这样一次次被占用。阅读方法在中学生心里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定义,不知从何看起,或者说不知道看些什么,给中学生带来了一种迷茫的感觉。还有的中学生正处人生最关键的心理发展期,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对新事物、新知识特感兴趣,但往往兴趣不稳定,缺少科学方法,选择与判断能力较弱。放任自流的课外阅读有可能给他们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二)传统的语文写作与阅读的课堂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传统的语文教学导致很多学生感到学习没有感情,融入不了应有的热情。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总是觉得自己只要把自己所准备好的材料说给学生听就行了,可是他忘了学生对老师叙述的材料的认知度如何、理解能力如何,不是学生不想听,而是听到最后一头雾水。写作也是如此,一个题目的制定、选题、取题意,此题目内容是不是学生平时能接触到的,这些问题都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作文需要一定的想象力,但是不能空想。实践是作文最好的老师,缺乏实践的作文就像缺少了水的湖一般,没有灵动性。
  (三)语文阅读量无法积累,写作能力无法提高
  中学生阅读问题紧紧跟随着作文的写作能力,阅读量无法提升就直接导致作文无从下笔。这个问题至关重要,问题的来源不仅仅是第一点提出的课余时间被占用,还有的是中学生认知能力浅薄,有心阅读,却看了那些毫无用处的文献,不仅仅提升不了,还给学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中学时期心理发育不够健全,兴趣往往转移快,观察力不够,不能对周边的生活进行全面的细心观察,而阅读量又少,接着导致作文无从下笔,或者写的都是一些走馬观花的小事,文章毫无生动可言。
  二、语文阅读与写作问题的应对方法
  (一)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与调整阅读方法
  低年级的学生,对很多事物充满了新鲜感,自身有很强的表现自己、释放自己的欲望,如果课堂教学模式上把传统的单一模式改变掉,运用一些游戏、比赛或表演等方式实践教育,使得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其中,那学生就会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也感受到了参与的乐趣。优美的音乐也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效果。一段本来生硬的文字,加上一点配合形式的音乐,起到了不一样的作用,让学生有兴趣去记下阅读的文章,也让学生对阅读提升了很大的兴趣。阅读是一个有生命的词语。在阅读中,老师应注重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交流。读要有层次,要充分,还要让学生对自己所阅读的过程做一个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二)如何改变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老师的任务就是简单地把知识强制性“灌输”给学生,没有从根本上了解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掌握。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很有必要,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舞台,不管是从阅读课或者是写作课来说,每一个用文字表达的东西,如果转变一个方式,让学生自己写的作文用自己的感情来表达,这样课堂不仅生动而且也充满了学生对阅读的认知效果。一段话在纸张上是一种效果,而表达出来又是一种效果,而抒发出来的语言比纸张上更为生动。写作的精华就是从实践中、生活中找到写作材料,这样生动的课堂教学就是一个个故事,有利于给写作提供很好的材料,也让学生的每一堂课都充满了生气。
  (三)阅读积累和写作教学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语文教学通常将阅读和写作当成完全独立的教学,没有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在新课标下,教学越来越强调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的整合。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强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在学科学习的基础上掌握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从而达到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远影响,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中开阔自己的视野。在阅读的积累过程中,要有选择性阅读。有的书可以精读,有的书只需要略读,避免墨守成规,要做到举一反三。在阅读时要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寻找其内在的联系,要在阅读中培养自己的归纳总结能力和思维变迁能力。初中阅读教学一般分为三个过程:粗读、精读、朗读。老师应该在阅读过程中对学生将要阅读的文章进行结构分析,让学生在了解文章框架的基础上进行阅读,从而为学生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阅读,让学生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从而为接下来的写作构思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在教学生阅读完文章后就要展开写作教学,通常主要通过读后活动来实施读与写中变被动为主动的结合。教师在指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基础上,开始写作实践,进而达到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有机整合。读后活动可以分为复述、改写、仿写和创写等,让学生实现初中阅读积累和写作教学的整合,从而充分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也要有计划、有意识地渗透写作教学,实现以读促写,真正提生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会学生敢于突破教材局限,开阔自己的阅读视野
