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天:执着追梦,圆梦蓝天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R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兰天,1981年11月出生,昌平区史各庄街道领秀慧谷北区社区一名普通居民,投身环保事业已有8年。他热爱环保、热衷公益、热心于社区文化建设,将自己的环保理念付诸行动,带领社区居民从身边事做起,真正将环保事业做到实处。
  他曾经为一只流浪狗——小黄做绝育,而组织社区居民捐款。小黄,是一只在所有业主入住社区之前,就已经出现在领秀慧谷的流浪小狗。当居民一家一家地住进领秀慧谷小区时,小黄从一只圆乎乎的小奶狗,变成了狗妈妈。随着时间的推移,社区局部环境也随着小狗数量的增多,开始变得脏乱起来。居民也有了一些顾虑,担心那些流浪狗会对孩子和老人造成困扰,希望小黄被处理掉。纳兰天因此组织社区居民捐款,很快凑齐了1500余元手術费,为流浪狗小黄做了绝育手术。待小黄身体恢复后,社区的一对老夫妇领养了它。小黄可爱的孩子们,也逐渐地被好心人分着领养了。
  他曾组织居民们在社区种出一片业主果林。因为道路设计的缺陷,社区总有一片绿地被过往行人的脚步踩踏成“荒地”。纳兰天希望用栽种的方式,拯救这片绿地。他首先去了苗木市场,为了有更好的收效,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纳兰天随即联系了物业,确认在那片绿地上栽种苗木的可行性,并与邻居们讨论提出“为孩子种一棵树,让小树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意见和建议,这种好事受到许多居民的赞同,纷纷自费购买苗木参加栽种。大家挖土浇灌,一桶一桶的水浇完后,这里成了一片小小的果林。每逢夏秋,树上结满了丰硕的果实。



  他努力让垃圾变得少一点。成为父亲的纳兰天发现,孩子的玩具会一批一批地成为垃圾,每个垃圾桶里都有很多儿童玩具,有塑料的,有木质的,还有铁质的,而且很多玩具都还很新。纳兰天认为,一个玩具成为垃圾,不取决于是否损坏、破旧,而是取决于孩子对玩具的兴趣。因此,他在社区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跳蚤市场——“你的宝,我的草,领秀慧谷以物易物跳蚤小市场”。大家摆出各自的摊位,孩子们或守在自家摊位上介绍玩具,或在他人摊位上讨价还价,乐此不疲。这样的活动,他组织过多次。
  他让社区里的孩子们更懂得自然。某一年夏夜,领秀慧谷C区中央草坪上支起了十几个帐篷,中间围着一群爸爸和孩子们。孩子们学着爸爸们相互握手,跟着爸爸学音乐、天文和自然知识。
  这是纳兰天号召30多户家庭父子、父女来参加“星空下的帐篷”活动。活动过程中,一位来自生态环保科技公司的专家,与现场的爸爸和孩子们分享生态环保知识,垃圾分类知识和堆肥、酵素方法。孩子们与专家进行互动,通过问答环节,还赢得了来自专家的礼物——生活垃圾制成的有机肥。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他成为了社区的环保积极分子。垃圾分类活动在全国火热进行之时,纳兰天带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多次向社区居民进行宣传推广,让大家明白,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能够让我们自己呼吸到更干净的空气,喝到更洁净的水,还能让环保工厂更方便地制成有机肥、生物炭、酵素,甚至优质的蛋白质,让更多的邻居对垃圾分类越来越感兴趣。
  经领秀慧谷北区社区居委会和金地物业通过,纳兰天带领着居民在2020年开春后在社区制作蚯蚓塔和园林堆肥,利用厨余垃圾喂养蚯蚓,改善土壤,不用任何农药和化肥,让土地更肥沃,让生态更自然、健康。
  纳兰天说:“做这些事情,让我特别有成就感,我觉得这颗地球因为我的存在而变得好了一点点,我就很开心。很多人一起做事的时候,大家的心里会觉得更暖。我觉得,环保不单单是自然环境的事情,其实也会影响到人文环境。通过这些公益活动,社区的居民更加热爱小区,邻里之间很和谐,我们的社区也成为周边最热门的社区,很多人都想到我们这里来买房居住。”以环保理念为引,以行动为基石,纳兰天所在的社区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如果像纳兰天这样的热心环保人士越来越多,绿色生活离我们会越来越近。
其他文献
《側看成峰》  葛兆光 著  中华书局  2020年7月版  内容简介:在孜孜不倦地进行本土学术问题考察研究的同时,学人葛兆光将视野时时投向海外,通过广泛的跨域对话,深度参与前沿的学术争鸣,别求新声,介绍新知,从而丰富观察中国问题的视角。本书较全面地展现了葛兆光先生对海外学术论著的观察和思考。  葛兆光一贯秉承“站在近代中国问题研究延长线上”的学术观,从 “时间缩短、空间扩大、史料增多、问题复杂”
期刊
