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南海舰队深入推进联合训练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na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舰队参谋部某处处长钟博文:“过去将‘联不了’归咎于体制,如今新体制下,联战联训的‘骨骼’已经立起来了,下一步就是如何打通联合的‘筋脉’,强固联合的‘魂魄’。”
  2017年深秋,由南海舰队牵头战区空军、火箭军、海军陆战队及省军区部分兵力组织的一场联合实兵实弹演习在粤西某海域打响。较之历年来南海方向的联演联训,此役参演军种作战力量要素、演练难度强度、实际使用武器检验手段等,均有了新的突破。硝烟散去,新体制下的“群雄会盟”带给官兵的思想“余震”却持续发酵。
  “这在过去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多次参加联合演训任务的南海舰队参谋部某处处长钟博文说,原体制下各军种部队互不隶属,平时彼此“各训各”,到了联演才“见见面、握握手”。即使一年一度的“团圆饭”,也只能以发函、打电话等方式商洽,协调起来不顺畅。战区成立后,战区各军种同为战区作战力量,参加对方牵头的联演不再“靠邀请、看协调”,而是执行战区下达的刚性任务。
  “刚性任务”到底硬在哪里?钟博文说:“新体制下,坚持以战领训、以联为纲,军种统筹重大演训、战区统一部署联训,共同任务牵引刚性落实、同研合练破解融合难题,推动着联战联训全面提质增效。”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说起几年前的联合训练,某登陆舰支队“井冈山”舰舰长杨扬至今仍记忆犹新。一次演习,他们与陆军某兄弟部队共同编成红方登陆群。没想到战斗打响后,第一梯队还未抵滩,就遭到了“敌”装甲火力的猛烈阻击,损失惨重……
  演练复盘,原来“敌”临时调整兵力部署,这一情况已被前方陆军情报小组侦察到,但由于陆军、海军情报分发系统不兼容,未能及时发送到舰上。
  “归根结底,就是没有真正做到‘以战领训、以联为纲’。”杨扬一脸严肃地说,相对于战区联训,军种联训缺动力、缺机制、缺监督、缺保障,组网时各做各的规划、各定各的参数、各打各的“小算盘”,没在“联起来”上使真劲、下苦功,导致简单问题成了“老大难”。
  困难困难,各扫门前雪必定难;出路出路,联在一起就有路。新体制下,随着改革红利的逐步释放,让过去许多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
  “现在好了,战区各军兵种间态势共享、数据互通有了重大突破,各类情报信息再也不用‘拐弯跑’了。”杨扬告诉记者,此次联合演习中,在登陆行动阶段,红方登陆群指揮员多次直接申请陆航无人机侦察蓝军滩头阵地兵力部署情况,及时调整作战方案,牢牢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过去将‘联不了’归咎于体制,如今体制变了,我们是否用好用足用活了‘改革红利’?”这次演习结束后,舰队针对以往联合演训“临时搭班子、演完就散伙、成果难固化”的问题,逐级召开检讨式复盘,拉单列表逐项制定整改措施。
  “长白山”舰舰长邓先武:“战场上不管是把‘后背’亮给友军,还是友军把‘后背’亮给我们,彼此都要对得起这份信任与托付!”
  美军联合作战史上有个“鹰爪行动”:1980年4月,美军出动联合特遣部队营救被伊朗扣押的美国使馆人质。然而,各部队因故未能同时到达预定地域,营救行动被迫取消,撤离时又因飞行事故,运输机与直升机相撞爆炸。美军在总结时提出,各兵种之间的不信任是导致任务失败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见,与“陌生人”联合打不了胜仗。“长白山”舰舰长邓先武直言,联合训练,信任是前提。然而,从各自为战“母体”中分娩出来的联合训练,不免带着单一军种作战的时代“胎记”。
  曾经的一次联合演兵,陆军的一个尖刀营,与海军陆战队联合向“敌”攻击。该营急于抢功,在友邻部队尚未摧毁“敌”纵深火力时就发起冲击,损失惨重。
◎ 陆军特战队员在“昆仑山”舰上进行滑降训练

  无独有偶。一次战斗,某导弹护卫舰雷达已锁定来袭目标,正准备实施导弹攻击,突遇强电磁干扰,目标消失。生死关头,空军某新型战机果断出击,成功击落“敌”机,解了护卫舰燃眉之急。战斗胜利了,官兵们却如鲠在喉:“主场”作战,“风头”却让空军抢了,面子往哪搁?
  “怪得很!”此类事情,也是联演总结会上大家热议的“怪现象”。联合训练,对手本来是敌人,各军种部队却把友军当成对手来防范。为啥?假想敌是虚的,友军是实的;作战胜负是虚的,首长总结表扬谁是实的。所以,大家都想唱主角,谁都不愿当“陪练”。
  都说“要把后背交给战友”,但不打破“小我”,又怎能融入“大我”?扪心自问:战场上,我们是否真的敢于把“后背”亮给友军?
  尖锐的问题如一条赤裸裸的“鸿沟”横在面前。跨越军种“鸿沟”,是实现联合的焦点,某种程度上,也是首要的使命。
  目光再次聚焦深秋时节的这场联合演习,记者欣喜地发现了几多新变化:首次依托战区陆军某联合训练基地开设导演部,跨域组织联合实兵实弹演习;在联合立体登陆演习中,打破过去“平均主义”思想,海空军力量运用明显加重,新型作战力量渐成主角,传统陆军不再争“老大”,还主动“割肉”,共享“优势资源”。
  演习中,导演部针对某作战课题,摒弃过去“海上之敌由海军先上”的思维定式,专门划定海区,让参演的火箭军常导部队担纲“主角”,检验其相关战法成果。理由很简单,这支部队“手臂”更长、“威力”更大,是一枚“重子”,更能起到震慑之实效,演习方案理应围绕其量身定做……
◎ 舰、机、艇协同训练

