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uar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央确定2012年为基层组织建设年,这是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机遇。我们认真总结创先争优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发挥闪光言行典型引路作用,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履行职责、践行承诺,立足岗位“学先进、见行动”,推动“设岗定责”和“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长效化。
  【关键词】创先争优;和谐社会;基层党建
  1.建立健全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对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
  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状态,一种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自身相处的环境中的一切事物之间的和谐状态。这是人类自有以来就孜孜以求的美好状态。当然,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由于社会不同阶段人们实现自己愿望的客观条件不同,这种和谐的状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和谐的程度、范围及和谐所惠及的社会群体,也有很大的区别。我们今天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要惠及全体人民最广泛、最高层次的和谐社会,这就决定了这种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项涉及面最广的群众性活动,它要求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并在其中发挥主体作用,因此广泛深入的发动人民群众,坚定不移的依靠人民群众,真心诚意的造福人民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对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教育和引导人们的思想意识领域,使人们分清是非、善恶和美丑;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在人们的思想意识领域旗帜鲜明的表现出来。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落到实处。马克思关于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历史的真正主人的基本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才能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人民群众自己为自己的解放、自己的幸福、自己的全面发展而奋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2.建立健全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是促进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项从社会物质层面到人们精神层面的全方位的活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发展经济,为此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大局,要在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下功夫,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原理同时还告诉我们:在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同时,意识对物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都有一定的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还要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促进人与社会的谐调、发展和共同进步。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和帮助人们自我约束,提升境界,宽容谅解来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教育和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加强人们的精神文化修养,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树立崇高的精神追求。保持昂扬向上,开拓世界的精神状态,不断增强自身的精神力量,从而使人的精神高尚、眼界开阔、胸怀坦荡、生活充实,能够科学地观察事物,判断形势,分析问题,在人民创造历史的广阔天地里找准自己的位置贡献自己的力量。
  3.建立健全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动力
  促进社会和谐需要树立新理念、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实施正确的政策措施等。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要积极促进社会和谐,还要为此创先争优,就要按照中央关于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的要求,从思想理论水平和行动能力、精神意志等方面着力提高自身素质,把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要求的“五个好”、争做优秀共产党员要求的“五带头”在促进社会和谐的实践中体现出来。这就要明确并且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原则,也就是准确把握促进社会和谐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取向、着眼点和着力点,才能保证创先争优活动的针对性和先进性。
  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的灵魂。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维护公平正义。社会公平正义是进步人类追求的理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保障。公平是合理分配利益的规则,意味着不偏不倚,没有偏私。正义是判断行为是否符合规则的标准和尺度。现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主要包括保证基本权利、机会平等、按贡献分配、社会调剂四项基本原则。社会和谐作为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就好比芬芳、美丽的花朵。想让花朵开放,而且芬芳、美丽,就需要阳光、空气、水、土等方面形成的适宜条件。促进社会和谐要着力于“促进”,实际上是要培植这样的“水土”,也就是要创造各种条件。我们要培植现代和谐社会的“水土”,就要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全面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政治体制、教育体制、文化体制、医疗卫生体制、社会保障体制、公共财政制度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和改革,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社会和谐提供物质基础。同时,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从而促进人、社会、自然之间关系和谐。总之,科学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和谐是科学发展的有力支撑和保障。
  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单位,是创先争优的内在要求。要在团结合作中求和谐。以良好的品德修养和民主作风带头搞好团结,真正成为团结的楷模;自觉站在全局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识大体、顾大局、讲大度;正确认识自己,摆正位置,服从组织,服从多数,尊重他人。要在以人为本中求和谐。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党务公开,自觉做到决策时虚心听取群众合理化意见建议,工作中诚恳接受群众全方位监督;大胆依靠群众查找问题、分析矛盾、研究对策,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解决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自觉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感知群众意愿、真正尊重群众意见,满腔热情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要在从严治党中求和谐。坚持从严治党与构建和谐的党内关系,不但并不矛盾,而且相辅相成。必须深刻认识从严治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从严治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始终坚持从严治党方针,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并有力实施从严治党的一整套制度和机制,把从严治党的各项任务和要求贯彻落实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动力。
其他文献
高中学校是基础教育开花结果的阶段,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本文探讨的要义.作者分别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的培养、教师的管理机制四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看
【摘要】化工设备检修作业复杂,技术性强,风险大。文章分析了化工设备检修时的安全处理和行为规范,确保设备在检修后重新投入运行的操作稳定,为安全生产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化工设备;安全技术;检修  0.前言  实现化工安全检修不仅确保检修作业的安全,防止重大事故发生,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而且还可以促进检修作业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确保设备的检修作业质量,使设备投入运行后操作稳定、运转率高,杜绝
为什么有的孩子学习总是落后于别的同学呢?我发现孩子学习落后的主要原因有时不是能力问题,而多数是因为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所致。健康人都有听力,但能听不一定会听,在课堂上常常有同学听而不专,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不认真倾听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种:别人讲话时,自己在搞小动作;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爱插嘴;心不在焉,走神。这样的课堂,不管教者准备得是如何充分,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要学
高效理想的大学英语教学课堂应是一个没有讲台,没有评判,没有权威,充满了问题,启发和思辨的场所.然而大学生在当今英语课堂上都更习惯于被动与填鸭式的灌输,面对这种严峻的局
【摘要】每年各级政府都要大力推动农贸市场经营管理秩序的改善,结果往往是抓一下就好一些,松一下就恢复原状,脏乱差的问题依然无法得到有效根治。 因此,管理农贸市场需要从其自身运作的规律出发,清晰农贸市场的定位,通过利益链、责任链的关联来研究农贸市场的管理路径,从而形成长效的运作秩序。  【关键词】农贸市场;经营管理秩序;管理路径  1.农贸市场经营环境存在的诸多问题  1.1场内人员行为缺乏城市公共商
苏霍姆林斯基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
摘要:心理感觉是现实世界对客观事物及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它是脑的功能,人的一切行为(正确或是错误的)都是在心里活动的支配下进行,歌唱也不例外,歌唱中的心理感觉对歌唱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对于歌唱感觉的正确研究,是理解歌唱发声的正确原理,人体各个机能相互协调的前提。本文从歌唱的听觉、内视觉及辅助措施等方面对歌唱的心理感觉进行更好的诠释,使歌唱感觉对于歌唱状态的引导更加系统化,减少在
“力象”在当今的艺术领域中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以其作为切入点,能够解读架上艺术的内涵和意义.中西方艺术虽然对力象中的“力”有着共同的感悟,对于“象”是力的起点和
本论文探讨了小学语文课本中小泡泡的作用,以及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小泡泡,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神奇的作用.更好地指引我们教学.每一个“小泡泡”都是编者精心设计的,大部分是体现
今年暑假学校计划组织赴英国游学活动.放假不久,我就在“去”和“不去”的“十”字路口徘徊,不去吧,违背了学校意愿,同时也失去了一次锻炼的机会;去吧,我又没有独自出国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