1  一头冲天炮,满嘴乡间俚语,憨厚而不乏机灵,本质朴实而善良,如同一个不起眼的番薯,无论在水田洼地,还是在旱地沙滩,只要有阳光雨露,就能活得勃勃生机,悠然惬意,这就是蔡坤山。  蔡坤山原本惬意的耕田生活因一碗番薯饭改变,意外之财从天而降,他成了皇帝的债主,縣令俯身为他耕田,乌纱帽唾手可得。在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中,他并没有与世浮沉迷失方向,而是赤脚踩在坚实的泥土上,坚守着耕耘者的初心。  花鼓戏《
期刊
1975年春天,我从南城转到城东的朝阳中学上学,一进新学校的大门就感受到了这里浓厚的体育氛围。学校的东边有一个正规的跑道和足球场,教学楼的前空地上有单双杠,北边还有篮球场。每到课间休息的时候,都有不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学校里的体育老师沈正德是个女同志,但在当时已经很有名气,我们同学之间一提起她来都很佩服。因为学校为北京市输送过不少体育人才,听说这里有很多体育好苗子,是她辛勤培育的结果。我的同学中就
期刊
“绿色公益好市民”标准:  1. 参与植树造林; 2. 绿化美化社区庭院;  3. 节水护水一水多用; 4. 分类投放垃圾;  5. 不随意燃烧秸秆; 6. 落實门前三包。
期刊
任风芝,1956年3月生人,大江社区居民组长,居民会议常务会委员,小巷绿植协会创始人兼带头人。任风芝认为环境保护不能仅仅依靠社区,作为一名居民组长,她积极参加社区各种环境保护活动,同时她认真履行前门市容市貌监督员的职责,配合街巷长的工作,将街道上影响市容市貌的问题,用微信发到群里,由负责人员及时通知物业尽快解决,保护好社区里的生活环境。  大江社区是前门街道管辖内的平房社区,2014年起随着前门地
期刊
崔湘文,1943年9月出生,新街口街道大觉社区居民。退休后,为了更好地为大乘巷教师宿舍院的百姓服务,发挥自己的余热,崔湘文担任了大乘巷教师楼家委会主任。大乘巷教师宿舍院共有两座楼409户,1500人居住。崔湘文带领着由26位门长、积极分子和90余名党员为骨干的服务团队,成为大乘巷教师楼家委会各项工作的中坚力量。  上任伊始,崔湘文结合本院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召开了门长会议,颁布了大乘巷“教师楼文明公
期刊
趙桂荣,生于1964年1月,自1999年起一直在北京泽辛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从事海淀区温泉镇西颐小区物业管理服务,重点负责绿化、卫生及办公室主任工作,是西颐小区物业服务项目负责人之一。西颐小区共有居民住户196户,共5栋楼,17个单元门,101个地上车位,小区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赵桂荣同志在工作中肯钻研,能吃苦,表现出色,积极践行“三绿色一志愿”,无私奉献。  2012年11月29日12时2
期刊
丁全宇,1969年4月出生,北京嘉信易慧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居住在朝阳区高碑店地区康家园东社区。多年来,他和他的团队一直从事着街道社区和物业小区的服务工作。始终秉承着“毋因善小而不为,毋因恶小而为之”的人生理念,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每一件好事做起。用真诚的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心系他人、尊重他人。  一直以来,在努力做好本职事业的同时,丁全宇也会时刻将公益观念实践到生活中去。他希望能为自己所在的
期刊
编者按  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经六省市,全长1794公里——这就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2014年6月22日,正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大运河是世界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开凿至今1600多年,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宝贵遗产。  作为南北交通大动脉,京杭大运
期刊
每一百個中国人,就有三个看过她的作品。  她的票房早就超过了100亿。她的作品为数以万计普通人提供就业岗位。从13年前《印象·刘三姐》带火了一座城开始,《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印象普陀》,《又见平遥》《又见五台山》《又见敦煌》系列,加上2019年“只有”系列,她用最通俗的戏剧艺术塑造了城市景观,最大化地让艺术作用于生活。  拷问国人私密话题  在如梦如幻的盐城大丰荷兰花海剧场群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