  演训场上一幕幕场景、一个个变化,看似静水潜流,实则惊心动魄。随着改革的强力推进,军种文化派生的本位主义、机械化战争观念的历史惯性,正在逐步被拔除。随着联合作战的理念深入人心、联合指挥体制的确立完善,更多、更深、更广的联合训练正在演兵场上涌现。
  某驱逐舰支队参谋长李辉:“有了逐级的‘联’,才有整体的‘合’。改革是自上而下,战斗力生成却要自下而上,联合训练我们要做好‘底层设计’。”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某登陆舰支队与陆军某兄弟部队进行海上协同装载训练,陆军一名营长率十多辆两栖战车“漂”在一个孤岛附近海域,等着与舰艇汇合装载。谁知在岛的另一边,登陆舰舱门大开,却始终不见战车“进肚”……
◎ 陆军武装直升机着舰训练

  “谜底”揭晓,结果令人瞠目结舌:原来海军用地理坐标系选择锚泊点,而陆军的那位营长拿着直角坐标系地图确定装载点,“两张图”导致预先协同确定的汇合点出了偏差……
  冷兵器时代,一颗缺失的“马钉”就可能输掉一场战争。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是系统与系统、体系与体系的综合对抗,对联合性、精确性、协调性的要求更高。从近几场局部战争看,战术级的联合战斗已经登上信息化战争的舞台,不解决战术层的“联”,联合训练就很难说贴近实战。
  某驱逐舰支队参谋长李辉始终记得,以前支队领导找东家、跑西家,想方设法找联训“合作伙伴”,却四处碰壁。
  新体制,给了李辉更多灵感和更大的干事平台。一次,他主动到访战区空军某旅。碰巧,该旅正组织“对海上目标实施打击”,只见一批批战机朝着模拟舰艇编队的陆地目标展开“攻击”。此情此景,李辉心里五味杂陈:一个等米下锅,一个求锅煮米,何不煮成一锅饭?
  双方一拍即合,而且一交手就是硬碰硬。那天,支队“银川”舰训练编队出港还不到半小时,就已经與战区空军战机进行了数波次的遭遇战。战斗警报刚拉响,机群就呼啸而至,从舰桅一掠而过……那战法、那阵势、那场景,不知道比航模靶机震撼多少倍。
◎ 联合突击登陆

  “都在等待、期盼,希望上面有顶层设计、有配套体制机制、有充足的训练保障,但打仗哪有那么多的万事俱备?”李辉一脸严肃地说。
  2017年8月中旬,一次联合演习中,陆航某新型武装直升机临时提出在“昆仑山”舰进行着降。
  “陆军机型结构和海军不同,抗摇晃与浮力指标也不如海军直升机”……面对风险与挑战,舰长黄永志成竹在胸。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在与舰载直升机常态化开展协同训练的同时,某登陆舰支队就考虑到了陆航直升机在平台起降的可能性,并进行了相关课题研究。
◎ 气垫艇快速抢滩登陆

