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与发达国家工程建设标准接轨,建立低碳建筑技术、产品认证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与监督,保证建筑使用周期的合理性。
关键词:低碳建筑技术,低碳建筑标准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s, establish low carbon building technology, product authentication mechanism, strengthen the key areas and the weak link of the compulsory standards implementation and supervision,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us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cycle.
Keywords: low carbon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low carbon building standards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据有关方面数据统计,全世界40%的能源消耗来源于建筑物的能耗。目前,我国建筑相关能耗占全社会比重较大,每建造一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碳。我国建筑平均使用周期较短,由于建筑平均使用周期短,增加了建筑物拆除、建造的碳排放量。
2009年,我国在国际气候峰会上确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当低碳减排正式成为国家责任时,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重要支柱的建筑产业,必须正视产业的现状。随着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开展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研究制订了“十二五”低碳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支持低碳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一、完善低碳特征标准体系,制订低碳特征标准体系发展规划。加强基础性标准研究工作。建立低碳建筑标准研究机构,开展基础性标准研制工作。编制《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标准体系》和低碳建筑的基础标准、设计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工程标准、运行标准、管理标准、检测标准、能耗标准、新能源利用标准等。
二、借鉴国外低碳发展的模式。与发达国家工程建設标准接轨,建立低碳建筑技术、产品认证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与监督,保证建筑使用周期的合理性。在国外,建筑施工领域对建筑垃圾的处理,有一些好的做法。比如实行“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它是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其减量化,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采用科学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荷兰将建筑废物循环再利用的重要副产品是筛砂,目前已有70%的建筑废物可以被循环再利用,他们制订了一系列法规,建立限制废物的不合理处理,强制再循环运行的质量控制制度。节能省地型住宅、绿色建筑、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宜居城市、花园城市、人文城市、魅力城市、最具竞争力城市等发展理念,无不贯穿着“低碳”的思想。
三、企业要认清自己在保护地球家园中的责任。无疑,企业要创造利润,发展经济,积蓄财富,以获得更大的发展,但发达国家沿着这条追逐利润的道路走过200多年后,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债务,致使“碳山压顶”。回顾人类走过的碳排放足迹和对地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影响,人类发展工业的模式和现有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是在渐进式地破坏自然环境,在渐进式地毁坏地球家园。在全球,有成千上万的人因土地荒漠化、草地沙化而流离失所、流浪他乡。在人们一浪高过一浪的保护地球呼声中,企业家群体开始觉悟。尤其是中国的一些企业家,他们的代表参加了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没有迟疑,在金钱与环保的天平上没有失衡,他们发表了环保声明,呼吁全球企业家联手减碳保护地球,肩负起历史使命。他们给自己的重新定位和重新定向是: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创造绿色的经济价值、绿色的经济财富和生态资本。在为他们这种觉醒感到高兴之际,我们注意到,仍有一些企业在创造黑色经济价值、污染的财富。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老板赚钱、企业污染、百姓受害、政府埋单的现象。因此,我国企业必须树立起全新的经济责任和经济价值观。当今,我们最重要的责任是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由于人类过度向自然掠夺,使自然受到严重伤害,各种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如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土地沙化、森林锐减、农业减产等,都在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发展,同时给地球带来严重创伤。生命依环境而生存,环境因生命而美丽。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保护健康和美丽的地球家园,既是人类的责任,也是企业的责任。四、除上述以外,有必要深入探讨生态资本运营对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力求使得通过生态资本的有效运营而促进低碳经济的高速发展。 1、树立生态资本运营意识
当前,环境保护的意识已经慢慢在普通公民心中生根。这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是,仅仅具备了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意识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意识到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以及人造资源可以通过采用多种技术,利用一定的方式进行经营和管理,使之能够循环、高效使用,发挥出最大效益。这是因为低碳经济这种经济形态的提出,不仅在于缓解气候变暖效应、保护生态环境,更重要的在于经济发展的转型。要平衡好当前发展和未来需要,建设低碳社会、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树立高效利用环境的意识,实施生态资本的有效运营。2、明晰生态资本运营形式
根据我国学者的研究认为,生态资本运营的实现形式主要有互补性、替代性以及保值性三种。所谓互补性是指实现人造资本与生态资本(自然资本)的互补运营,即通常所说的“绿色经营”;替代性运营是指人造资本对生态资本的替代,如江河湖泊人工放养已绝迹的珍稀鱼苗以补充自然环境的不足;保值性运营则是指“投资于纯自然资本。其办法是:保留和保护自然资产,使之免受毁损;通过生态修复的办法使自然资本储量恢复到原有水平。 3、优化生态资本运营环境
为促使低碳经济更好发展,需要优化生态资本运营的环境,这包括优化政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法制环境等。具体而言,首先各级政府需要出台一些有利于生态资本运营主体的政策措施,比如税收减免、土地优惠、完善配套等等;其次还需要中央政府颁布专门法律,规范生态资本运营行为,界定生态资本运营边界,各级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实际,颁发配合中央法规的一些具体操作细则;最后,政府部门要引导舆论,提高社会各界对于生态资本运营的关注度,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关键词:低碳建筑技术,低碳建筑标准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s, establish low carbon building technology, product authentication mechanism, strengthen the key areas and the weak link of the compulsory standards implementation and supervision,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us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cycle.
