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贪侦查讯问中囚徒困境理论的具体应用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囚徒困境”是博弈论在侦查讯问中的具体应用,其研究对象是共同犯罪形态下的犯罪嫌疑人在侦查讯问中的博弈行为。在反贪侦查审讯实践中,侦查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实现从“由供到证、以证促供”向“以证促供,证供互动”的转变。
  关键词:侦查讯问;囚徒困境;博弈论;纳什均衡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上的一个著名概念,最初是1955年提出。科学运用“囚徒困境”原理,成功突破共同犯罪中的攻守同盟。面对共同犯罪人的攻守同盟,博弈论从经济学的角度给我们提供了理论上的突破方法。其假定的模式是,若有两个犯罪嫌疑人共同作案,警察抓住他们以后,分开羁押,并告诉他们:可以选择坦白或者不坦白,如果一个人坦白,另一个人不坦白,则坦白的一方就会被立即释放,而不坦白的一方被判10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则会每人各判8年;如果两人都抵赖,因证据不足,则每人在关押一年后释放。结果,二人都选择了相互检举。要运用好囚徒困境理论并达到预期审讯效果,必须满足三个条件:首先是设置困境,找出和犯罪嫌疑人有关的各方利益;其次适用谋略击破其心理防线,使其陷入困境;最后是创造条件,促使犯罪嫌疑人在困境中做出坦白交代的选择。因此在反贪侦查审讯实践中,侦查人员必须高度重视下列工作。
  一、阻断信息传递
  对于职务犯罪嫌疑人而言,其反应敏感度和智商水平往往要高于普通刑事犯罪嫌疑人,因此要严格减少外界传递的信息量,将犯罪嫌疑人置于消息封闭状态,对侦查机关已经掌握了多少可证明其有罪的证据材料的不了解,对同案犯是否被抓、相关知情人是否到位也不知情,对社会关系如亲人、朋友、单位是否知道其目前状况,家人是否因此受到牵连或影响,以及社会关系可能对自己产生何种评价,能够为其提供帮助的个人或单位是否愿意实施帮助的不确定性,使其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急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初步审讯,了解犯罪嫌疑人的最关心的利益集中点以及与他人结成利益同盟的基础,为破坏犯罪嫌疑人的认知基础做好准备。
  结合当前窝案、串案较多,如果能够灵活的运用囚徒困境,可能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侦查人员在讯问中的作用就是因势利导,使犯罪嫌疑人的趋利避害心理产生有利于我们的变化,走进我们事先设好的圈套,从而达到突破案件的目的。侦查人员怎样去运用囚徒困境呢?我们认为就是运用谋略和方法使犯罪嫌疑人的趋避冲突产生倾向性的变化,比如宣传法律关于自首和立功的规定,或让犯罪嫌疑人产生同案人已交代的错觉,使其感到坦白的好处大于不坦白的坏处,认定坦白有利,抗拒有害,因而彻底交代。那么什么时间运用囚徒困境最为有利呢?一般情况下,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变化要经历四个阶段:试探摸底阶段,对抗相持阶段,动摇反复阶段,供述认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我们认为在动摇反复阶段时运用最好,这个阶段犯罪嫌疑人开始犹豫权衡,如果侦查讯问人员能够抓住时机运用囚徒困境的道理,就能促使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土崩瓦解。
  二、破坏认知基础
  在最初的讯问中,得知了犯罪嫌疑人利益集中点及认知基础后,就要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个性、情况,量身制定相应的讯问策略,从双方立场不同,用明示或暗示的方式使被审讯对象认为对方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逐步引导被审讯对象进入不信任同伴的心理状态。要充分利用被审讯对象被限制一定人身自由或关押,信息不畅的客观事实,人为制造错觉,让审讯对象有足够理由相信侦查人员已经掌握了充分的证据,为审讯所用。通常情况下,职务犯罪嫌疑人对自己实施的犯罪始终有一种担心、恐惧,怕一着不慎东窗事发的心理。审讯人员的一举一动都会使其联想到自己哪里露出破绽,哪个关系人出事或者同伴是否已经招供。如审讯人员可以有意无意透露“好像和他人讲的不符嘛”、“别人的态度可比你好多了,聪明多了”、“你不讲,有人会讲”、“人家能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死保你,不太可能吧,更何况你今非昔比了”之类的暗示语言。又如,把案件的重要当事人带到位,故意让其看到,肯定、赞赏案件重要关系人的话,故意让其听到。也可以把讯问案件重要当事人的录像片段去掉声音放给其看,一些低头、沉思、侃侃而谈的镜头也会使其产生错觉。
  三、提供利益条件