  铁翼飞旋,浪花飞溅。直升机轻盈地落在舰上,那一刻,身着陆军迷彩和海军迷彩的官兵紧紧拥在了一起……这一“着”,实现了陆军某新型武装直升机在海军舰艇上的首次起降。
  “在新体制的高速路上,‘新车上路’需要运转磨合,但我们不能因为怕困难就不敢‘上路’。”该支队领导感慨地说,重任在肩、一事当头,绝不能等、靠、要,必须盯着困难想办法,让联合训练早日驶入“快车道”。
其他文献
1    我出生的年代,正赶上中国军阀混战、强敌入侵,那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时代。有一天我去邮局取包裹,在前门棋盘街上遇到两个巡逻的日本兵,他们抢去我的帽子,挑在刺刀上耍弄,我感到极大的恐惧和羞辱,也亲身领受到当亡国奴的滋味,敌伪宣传的“同文同种,共存共荣”和“大东亚共荣圈”背后的侵略者狰狞面孔亦时时浮现在脑海中。  受到父亲和老师的熏陶,从1942年起我开始根据报纸上的新闻做有关二战的时事笔记,有些
美国陆军纳蒂克士兵研發與工程中心正在研发称为“奈特勇士”(Nett Warrior)的手持式视频接收装置,即智能手机,赋予下车士兵实时获取附近无人机和地面无人车发回的视频的能力。该项技术已经在本宁堡进行了演示,“奈特勇士”智能手机能从“龙行者”20小型无人车和手抛式“乌鸦”小型无人机上接收视频,实现视频的全动态观看,也可将视频转播给班组中的其他士兵。目前,美国陆军正在为“奈特勇士”智能手机进行作战
概述  提起地雷人们并不陌生,凡是看过电影《地雷战》的读者,对地雷在游击战中所显的神威一定印象深刻。但那是明日黄花了,现代地雷已发展成一个庞大家族,品种之多令人眼花缭乱,防步兵地雷、防坦克地雷、抗登陆水雷(专用于浅水区域)和反直升机地雷,构成了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立体障碍体系。尤其是可撒布地雷的发展,使地雷成为可机动布撇的武器,直升机布雷、火箭(炮)布雷等布雷系统可瞬时在不同距离的地域上构建雷场或
“我阵地遭‘敌’兵力袭扰,上级命令我编队立即前出,战斗警报!”盛夏的一天凌晨,天刚露出鱼肚白,一声尖厉的警报划破海空,南部战区海军某登陆舰支队全要素登陆演练拉开战幕。  “气垫艇进出坞部署!”舰艇编队抵达目标海区后,多艘气垫艇搭载登陆兵力离开母舰,在海上组成编队朝岸滩高速机动。坞舱内数十辆两栖坦克装甲车辆也蓄势待发,在引导员的指挥下有序离开母舰,准备对“敌”岸滩发起冲锋。  “我登陆兵力遭‘敌’火
勃朗宁M1919(1919年)  勃朗宁M1919实际上是在勃朗宁M1917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主要是将M1917的水冷方式改为风冷散热方式,这样可以摆脱沉重的水箱,大幅减轻全枪重量。虽然M1917的水冷散热方式可以使机枪持续不间断射击,但枪管外用于存贮水的散热筒容易被战场上的榴弹破片和枪弹击穿而失去散热能力。因此,勃朗宁M1917的散热筒为了防弹,都非常重,再加上与散热筒相连的水箱和水的重量,使得
2019年10月10日,韩国海军在国会开展的海军国政监察工作中,正式公开提出了装备核潜艇的必要性,并承认已经成立筹备引进核潜艇的工作小组。这是韩国海军在2003年首次提出引进核潜艇后,再次正式提出装备核潜艇。韩造核潜艇的进阶之路  韩国发展核潜艇的呼聲由来已久,而且一度有独立发展核武器的意愿。在美国的压力下,1974年韩国和美国签署了为期40年的《韩美核能合作协议》,禁止韩国进行铀浓缩或核废料处理
2002年8月,伊朗反政府组织“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揭露,伊朗正在阿拉克和纳坦兹秘密建造一座重水生产厂和一座核燃料生产厂。在综合分析各方情报之后,国际原子能机构断定,伊朗正在纳坦兹建造一座铀浓缩设施。同年9月,伊朗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通报了这2处核设施的存在。2003年2月初,伊朗总统哈塔米承认了在纳坦兹建造铀浓缩设施的事实,并宣称,为发展核电,伊朗将建立一套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由此拉开了伊朗核问题
枪械设计大师——勃朗宁先生  1855年1月23日,约翰·摩西·勃朗宁生于美国犹它州盐湖城北的奥登堡镇。没有读过名牌大学,但他心灵手巧,加上受到修枪匠父亲的熏陶,10岁就开始自己造枪,顺理成章地成为著名的多产枪械设计师。24岁与芳名蔡尔德的姑娘结婚成家,家庭美满是他成功的因素之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40岁左右的勃朗宁精力充沛,同时与美国著名的温彻斯特和柯尔特两大公司合作,研制霰弹枪、机枪和
[文章编码0605]  2008年底,俄格武装冲突后,在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的主导下,俄军开始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陆军和空军沿用了60余年的编制体制瞬间瓦解,其它军种虽大致保留了原有的编制体制,但内在也已发生极大变化,其中又以海军表现尤为突出。指挥结构的变化  2010年中期,在各军种相继完成各自编制体制的改革后,联合作战已经成为当前和未来战争的基本样式。四个战役战略司令部将统辖下属的海陆空军部队
从古至今,茫茫冰雪覆盖的地球两极,一直是人类探索未知的“圣地”。可是,独特的气象条件和恶劣的自然环境让这个过程变得无比艰难,直到破冰船的出现。作为进出极地最重要的工具,破冰船始终是有关国家不可或缺的核心装备,美俄更是如此。近日,有着美国“第二海军”之称的美国海岸警卫队宣布,已获得6.55亿美元以建造新一级“极地安全防卫舰”首舰。无独有偶,俄罗斯宣布,计划对海参崴兹韦兹达造船厂进行大修,以建造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