  初中语文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语文观念。我们常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其实生活也是阅读的源泉,因为阅读与生活紧密相连。学会生活是学生对阅读对象间接形成兴趣的关键之所在。阅读教学应关注学生实践活动的范围、生活经验的积累,让学生带着“学以致用”的心理需求去用心阅读。比如巴金的
其他文献
早闻陈凯歌此片斩获1993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但一直畏其艰深晦涩与沉郁哀恸,加之高中绝缘网络,未能睹其真容.在一个蝉鸣噪起的夏日,我终于打开电脑,在逼狭的荧幕前得见此旷
期刊
浪漫诗人和艺术家在意的往往不是活个长寿,而是有一段美好的爱情。英国几位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乔治·拜伦(1788—1824)、波西·比希·雪莱(1792—1822)、约翰·济慈(1796—1821)都只活到二三十岁,拜伦留下了一句著名的自白。一次,他对一位朋友说,他希望早早死于肺结核,“因为(那时)夫人们都会说:‘瞧那个可怜的拜伦,死的时候都那么的迷人’!”因为肺结核病人终日低热,脸颊上总是有淡淡的红色
期刊
党的建设的具体内容,从一开始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到十七大确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五位一体”的党建总体布局,经历了一个不断
大花猫是捕鼠能手,每天要抓到不少老鼠. 但它在吃老鼠以前,先要叫老鼠列队报数. 第一批吃掉报单数的;剩下的老鼠重新报数,第二批,花猫仍吃掉报单数的;第三批也是如此……最后剩下的一只老鼠可以保留,与第二天抓来的老鼠一起重新排队报数.  后来,发生了一件极其有趣的事情. 大花猫发现,一连好几天,最后被留下的总是一只机灵的小白鼠.  大花猫就问小白鼠:“你想了什么办法,能每天都留下呢?”  小白鼠说:“
(一)  1937年3月1日,出版于武汉的《奔涛》(半月刊)杂志第一期,发表了两个名人的通信。一个是被郭沫若讽刺为“买办资产阶级第一号代言人”的“圣人”胡适之,另一个则是五四时代就已成名的女作家、后又以痛骂鲁迅为职志的苏雪林。在这篇《关于当前文化动态的讨论》通信中,两人就已经持续了十余年的左翼文化风潮发表各自看法。  苏雪林捍卫“党国利益”,痛心疾首于“赤焰大张”,怂恿胡适出来主持“正义”,扭转时
期刊
思想政治工作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新的社会形式下,单一、古板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方法与当前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显然脱节。为此,只有将其与企业文化建设高度融合,才可
老子的《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一部重要著作,是老子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老子的思想在现代化的今天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
摘要:时代发展带动着社会进步,社会进步为现代教育发展提供了平台。教育在现代社会具有指导人们生活,引导人们探索世界的重要意义,实际上,教育中各学科教育之间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相对于初中物理来讲,通过学习物理知识而去解决身边的各种问题,可以锻炼学生探索未知的能力,通过创新与研究,得出新理念,帮助学生将知识学习上升至更高层面之中。新课改要求初中物理应从生活出发,物理知识的学习既要起源于生活也需回归于
摘要:防雷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专业,涉及多学科领域。作为跨多学科领域的交叉学科,防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尤为重要。本文以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研究,充分考虑学校资源与校企合作、局校合作特点,从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条件及培养质量考核等方面建设,探索出具有一定特色的防雷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防雷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防雷技术
一、传统美学与当代艺术  说到当代艺术不得不说西方文化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巨大影响,其实更多时候我在想的是我们的当代艺术究竟是西方当代艺术还是中国当代艺术,或者是二者之间相互融合的产物。然而中国的传统艺术表面上看起来和这些西方艺术很难融合到一起,时至今日,我们一说到当代艺术更多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西方的一些文化和思潮或者作品的涌现,而我们身在中国,应该思考如何找到本土的当代文化语言,或者如何从我国传统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