  在被审讯对象犹豫不决,内心衡量坦白交代的代价时,审讯人员要对被审讯对象利益分析沟通,促使对象认为坦白供述是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比如对法律政策关于坦白、立功、量刑和减刑的相关规定,或者对被审讯对象所关心的利益点进行教育,用亲情或者友情的感化,或者强调退赃的情节,都可以减少被审讯对象的坦白成本。又如可以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对坦白交代的犯罪嫌疑人及时转换强制措施,一方面起到稳固犯罪嫌疑人认罪的态度,另一方面也释放出不可能形成攻守同盟的信息,分化瓦解对方阵营。
  四、运用囚徒困境理论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运用囚徒理论为反贪审讯所用,实战中还要把握以下关键点:
  1.注意灵活运用“成本”与“收益”的概念
  审讯中的犯罪嫌疑人通常在整个讯问过程中都在不断的衡量和计算坦白和抗拒的“成本”和“收益”。在审讯中,不断给被审讯对象在各个方面灌输、分析供述与否的“成本”与“收益”,促使对象选择“成本低”、“收益高”的应对方式。但在审讯中审讯人员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不能为了让犯罪嫌疑增加坦白的收益成本,而对犯罪嫌疑人做出超出法律或者是不能兑现的承诺。
  2.注意审讯谋略运用与指供诱供的界限
  囚徒困境理论的运用是一种审讯手段,其出发点在于运用该理论,在审讯中分化瓦解被审讯对象的信任基础,从而达到对被审讯对象的心理控制,做出真实供述。但在营造审讯氛围、引导被审讯对象的心理时,必须是建立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不能用扩大暗示外延的谋略来进行指供、诱供。讯问中适用的谋略,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必须建立在深入细致的调查和一定的证据基础之上,不能单凭主观臆断,更不能适用具体而指向性明确的语言。
  3.注意极其小心地收集并运用好审讯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运用囚徒困境理论最重要的是要有谈资,这种能打动人心、层层加码、逻辑严密的谈资也就是审讯素材。审讯素材的收集不单单要求初查细致全面,而且在绝大多数的讯问中,审讯人员也要注意收集、敏锐捕捉犯罪嫌疑人交代的信息、流露的心理,并能迅速、有机转化成各种审讯素材。在审讯素材的运用上,好的侦查人员往往就体现出把握战机的能力。一般来讲,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变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抗拒阶段,二是动摇阶段,三是反复阶段,四是坦白阶段。在这四个不同的阶段,审讯人员要根据犯罪嫌疑人的特点及审讯实况,合理运用审讯素材,使得囚徒困境理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4.注意后续的侦查取证工作
  利用囚徒困境理论获取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后,不能单纯地认为取得了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案件就可以顺利告破,而是要及时对犯罪嫌疑人交代的问题进行取证固证。贪污贿赂案件的明显特点是带有窝案、串案的性质,在讯问工作中,审讯人员要善于科学运用囚徒困境理论,在被审讯对象之间,把握时机,反复运用囚徒困境理论,以获得最大的审讯效果。同时,努力将侦查的主要精力从获取口供转移到全面收集证据上来,实现从“由供到证、以证促供”向“以证促供,证供互动”的转变。
其他文献
位于扬子地台中段北缘青峰断裂带地区的铅锌矿床,较严格地受地层和构造双重控制,属层控~改造型铅锌矿床。上震旦统灯影组碎裂状白云岩是有利的矿源层及有利的赋矿围岩。矿床空间
在进行幼儿足球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将其游戏化可以很好地提升儿童的学习兴趣,让其能够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体验不一样的足球课程的学习。儿童对游戏本就有独特的兴趣,以此为
摘要:根据担保法规定,连带保证责任合同纠纷中,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履行债务,即债权人在选择以债务人或者连带保证人为被告时具有选择权。但笔者认为当案件的争议事实只能通过与债务人质证后才能查清时,此时也应需追加债务人为共同被告,否则也会属于遗漏当事人。  关键词:连带保证;借款人;共同被告  一、基本案情  2014年1
重庆地貌复杂多样,地表起伏度大,通过对重庆各区县地表起伏度研究和计算,可定量了解重庆山水起伏骨架指数。以空间分辨率为30m、投影为WGS84_UTM的ASTER GDEM V2全球数字高程
摘要:中国自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几年,我国也切实践行了该承诺,但随着金融服务市场的自由化,对金融服务市场准入的要求也将有所改变。尤其在外资银行准入方面,对外资银行准入条件规定的适当与否,将直接影响我国金融服务的国际化进程,也将影响我国本土银行与外资银行间的竞争状态。  关键词:金融服务市场;法律监督管制  一、中国外资银行开放法律制度的缺陷及完善  中国的金融服务市场随着中国加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