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菌丝球形成的自组织机理

来源 :生物技术 |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jinr0op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数码显微摄像技术 ,拍摄了几种丝状真菌在悬液培养下的菌丝生长照片 ,探讨了真菌自组织形成菌丝球的机理 ,发现孢子的聚集在菌丝球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还研究了影响菌丝球形成的某些物化因素 ,结果表明在接种 2 0日龄的桔青霉孢子 ,孢子悬液浓度为 1 0 5 个 ml,培养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吐温 80或曲拉通X - 1 0 0 (浓度 0 1 % ) ,摇床转速为 1 4 0r min的条件下 ,于 2 5℃培养 5d ,可形成机械强度较好的菌丝球。
其他文献
研究pH值对转基因鱼腥藻培养的影响,发现培养基初始pH以自然pH8.3为宜.间歇流加稀盐酸控制过程pH值为8.5和9.0,生长较未流加快,每天流加稀盐酸一次控制过程pH为8.5,15d生物量
重点介绍了犁鼻神经元的研究现状,尤其是犁鼻神经元的特点及其对信息素响应格局的研究,免疫细胞化学、基因敲除法、染色体工程法等先进实验技术的运用,为进一步揭示犁鼻神经
建立一种从丝状真菌的菌丝体中快速提取类胡萝卜素的方法.发现类胡萝卜素在菌丝体中以色素颗粒形式存在.当饱和NaCl溶液存在于磨碎的菌丝体中,色素颗粒被破坏,类胡萝卜素可以
对植酸酶产生菌进行了诱变育种、分离纯化;采用固体培养法生产植酸酶及对酶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麸皮为主要培养基成分,添加2%葡萄糖,1%(NH4)2SO4,0.02%MgCl2
为建立一种快速高效分离Cd诱导茶薪菇金属硫蛋白(MT)的方法,以灌注色谱技术为平台,采用BioCAD 700E灌注色谱系统分离纯化Cd诱导茶薪菇金属硫蛋白,并对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