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意识与义理诠释——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道统”观为例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lan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熹于六十岁之龄撰成《中庸章句序》、标举"道统"之说,将孔、曾、思、孟"四子"与《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四书"配合,确立孔门之传的文本内容,赋予"四书"经典神圣属性,饶有宣言意义。朱熹一生追寻"二程",标举孟子继承绝学,建构圣圣相承系谱,于是上溯而及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历叙群圣之传,继而及于孔子地位的确认,又进而梳理孔子、曾子、子思、孟子心法相传、《孟子》文本当中圣圣相传之线索,促发人们对朱熹道统的再思考,厘清性善说法,确立儒学内涵,绾合两者,溯源衍流,遂能响应北宋以来儒学自觉的思潮与反省,激化圣化历史的想象,古今之间,环环相扣,工夫与境界,融铸于一。经典诠释必须回归历史情境,甚至必须在语脉当中方能得见注者的思考与用心。义理诠释存在诸多历史线索,诚乃毋庸置疑之事。朱熹以此建构儒学圣贤相传的历史意象,一抒个人的终极情怀,皆慨然以承担"道统"为己任,遂能唤起无比之感动。
其他文献
计数裁判工作是高校跳绳比赛裁判的核心部分,为缓解教师裁判人员紧张的困难,每年都需要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参与此项裁判工作。本文就培训北京邮电大学参加“首都高校第24届跳绳
问题情境的创设对培养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为此,高中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问题情境优化英语教学过程。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常见的“温故知新法”“
<正> 从小就算得上是风云人物 许戈辉是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北京人。 1968年,她出生于北京,父母之所以给她取名“戈辉”,是为了纪念他们在新疆度过的那段岁月,希望女儿“记住
<正>1957年3月至1966年5月,这一段时间,我给省委书记李荒当秘书。如果讲"机遇",这是我人生中最佳机遇。难能可贵的是,我不给李荒当秘书了,李荒还从政治、思想、生活上关怀我
<正> 在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由于护理人员心理,技术素质和病人心理、病理因素的影响以及各自在目的、要求上的差异,经常发生各种矛盾.我们将这种在护理工作中,因目
如何让小学生有计划、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面临的问题。文中我从五个方面谈谈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英雄》《十面埋伏》在《卧虎藏龙》之后这么快地出现,而且风格是一种类型的,不光奥斯卡厌倦了,似乎美国票房也疲倦了。
为研究社区居民适宜步行距离阈值,在上海市进行小区内RP(Revealed Preference)调查,通过询问居民前往某处目的地的出行方式,实际测量居民住处到目的地的距离,得出步行距离;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