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误解孩子的好品质

来源 :妇女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zcj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我提前去幼儿园接儿子。
  站在幼儿园的花墙外,我看到小朋友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玩 “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有个小朋友当老鹰,其他小朋友当小鸡,玩得不亦乐乎。
  我仔细在游戏的队伍中寻找儿子的身影,却一直没能找到。再四处看看,才发现儿子正躲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手里抱着一只气球不断地“挤压”。
  其他小朋友都在快乐地玩游戏,唯独儿子躲在角落里孤独无趣地“捏气球”,难道儿子犯了错,被老师处罚,“逐出”了游戏队伍?我忍不住敲了敲幼儿园的花墙,想找老师“理论”一番。一位老师注意到了我,走过来问我有什么事,我说我想跟我儿子的老师沟通一下,那位老师就很热情地让我进了幼儿园。
  见到儿子的老师我有些不悦,说:“我提前来接孩子,不成想看到了让人不快的一幕。”儿子的老师就问:“是不是看到你家孩子没参与到游戏中来?”“是啊!他犯错了?孩子小,难免会犯点儿错误,罚他一个人待在角落里是不是有些不妥当?”我难掩抱怨的口气。老师赶忙解释:“噢,你想错了。你家孩子很听话,没犯错。”我疑惑了:“没犯错为什么不让他参与游戏呢?”
  老师笑了笑,说:“我正要跟你说说这事呢!你家孩子可不一般,别人都玩老鹰捉小鸡,他却执意要在角落里捏气球。”
  “这是为什么?”我注视着老师,想听她解释。于是,老师把前因后果跟我详详细细说了一遍。
  原来,老师最初给孩子发了一些气球让他们玩。气球是很平常的玩具,多数小朋友只玩了一小会儿就扔下气球不玩了。于是老师又组织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小朋友们都去当“小鸡”了,可我儿子仍在玩气球,不想参加。老师问他为什么不玩“老鹰捉小鸡”,儿子说:“我就想玩气球。”老师不解,心想气球有那么好玩吗?但经过观察老师发现,我儿子是在寻找把气球弄破的方法。老师觉得我儿子玩气球玩得有“新意”,于是就把别的孩子扔掉的气球收集起来全给了我儿子,让他自己玩。
  这下我放心了,走出幼儿园,透过花墙继续看儿子玩气球。只见他把气球挤在两手中间,用力挤,气球一下子“逃”走了,儿子想把气球挤破的努力失败了。但儿子并不气馁,把气球捡起来再挤,结果还是失败。可儿子屡败屡战,不依不饶,继续不停地挤气球,那份执着让人忍俊不禁……


  我开始替儿子着急:挤破一只气球还用费这么大劲吗?这不是浪费时间嘛,还不如扔了气球去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呢!原来让我进幼儿园的那位老师也注意到了我儿子,见我着急,就说:“一般孩子如果两次挤不破气球,就会失去耐心。你家孩子都失败好多次了,还在挤,说明他很执着。执着可是好品质,家长不要着急,不妨静静地等待,孩子的执着终有一天会开花结果。”
  我一听很有道理,连连点头。恰在这时,只听“砰”的一声,儿子挤破了一只气球。儿子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一脸喜色,像是掌握了一项了不起的技能。
  事实上,儿子的确用自己执着的行动,掌握了挤破气球的绝佳办法:挤破气球,不能只凭双手施“蛮力”,还需指尖使“巧劲儿”,儿子发现挤气球的时候只要用指甲尖去戳气球,气球就很容易爆掉。
  气球不是被挤爆,而是被戳爆的——这就是儿子在执着的“实践”中获得的“技能”。儿子宁愿放弃“老鹰捉小鸡”的快乐,也要研究出挤爆气球的方法,看来儿子小小的脑袋里有着大大的执着。只是,孩子的执着大人未必能懂!因为不懂,所以我以前就误解过儿子的执着——
  有一次,儿子的玩具枪坏了,我给拆开修理。修理完工,再装配起来。装配结束的时候我发现,有一枚螺丝不见了,应该是掉到了什么地方。
  缺一个螺丝并不影响“开枪”,我没在意。儿子却说他的玩具枪上不能少了这枚螺丝,一定要找到后拧上。我可没有耐心趴到地上去寻找那枚不怎么中用的螺丝。儿子不依,自己趴在地上像只警犬一样仔细搜寻。我不但不理解儿子,反而嘲笑他“多此一举”。儿子也不理我,一直找。你还别说,功夫真是不负有心人,最终儿子在桌腿与地面的一个细小夹缝里找到了那枚螺丝。
  儿子就像得了“金条”一样,让我给拧到玩具枪上。我又嘲笑儿子:“一点儿不知道变通,这并不是一枚特别重要的螺丝,你费那么大的劲干吗呀?”
  现在想想,儿子不肯放过一枚螺丝,不但说明儿子追求完美,更说明儿子十分执着,这可都是好的品质。我不但不该误解、嘲笑他,还应多多鼓励他。
  〔编辑:冯士军〕
其他文献
<正>一、缘起《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运算能力"重新纳入课程内容的核心,并在第一学段的"学段目标"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
阅读是与生活阅历息息相关的,因此读名著的年龄不可提得太前。笔者认为,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发育情况选择合适的书目,也没必要一定选名著。  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小学生没有一定的文学积累和文学鉴赏能力是很难吸收名著的益处的,例如《红楼梦》涉及的文化、历史知识,刚到学龄阶段的孩子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是有一定困难的。如果一开始就让孩子先接触改编版,孩子会认为了解故事情节就足够了,就会形成某种固定的思维
<正> 公共品可以分为纯公共品和准公共品。本文所考察的村级纯公共品及较高程度的准公共品,基本可以采用布坎南关于公共品的定义,即:“任何集团或社会因为任何原因决定通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