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很多非土木工程专业开设了土木工程施工课,针对各个专业的教学要求和培养方案的不同,在讲授过程中要采取多层次的教学方法,从大纲设置、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实践环节、考试考查等方面尽可能满足不同专业的要求和目的,使施工课程最大化、更合理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非土木工程专业 施工课 多层次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10(b)-0000-00
近几年随着专业划分的多样性以及课程设置的需要,有很多非土木工程专业也开设了土木工程施工这门课程,如测绘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学专业等,这些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与土木工程专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该课程在讲授过程中应该有所区别。
1 课程在不同专业的地位与作用各有侧重
土木工程施工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建筑工程施工和施工管理能力的专业课,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研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使学生在掌握有关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具有对一般建筑工程施工的实践能力,以及从事相关管理工作的能力。在这种培养目标下,课程在讲授过程中要突出施工管理的重点,熟练掌握流水施工原理、网络计划技术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对于施工技术部分只要求了解施工工艺流程和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法,即“不要求知道怎么做,只要求知道如何做完”,相对来说轻技术、重管理。测绘工程是培养具备测量学、地理信息学和城市工程建设的测量工程理论知识以及地面测量、空间测量、摄影测量、地籍测量和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数据处理能力的测绘工程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从事各种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及运营各阶段的测绘工作的能力,所以施工课程对该专业的要求是了解施工过程,重点掌握在某些施工环节的测绘技术。基于此,土方工程场地平整和测量、各楼层标高引测等和测量有关的内容都是讲课重点,使得测量专业与施工过程能够更好的结合。建筑学专业培养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设计部门从事设计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了解施工方法,确定设计的可行性,更要了解新工艺以及新技术,能够使建筑设计与现实操作更好的结合,所以课程的设置重点在于新型材料和新型工艺的介绍,还有设计方法如何在施工中体现的问题。
2课程在不同专业的大纲和教材有的放矢
教学大纲在制订时要考虑每个专业的特点和培养方向,实现与原适用知识的有机结合,明确重点、难点,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内容上要体现施工技术及相关管理知识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另外,为取得教学效果,应合理设定课时总量。目前,施工课在我院的建筑学专业为16学时,测绘专业为32学时,工程管理专业为48学时,新的一轮大纲修订工作已经完成,新大纲对于各专业的课时量都有所增加。在因材施教的要求下,根据专业的不同编制了不同的本科教材,编制时间均不超过三年,都是按照新规范和新标准制定的适用于各个专业的优秀教材,由讲课第一线的教师根据授课的需要进行参编。根据建筑学、测绘专业课时少难度小的特点,编制了只包括施工技术在内的30万字的《建筑工程施工》,工程管理专业则使用包括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两部分内容的60万字的《土木工程施工》。大纲和教材的设定,充分说明施工课在不同专业教学中体现出多层次的特点。
3 课程在不同专业的教学与实践各具特色
课程内容的建设要与现代施工技术的发展水平相互协调,以现有的成熟的施工技术为主,摈弃陈旧内容,兼顾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新型管理方法的不断更新,以期与实践工程相结合、走在施工的最前沿。由于课时的局限性和课程的实践性,课堂的讲授以板书和课件结合的方式,多媒体教学加大了信息量,开阔知识面,并能挖掘出课本文字达不到的直观、动态效果,使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形象化、生动化,并将学生带入模拟场景。建筑学专业课时少,上课以多媒体为主;测绘和工程管理专业则采取直观的来自屏幕、重点在黑板注解的方式。在课堂教学时,注重施工课与该专业之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进行很好的传承,不要叠加知识点,更不能与之前已学的内容有所矛盾。例如工程管理专业曾开设过项目管理课程,教导过网络图的部分内容,因此在施工课中对于已经学过的内容一带而过,加深难度,开拓视野,使相同的问题在不同的角度得以延续,尤其加强网络图在实际工程中如何运用,使理论更贴近实践。
为了深化课堂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按照不同专业设置了不同内容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建筑学专业安排了到施工现场去认识实习,尤其选择一些在建筑设计上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如天津的意式风情区,津塔等在全国都闻名遐迩的景观,增强感观认识,并将设计特色与施工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工程实践结束后,依据实践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实践效果进行考核验收。学生应根据自己在实践中的收获、体会,提交完整的实习报告。工程管理专业为了突出管理的重要性,设置了施工组织的课程设计,以实际工程为基础,编制指导施工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教师认真编写好设计指导书,对学生精心指导,力求做到一人一题,除了提交设计说明书外还有相应的图纸成果,既是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查,又是对其解决工程能力的综合。
4 课程在不同专业的测评与考核略有不同
基于前面提到的施工课在非土木工程专业的作用和地位不同,在结课考核时也应该多种方式并用。传统的考试方法是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习优劣的唯一标准,助长了应试教学的不良风气。现在的教学思想要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培养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重过程轻结果,除了要考查学生掌握的基本理论,更着重检验学生举一反三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会采用启发式教育,加强课堂的互动,在一问一答或者分组讨论中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思考能力。在结课考核时,除了闭卷的笔试方法,还结合了开卷的考核方法,重点检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设置了一些开放性试题,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只是和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多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如此活学活用不但增加了学生对施工课程的学习热忱,还将考试变成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重要手段。
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效果、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知识是施工课程对于全部专业的一项共同任务,但是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层次的展开方法,因方向制宜,有目标放矢,这样才能使施工课程在非土木工程专业中发扬特点、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丁克胜.提高施工课教学效果的新思路.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5,第1卷第3期