Keywords: low carbon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low carbon building standards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据有关方面数据统计,全世界40%的能源消耗来源于建筑物的能耗。目前,我国建筑相关能耗占全社会比重较大,每建造一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碳。我国建筑平均使用周期较短,由于建筑平均使用周期短,增加了建筑物拆除、建造的碳排放量。
2009年,我国在国际气候峰会上确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当低碳减排正式成为国家责任时,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重要支柱的建筑产业,必须正视产业的现状。随着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开展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研究制订了“十二五”低碳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支持低碳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一、完善低碳特征标准体系,制订低碳特征标准体系发展规划。加强基础性标准研究工作。建立低碳建筑标准研究机构,开展基础性标准研制工作。编制《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标准体系》和低碳建筑的基础标准、设计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工程标准、运行标准、管理标准、检测标准、能耗标准、新能源利用标准等。
二、借鉴国外低碳发展的模式。与发达国家工程建設标准接轨,建立低碳建筑技术、产品认证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与监督,保证建筑使用周期的合理性。在国外,建筑施工领域对建筑垃圾的处理,有一些好的做法。比如实行“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它是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其减量化,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采用科学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荷兰将建筑废物循环再利用的重要副产品是筛砂,目前已有70%的建筑废物可以被循环再利用,他们制订了一系列法规,建立限制废物的不合理处理,强制再循环运行的质量控制制度。节能省地型住宅、绿色建筑、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宜居城市、花园城市、人文城市、魅力城市、最具竞争力城市等发展理念,无不贯穿着“低碳”的思想。
三、企业要认清自己在保护地球家园中的责任。无疑,企业要创造利润,发展经济,积蓄财富,以获得更大的发展,但发达国家沿着这条追逐利润的道路走过200多年后,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债务,致使“碳山压顶”。回顾人类走过的碳排放足迹和对地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影响,人类发展工业的模式和现有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是在渐进式地破坏自然环境,在渐进式地毁坏地球家园。在全球,有成千上万的人因土地荒漠化、草地沙化而流离失所、流浪他乡。在人们一浪高过一浪的保护地球呼声中,企业家群体开始觉悟。尤其是中国的一些企业家,他们的代表参加了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没有迟疑,在金钱与环保的天平上没有失衡,他们发表了环保声明,呼吁全球企业家联手减碳保护地球,肩负起历史使命。他们给自己的重新定位和重新定向是: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创造绿色的经济价值、绿色的经济财富和生态资本。在为他们这种觉醒感到高兴之际,我们注意到,仍有一些企业在创造黑色经济价值、污染的财富。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老板赚钱、企业污染、百姓受害、政府埋单的现象。因此,我国企业必须树立起全新的经济责任和经济价值观。当今,我们最重要的责任是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由于人类过度向自然掠夺,使自然受到严重伤害,各种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如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土地沙化、森林锐减、农业减产等,都在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发展,同时给地球带来严重创伤。生命依环境而生存,环境因生命而美丽。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保护健康和美丽的地球家园,既是人类的责任,也是企业的责任。四、除上述以外,有必要深入探讨生态资本运营对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力求使得通过生态资本的有效运营而促进低碳经济的高速发展。 1、树立生态资本运营意识
当前,环境保护的意识已经慢慢在普通公民心中生根。这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是,仅仅具备了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意识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意识到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以及人造资源可以通过采用多种技术,利用一定的方式进行经营和管理,使之能够循环、高效使用,发挥出最大效益。这是因为低碳经济这种经济形态的提出,不仅在于缓解气候变暖效应、保护生态环境,更重要的在于经济发展的转型。要平衡好当前发展和未来需要,建设低碳社会、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树立高效利用环境的意识,实施生态资本的有效运营。2、明晰生态资本运营形式
根据我国学者的研究认为,生态资本运营的实现形式主要有互补性、替代性以及保值性三种。所谓互补性是指实现人造资本与生态资本(自然资本)的互补运营,即通常所说的“绿色经营”;替代性运营是指人造资本对生态资本的替代,如江河湖泊人工放养已绝迹的珍稀鱼苗以补充自然环境的不足;保值性运营则是指“投资于纯自然资本。其办法是:保留和保护自然资产,使之免受毁损;通过生态修复的办法使自然资本储量恢复到原有水平。 3、优化生态资本运营环境
为促使低碳经济更好发展,需要优化生态资本运营的环境,这包括优化政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法制环境等。具体而言,首先各级政府需要出台一些有利于生态资本运营主体的政策措施,比如税收减免、土地优惠、完善配套等等;其次还需要中央政府颁布专门法律,规范生态资本运营行为,界定生态资本运营边界,各级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实际,颁发配合中央法规的一些具体操作细则;最后,政府部门要引导舆论,提高社会各界对于生态资本运营的关注度,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