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科学化专业化正规化建设研究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转型,传统的单纯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等手段对大学生进行的刚性管理模式在实践中的弊端日渐凸显,难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作为学校,虽然学生管理工作必须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严格要求学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和社会行为规范,但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并非要对学生进行“死管”和“管死”,而应该人性化地开展工作。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历程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是1953年由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倡导的“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开始的,之后,辅导员制度在全国高校推广,并成为新中国办好大学的一条基本经验[1][2]。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教育的发展,走过了一条渐进式的发展之路。
  2004年10月14日,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16号文件)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文件的出台为标志,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就给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3]。
  
  当代高校辅导员面临的难点分析
  
  高校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建设一支稳定、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这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目前,由于中央以及各级教育部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各高校也开始加强这支队伍建设,采取较多的形式和机制选拨辅导员,组建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但是,由此带来的辅导员工作面临的难点也随之出现。
  1.辅导员工作的共性难题[4][5][6]。辅导员队伍壮大并没有解决原先队伍建设及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的关键性问题,如辅导员队伍管理体制、工作职责划分、评价机制、流动机制等问题并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与之关系密切的诸如培训、晋升、待遇等方面的配套措施也有待完善,特别是选聘、使用、培养、流动等环节上还不够统一协调,这些都直接导致了辅导员队伍稳定性不够,辅导员队伍的素质与教育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有差距,而这些则反映出无论社会还是高校对辅导员角色定位、工作内涵的认识模糊,导致的结果是人多却并不好办事,问题反而越来越多,队伍的战斗力不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并没有提高。
  2.新时期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时期辅导员工作目录的首要问题来自学生方面。当代大学生大部分属于“80后”、“90后”这两代人,独生子女比例很大,他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出一些显著的特点和问题,需要辅导员队伍加强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通讯卫星、互联网等现代通信手段蓬勃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通过各种途径展现在大学生面前,使他们具有了较广阔的视野。同时,面对大量西方文化思潮的巨大冲击,他们难以分辨是非,难以抵御外来消极思想的侵袭。辅导员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疏导学生的艰巨任务,但是学生的困惑千奇百怪,要想切实指导和帮助他们难度很大,对辅导员的素质要求很高,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是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其次,由于选拔人才方面的原因,高校辅导员在专业知识、理论素质、职业素养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不能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有助于全面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在专业结构上可谓五花八门,工作时主要依靠感性经验,导致许多辅导员勉强可以应付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但对于深入研究学生思想问题,解决学生心理困惑就显得力不从心,难于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细致、有效的教育与引导。当今世界互联网迅速发展,信息传递方便快捷,辅导员和学生获取的信息量几乎是相同的,辅导员作为教育者必须比学生站得高、看得远,否则学生不信服,无法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科学化专业化正规化建设探讨
  
  1.切实落实政策,营造良好环境。随着中央16号文件和教育部相关配套文件的出台,中央对辅导员的工作定位、岗位职责、发展前景都提出了明确的政策要求,各级教育部门相继出台有关文件,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各高校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一步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为辅导员创造更加宽松和谐的工作上关心、思想上关注、生活上关爱的工作环境。
  2.强化专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主要是针对辅导员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而言的,不仅仅是指辅导员要成为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职业的专业型人才这个一般意义上的专业化,更是指广义上的专业化,即辅导员队伍要向厚基础宽口径方向发展。
  3.构建长效机制,保持队伍活力。建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是保障辅导员队伍健康发展的源泉,是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培养高素质辅导员人才的必然要求。高校要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规定,形成一个制度体系。建立辅导员选拔聘用体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原则。建立辅导员培训发展机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培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多渠道、全方位開展辅导员培训,包括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骨干培训等。
  
  总结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是在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指导思想下创立的,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这50多年来,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与我国的社会政治历史发展,高等教育制度变革等密切相关,历经了发展、繁荣、衰落、重新发展的过程。尤其是近年来,辅导员队伍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保持这支队伍的健康成长,本文就如何建设一支优秀的、专业的、高效的辅导员队伍,做了多方面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张劲.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0):74-75.
  [2]李正军.新时期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思考(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3]梁金霞,包金玲。关于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状况的调查及思考与建议.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8):70-80.
  [4]张伯威.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的三点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7):59-62.
  [5]张廷权.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辽宁教育研究,2004,(6):91-92.
  [6]蒋礼文.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探究.教育探索,2007,(6):91-92.
其他文献
找来找去,未曾想到,延安市教育局竟是一个蜗居在北关街道旁的一个狭窄的小院落,旧楼灰砖经风雨剥落,透着几分寒酸和清冷。楼道窄窄有些昏暗。局长办公室能放置也仅能放置长短三只
高校国防生,既是地方大学生,又是未来的军官,作为我国科技强军的生力军,其政治思想、奉献精神直接关乎到我军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我军在未来战争中的胜负。依托培养高校必须高度重视
温家宝总理强调指出,优先发展教育的总体布局是: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
从党的十七大报告到刚刚结束的陕西省第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到改善民生、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这是职教史上前所未有的。这不仅使职教工作者感到振奋和鼓舞。更有一种历史的责任感。为此,本刊将在2008年开辟专栏,全面宣传我省职业教育。展示新时期职业教育风采。我们特邀陕西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处长李明富就职业教育工作做系列探讨。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
文章从高职语文要重视人文教育、人文关怀,要关心大学生的成长谈起,分析论述了语文教学在帮助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几种好的做法,以期有所帮助。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着数量加速增长、结构持续优化、素质不断提高、差距逐步拉大的问题。本文从历时的纬度对陕西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