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色彩识别训练系统在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比色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口腔修复学比色教学效果的规律及合理的比色教学方案.方法 采用牙齿色彩识别训练系统(toothguide training box,TTB)对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八年制口腔医学专业20名学生进行为期9周的比色模拟训练,并在标准光源下,应用含有标准色及中间色的比色板对研究对象进行比色测试.每名研究对象接受4次测试,分别于训练开始前、训练3周、训练6周及训练结束后进行;分别计算标准色标组、非标准色标组及总体色标组的比色正确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训练3周后,标准色标与全部色标的比色正确率高于训练前的基线测试,P <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训练6周后,非标准色标的比色正确率高于训练3周时,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训练6周及结束时,各组学生色标的比色正确率均高于基线测试,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TB和与临床比色实际最接近的比色板(含中间颜色的比色板)作为教学工具结合运用,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标准色的比色水平,又可以兼顾中间颜色相关知识的培训.采用TTB进行训练,其周期应该在6周以上。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伦琴、亚历山大·弗莱明、保尔·赫尔曼·米勒、吕克·蒙塔尼和保罗·格林加德等多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科研经历的研究,得到以下五方面的启示:临床科研立题应当注重临床实践发现的问题;临床科研应当重视从临床现象中发现潜在规律;科研成果应当注重加快医学转化;临床科研课题应当加强同企业横向协作的“产学研”转化;临床科研工作者需要献身精神等:期盼能够对优化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目的 比较研究硕士研究生学历住院医师“3年期第一阶段”与“2年期第一阶段”培训方案的实施情况,探讨“2年期第一阶段”方案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方式研究硕士研究生学历住院医师“2年期第一阶段”方案的认可度与可行性;以2011年度江苏省硕士研究生学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理论考试成绩,分析研究“2年期第一阶段”方案的有效性.结果 对硕士研究生学历住院医师培训方案的问卷调查显示,受访者
为了解住院医师对规范化培训的看法,本研究对2011年参加北京大学医学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考试的住院医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北医的住院医师男女均衡,学历层次高,他们充分肯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必要性,对培训条件、培训内容、过程管理等方面满意度高;不满意之处集中在培训期间待遇低、工作强度大等方面.因此,需要提高培训期间住院医师待遇,保障住院医师权利;制定更为合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加强
本文探讨了麻醉科住院医师临床麻醉思维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麻醉科住院医师在临床麻醉思维培养过程中存在着自身缺乏兴趣、理论和实践脱节、与患者沟通能力差、培养教师教学方法不得当、频繁更换培养教师以及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等问题.北京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麻醉与疼痛医学教研室采取增加住院医师病例讨论发言机会、提高培养教师水平、推行住院医师导师制度和增加住院医师与患者交流机会等方法,提高了麻醉科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