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同收入阶层的储蓄倾向是否存在本质差异?这个问题对于理解收入增长、收入分配与宏观储蓄率的关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遗憾的是,消费理论发展至今,对该问题尚未形成一个具有普遍说服力的理论体系,不同研究者依据不同的理论模型或经验证据给出了不同的结论。文章梳理了西方消费理论对不同收入阶层储蓄行为差异的研究脉络,并简要总结了其对研究我国高储蓄问题的启示。
关键词:不同收入阶层;储蓄倾向;高储蓄问题
一、 前言
不同收入阶层的储蓄倾向是否具有本质差异?这个问题自现代消费函数诞生以来就一直处于持续的辩解和争论当中。现代消费函数的奠基人Keynes(1936)认为,储蓄倾向会伴随着收入的增长而提高,高收入阶层会有更高的储蓄率;而标准的LC-PIH理论研究者则认为,不同收入阶层拥有相同的储蓄率,富人只是穷人的一个“扩大了的版本”(The Proportionality Hypothesis),至于现实中出现的高收入者拥有较高储蓄率的现象,则很可能是消费者对未来低收入预期的一种补偿手段(Friedman,1957);但随着消费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又从理论分析和经验证据中得出相反的意见,如早期的Mayers(1966、1972),以及近期的Carroll(1998)、Gentry和Hubbard(2000)、Dynan,Skinner和Zeldes(2004)、Simon Fan(2006)等,高收入阶层居民倾向于储蓄更多的观点又逐渐得到认同。应该说,消费理论发展至今,对于不同收入阶层的储蓄倾向是否存在本质性差异的问题,尚未给出一个具备普遍说服力的理论体系,而对该问题的研究也必然是未来消费理论发展遵循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首先对西方消费理论中对该问题的研究脉络进行梳理,其次对研究中国高储蓄问题的启示做出简要总结。
二、 不同收入阶层储蓄倾向差异研究述评
1. 绝对收入假说(AIH)下的不同收入阶层储蓄行为。现代消费(储蓄)行为研究始于Keynes(1936)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该假说的一个重要观点即认为居民消费取决于当期收入,同时伴随着收入的增长,消费也会增长,但消费增长的速度要低于储蓄增长的速度,也即著名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假说。Keynes的这一理论实际上包含了储蓄倾向与收入水平的关系,即收入水平越高,储蓄率也会越高,二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因此,根据Keynes的绝对收入假说,高收入阶层的储蓄率要高于低收入阶层。尽管这一结果在截面数据中得到了验证,但它却不能与时序数据保持一致。Kuznets(1946)的研究发现从1869年至1938年,尽管美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储蓄率却保持了相对稳定,这一结论与Keynes绝对收入假说有较大偏离。此后很多研究基于更加丰富的数据支持了Kuznets的观点(Vickrey,1947;Duesenberry,1949;Hicks,1950;Pigou,1951;Friend
关键词:不同收入阶层;储蓄倾向;高储蓄问题
一、 前言
不同收入阶层的储蓄倾向是否具有本质差异?这个问题自现代消费函数诞生以来就一直处于持续的辩解和争论当中。现代消费函数的奠基人Keynes(1936)认为,储蓄倾向会伴随着收入的增长而提高,高收入阶层会有更高的储蓄率;而标准的LC-PIH理论研究者则认为,不同收入阶层拥有相同的储蓄率,富人只是穷人的一个“扩大了的版本”(The Proportionality Hypothesis),至于现实中出现的高收入者拥有较高储蓄率的现象,则很可能是消费者对未来低收入预期的一种补偿手段(Friedman,1957);但随着消费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又从理论分析和经验证据中得出相反的意见,如早期的Mayers(1966、1972),以及近期的Carroll(1998)、Gentry和Hubbard(2000)、Dynan,Skinner和Zeldes(2004)、Simon Fan(2006)等,高收入阶层居民倾向于储蓄更多的观点又逐渐得到认同。应该说,消费理论发展至今,对于不同收入阶层的储蓄倾向是否存在本质性差异的问题,尚未给出一个具备普遍说服力的理论体系,而对该问题的研究也必然是未来消费理论发展遵循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首先对西方消费理论中对该问题的研究脉络进行梳理,其次对研究中国高储蓄问题的启示做出简要总结。
二、 不同收入阶层储蓄倾向差异研究述评
1. 绝对收入假说(AIH)下的不同收入阶层储蓄行为。现代消费(储蓄)行为研究始于Keynes(1936)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该假说的一个重要观点即认为居民消费取决于当期收入,同时伴随着收入的增长,消费也会增长,但消费增长的速度要低于储蓄增长的速度,也即著名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假说。Keynes的这一理论实际上包含了储蓄倾向与收入水平的关系,即收入水平越高,储蓄率也会越高,二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因此,根据Keynes的绝对收入假说,高收入阶层的储蓄率要高于低收入阶层。尽管这一结果在截面数据中得到了验证,但它却不能与时序数据保持一致。Kuznets(1946)的研究发现从1869年至1938年,尽管美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储蓄率却保持了相对稳定,这一结论与Keynes绝对收入假说有较大偏离。此后很多研究基于更加丰富的数据支持了Kuznets的观点(Vickrey,1947;Duesenberry,1949;Hicks,1950;Pigou,1951;Fri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