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探亲”见证社会发展进步

来源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x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向探亲”是2019年春运的热词,也是个新鲜词,而且还衍生出“反向团聚”一词。无论是“反向探亲”还是“反向团聚”,笔者以为,这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首先是观念的进步。“孩子在哪,家就在哪”,这是四川偏远山区老农接受央视“反向探亲”专题采访时说的话,观念的转变让人震撼。过去是“父母在,不远行”,在外打拼的孩子到了春节无论多么艰难也得往家赶;如今是父母带着孙子辈到儿女所在的城市探望。正是观念的转变推动着儿女回家看望父母的传统习惯被逐渐打破,“反向探亲”的潮流正在悄然兴起。
  其次,铁路运能得到合理的利用。“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前夕,许多在外拼搏的人们,不远千里万里涌入春运客流赶回老家过年。回想20世纪80年代初期,福建福州站每到春运期间购票的队伍就摆成长龙,从票房到广场只见人头不见地面,往西南方向上行的列车如同筷子筒,搞得水泄不通,吃喝拉撒都非常困难,而下行列车的车厢却空荡荡的。如今,往返列车都没有“空送”,当然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列车增开也是个重要的因素。
  “反向探亲”激发了铁路客运服务的创新。以铁路部门福州客运段为例,在“反向探亲”成潮流的过程中,先是推出“候鸟护航”的服务方式,为假期探望父母的孩子提供旅途安全保障,继而又推出“特教课堂”,帮助探望父母的孩子在旅途中完成假期作业,解答写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承担起父母和爷爷奶奶难以完成的任务。而且,“反向探亲”对用工單位和务工者都更有利。随着经济的回暖与复苏,春节前后,很多用工单位出现用工紧张的情况,用工单位往往会拿出更高报酬来吸引员工,“反向探亲”让务工者既达到了与家人团聚的目的,又能获得更多的收入。在此之前,一些外出务工人员因提前回家过年而丢掉工作,不得不在节后继续为找工作而奔波。如今,“反向探亲”把在老家的父母、孩子接来,就能做到合家团圆、稳定工作两不误,甚至还能减轻回家旅途劳顿困苦,消除了许多的烦恼。
  “反向探亲”是一种低成本的过节方式,是对传统探亲方式的补充,更是适应现代生活的理性选择。对于在外拼搏的务工者而言,来自社会的种种压力往往使他们无法兼顾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既要勤奋工作,又要照顾远在家乡的父母,他们只能以高成本的旅行方式、在有限的假期里探望父母和由父母照看的孩子。而“反向探亲”无形中还解决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草案中特别强调的“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回家看望或者问候老人”的难题。“反向探亲”不但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过节质量,把节省下来的钱用在吃喝游玩上,更能让家人体验过年的快乐。
  同时,“反向探亲”对孩子的教育成长也是非常有益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让孩子走出相对偏远甚至贫困的地区,来到父母就业的相对繁华的城市,在游玩中见世面长知识,潜移默化地培养起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事实证明,“反向探亲”不失为一种豁达与智慧的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春节团聚不再只有回家团聚一种选择,异乡探亲团聚也就成了一种日益流行的过年方式。相信这种日益流行的过年方式将对社会改革、发展与进步带来有益的推动作用。
  ——摘自“中国青年网”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日新月异,并广泛使用于教学中,也为英语阅读教学的发展和创新带来了良机.本文提出了传统阅读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在阅读教学课程中的
微生态制剂以其无毒、无害、安全的独特优势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炎性反应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是一类病因尚未明确的肠道非特异性炎性反应.近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