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四步八自”模式如何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fu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四步八自”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许多问题,要将这些问题合理地转化为对语文课堂教学有利的因素,提升课堂效率是必要之举。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教学效率 研究教法
  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如何?某种意义上直接决定着新课程改革的成败。横塘中学“四步八自”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积累了许多经验,有许多成功的做法,但在实施“四步八自”课堂教学模式中催生出来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还是不多,因为“四步八自”课堂教学模式要转化为课堂教学有效高效的行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目前语文课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四步八自”课堂教学模式还没有完完全全、形神兼备地落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没有彻底地转变为一线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具体表现在:对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的关系把握不够到位、对依纲靠本和迁移拓展的关系处理不够到位、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不够到位等。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以上问题,使语文课能真正得到“四步八自”课堂教学模式的精髓,成为新课程下的好课呢?笔者从探讨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入手,梳理一下解决上述问题的基本线索,寻找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我们要明确自己在“教什么”和“怎样教”
  1.明确语文教学的内容,要从语文角度实施教学。
  由于“四步八自”课堂教学模式给了语文老师较大的发挥空间,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运用多种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活动,教师似乎也知道自己在教什么,有时还能说出一些道道来。但稍一考察,就可断定其所教的内容与语文关联不大,对学生的听说读写不发生直接的影响。一堂课充斥了大量与语文关联不大甚至是毫无关联的东西,其语文教学的效果必然好不到哪里去。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出发,从文本出发。要教好语言,要读好文本,就要引导学生多读,可以高声诵读,也可以静静默读,可以一目十行,也可以细细品味。没有琅琅书声的语文课堂语文味必然少了许多。
  2.教学内容要少而精,教学设计要突出学习目标。
  “四步八自”课堂教学模式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空间,课堂教学的信息含量大大丰富,但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会陷入失控状态。因此教学内容相对集中无疑是可以提高课堂效率的,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做好取舍工作,围绕学习目标,抓住主要的内容。
  3.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选择和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心中有学生”首先就体现在这一点上,这是真正地因人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使用有所差异的语文教学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从而使自己的学生逐步实现共同的课程目标,这是一堂语文好课的最高境界。
  二、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1.研究文本。
  我们听一些名教师上语文阅读课,给人印象最深的一般都是他们的那一份从容和自信。他们的从容和自信从哪里来?就来自于他们对文本的高屋建瓴和深入透彻地把握和驾驭。我们自己在上课的时候,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当自己认真研读课文,对课文中的方方面面自认为心中有数的时候,上起课来底气会显得特别足,而且对文本钻研得越深就越不怕学生质疑,无论是讨论还是讲评都会显得从容自信。其实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即使对文本的思考和研究达不到教学的高度和深度,但只要我们自己进行思考和研究,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内功”修炼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必定有所成就。
  2.研究教法。
  在课改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启发式教学仍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渠道。我们的语文课堂既不以单纯的感知为出发点,也不以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知识结论为出发点,而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但从课堂表现来看,有些老师的提问缺乏导向性,不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不能真正地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对课堂提问一定要加强研究。首先是设计问题要找准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对课文而言,要具有“牵一发而动全篇”之效;对学生而言,这一点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析。其次要能追问。光有问题,而没有追问,那么问题永远只能是个平面的问题,难以转化为学生实实在在的思维训练,也难以形成老师敏锐洞察、果断把握学生思维流向及流程的教学机智。有时候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哪怕就是追问一个简单的“为什么”,可能立刻就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遗憾的是老师们此时常常缺乏追问而导致学生的思维“熄火”。
  舞台上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而在我们的语文讲台上是不是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呢,人们难以细细考究。但要上好课,功夫在课外,要上好课,非下苦功不可,这一点道理是相通的。课堂上短短四十五分钟精彩的背后,倾注的无疑是执教者多年来积淀下来的才华和智慧。因此对于我们广大的语文老师来说,目前要走的仍是一条默默探索、负重前行的道路,我们只有通过刻苦自砺,才能“更上一层楼”。
其他文献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增加了自读课的分量。这不但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有利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但是,目前自读课教学中,有的把自读课当做讲读课,每课必讲,模糊了自读课与讲读课的界限。结果,师生疲于奔命,教学计划仍不能完成,有的轻视自读课,认为自读课不属于升学考试篇目范围,学与不学无关紧要,因而撒手放“羊”,教学效果不言而喻。自读课教学要切实体现“自读”,落实大纲
摘 要: 《语文新课标》多次提到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应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内在的激情,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和文本进行情感的交流,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语言 情感 钥匙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说过:“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
摘 要: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是当前高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之间相互协作,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本文重点探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自主探究的模式。  关键词: 高中语文阅读 自主探究 能力 培养  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围绕如何“教”展开,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不太关注学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