[2] 姚刚.土木工程专业施工课的教学改革探讨.高等建筑教育.1999,第29期增刊
[3] 范臻辉.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第7卷第2期
关键词:非土木工程专业 施工课 多层次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10(b)-0000-00
近几年随着专业划分的多样性以及课程设置的需要,有很多非土木工程专业也开设了土木工程施工这门课程,如测绘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学专业等,这些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与土木工程专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该课程在讲授过程中应该有所区别。
1 课程在不同专业的地位与作用各有侧重
土木工程施工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建筑工程施工和施工管理能力的专业课,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研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使学生在掌握有关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具有对一般建筑工程施工的实践能力,以及从事相关管理工作的能力。在这种培养目标下,课程在讲授过程中要突出施工管理的重点,熟练掌握流水施工原理、网络计划技术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对于施工技术部分只要求了解施工工艺流程和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法,即“不要求知道怎么做,只要求知道如何做完”,相对来说轻技术、重管理。测绘工程是培养具备测量学、地理信息学和城市工程建设的测量工程理论知识以及地面测量、空间测量、摄影测量、地籍测量和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数据处理能力的测绘工程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从事各种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及运营各阶段的测绘工作的能力,所以施工课程对该专业的要求是了解施工过程,重点掌握在某些施工环节的测绘技术。基于此,土方工程场地平整和测量、各楼层标高引测等和测量有关的内容都是讲课重点,使得测量专业与施工过程能够更好的结合。建筑学专业培养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设计部门从事设计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了解施工方法,确定设计的可行性,更要了解新工艺以及新技术,能够使建筑设计与现实操作更好的结合,所以课程的设置重点在于新型材料和新型工艺的介绍,还有设计方法如何在施工中体现的问题。
2课程在不同专业的大纲和教材有的放矢
教学大纲在制订时要考虑每个专业的特点和培养方向,实现与原适用知识的有机结合,明确重点、难点,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内容上要体现施工技术及相关管理知识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另外,为取得教学效果,应合理设定课时总量。目前,施工课在我院的建筑学专业为16学时,测绘专业为32学时,工程管理专业为48学时,新的一轮大纲修订工作已经完成,新大纲对于各专业的课时量都有所增加。在因材施教的要求下,根据专业的不同编制了不同的本科教材,编制时间均不超过三年,都是按照新规范和新标准制定的适用于各个专业的优秀教材,由讲课第一线的教师根据授课的需要进行参编。根据建筑学、测绘专业课时少难度小的特点,编制了只包括施工技术在内的30万字的《建筑工程施工》,工程管理专业则使用包括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两部分内容的60万字的《土木工程施工》。大纲和教材的设定,充分说明施工课在不同专业教学中体现出多层次的特点。
3 课程在不同专业的教学与实践各具特色
课程内容的建设要与现代施工技术的发展水平相互协调,以现有的成熟的施工技术为主,摈弃陈旧内容,兼顾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新型管理方法的不断更新,以期与实践工程相结合、走在施工的最前沿。由于课时的局限性和课程的实践性,课堂的讲授以板书和课件结合的方式,多媒体教学加大了信息量,开阔知识面,并能挖掘出课本文字达不到的直观、动态效果,使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形象化、生动化,并将学生带入模拟场景。建筑学专业课时少,上课以多媒体为主;测绘和工程管理专业则采取直观的来自屏幕、重点在黑板注解的方式。在课堂教学时,注重施工课与该专业之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进行很好的传承,不要叠加知识点,更不能与之前已学的内容有所矛盾。例如工程管理专业曾开设过项目管理课程,教导过网络图的部分内容,因此在施工课中对于已经学过的内容一带而过,加深难度,开拓视野,使相同的问题在不同的角度得以延续,尤其加强网络图在实际工程中如何运用,使理论更贴近实践。
为了深化课堂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按照不同专业设置了不同内容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建筑学专业安排了到施工现场去认识实习,尤其选择一些在建筑设计上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如天津的意式风情区,津塔等在全国都闻名遐迩的景观,增强感观认识,并将设计特色与施工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工程实践结束后,依据实践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实践效果进行考核验收。学生应根据自己在实践中的收获、体会,提交完整的实习报告。工程管理专业为了突出管理的重要性,设置了施工组织的课程设计,以实际工程为基础,编制指导施工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教师认真编写好设计指导书,对学生精心指导,力求做到一人一题,除了提交设计说明书外还有相应的图纸成果,既是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查,又是对其解决工程能力的综合。
4 课程在不同专业的测评与考核略有不同
基于前面提到的施工课在非土木工程专业的作用和地位不同,在结课考核时也应该多种方式并用。传统的考试方法是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习优劣的唯一标准,助长了应试教学的不良风气。现在的教学思想要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培养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重过程轻结果,除了要考查学生掌握的基本理论,更着重检验学生举一反三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会采用启发式教育,加强课堂的互动,在一问一答或者分组讨论中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思考能力。在结课考核时,除了闭卷的笔试方法,还结合了开卷的考核方法,重点检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设置了一些开放性试题,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只是和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多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如此活学活用不但增加了学生对施工课程的学习热忱,还将考试变成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重要手段。
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效果、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知识是施工课程对于全部专业的一项共同任务,但是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层次的展开方法,因方向制宜,有目标放矢,这样才能使施工课程在非土木工程专业中发扬特点、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丁克胜.提高施工课教学效果的新思路.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5,第1卷第3期
[2] 姚刚.土木工程专业施工课的教学改革探讨.高等建筑教育.1999,第29期增刊
[3] 范臻辉.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第7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