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象,是现存体型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它们拥有庞大的体型和发达的肌肉,但这并没有让它们变得凶猛,反而性情温顺憨厚,它们温柔的笑容会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自然无限的爱意。
但是,这些可爱的生灵,却正受到严重的威胁,偷猎、虐杀、栖息地减少……世界上平均每15分钟就有一头大象遭到杀害。
于是,一个国际民间组织于2012年8月12日设立了世界大象日,旨在呼吁人们对身处困境的非洲象和亚洲象予以关注和保护。
在第九个世界大象日,让我们再次为它们呼吁,抵制非法猎杀和象牙贸易、保护大象栖息地、对动物表演说不,一起来关心人类的大朋友。愿每个生灵都自由、欢快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再被觊觎和伤害。
善于沟通,高度社会化的可爱生灵
史料记载,大象很早就成为了人类的朋友,并能为人类提供帮助。
大象外观庞大,却性情温和,它们超大的重量被均匀地分配到四条腿上,走路只会留下浅浅的痕迹。虽然它们牙齿锋利到可以刺穿汽车外壳,却只会用来挖树根、树皮。它们的皮肤平均有3.8厘米厚,但却非常脆弱,以至于动物饲养员每天都要给大象洗澡来保持它们皮肤的干净清洁。
大象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群体内部最突出的特征是合作,以至于有敌人出现时,象群不会逃散而是聚拢来对抗敌人。大象们乐于相互沟通,它们会用鼻子嗅闻、爱抚对方,有时家族成员只分开十几分钟,见面后都会像久别重逢一样亲热,遇到象群成员伤病不能走动时,大象会陪伴在它身旁给予关心安慰,同伴死去后,大家还会守护在它的遗体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
大象的大脑是陆生哺乳动物中最重的,神经元数量达到2000多亿,大约是人类的3倍,因此大象的记忆力超群。1991年,美国田纳西州霍恩沃尔德大象保护区的大象珍妮在见到了一头新来的亚洲象雪莉后,就像久别重逢一般激动,后来饲养员发现,这两头大象23年前曾在同一家马戏团有过短短几个月的相处。超强的记忆力有助于象群的迁徙、觅食。它们可以记住水源、食物的位置,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陆地上的巨无霸也是生态系统工程师
地球上曾存在400余个大象种类,如今仅剩下2属3种:亚洲象、非洲草原象、非洲森林象,且它们也正受到严重的威胁。我们更为熟悉的是亚洲象。198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亚洲象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将亚洲象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亚洲象曾广泛分布于印度次大陆、西亚、东南亚和中国。现在,它们的栖息地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的13个国家面积不足5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
3000年前,亚洲象的足迹到达过我国黄河流域;如今,我国的野生亚洲象仅分布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市的热带雨林中,数量在300头左右。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高级工程师郭贤明介绍,目前亚洲象数量大概在3万到5万头之间,一半以上在印度。
正因为象的体型大,它们需要更多的活动空间和更多食物。这种需求,在人类社会飞速發展的今天,更加奢侈。栖息地的退化和破碎化,是象群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在人类的枪支弹药面前,陆地上的巨无霸也没有还手之力。盗猎和人象冲突后的报复性杀戮,同样也是大象面临的生存威胁。
郭贤明不无忧虑地说,亚洲象的种群高度分散,当种群之间的交流被阻断,区域内亚洲象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就会降低,种群也会逐渐退化。
在生态系统中,亚洲象扮演着“工程师”的角色。郭贤明介绍,它们体形大,可以在林中踏出一条宽路,相当于为其他小型动物开辟了一条“高速公路”。象群难免和森林中的植物发生碰撞使得竹丛倒下、枝桠断掉,形成林窗,让阳光得以透过树冠的空隙,洒在这些地方,为林下植物的生长创造条件。
而且亚洲象还是植物种子的传播者。种子可以附着在大象的皮肤上,或者藏身在大象的粪便里。“亚洲象的消化系统不好。”郭贤明说,之前有人发现,亚洲象粪便里的玉米还能继续生长。“亚洲象对维护生态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缓解人象冲突
但是,这些可爱的生灵,却正受到严重的威胁,偷猎、虐杀、栖息地减少……世界上平均每15分钟就有一头大象遭到杀害。
于是,一个国际民间组织于2012年8月12日设立了世界大象日,旨在呼吁人们对身处困境的非洲象和亚洲象予以关注和保护。
在第九个世界大象日,让我们再次为它们呼吁,抵制非法猎杀和象牙贸易、保护大象栖息地、对动物表演说不,一起来关心人类的大朋友。愿每个生灵都自由、欢快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再被觊觎和伤害。
善于沟通,高度社会化的可爱生灵
史料记载,大象很早就成为了人类的朋友,并能为人类提供帮助。
大象外观庞大,却性情温和,它们超大的重量被均匀地分配到四条腿上,走路只会留下浅浅的痕迹。虽然它们牙齿锋利到可以刺穿汽车外壳,却只会用来挖树根、树皮。它们的皮肤平均有3.8厘米厚,但却非常脆弱,以至于动物饲养员每天都要给大象洗澡来保持它们皮肤的干净清洁。
大象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群体内部最突出的特征是合作,以至于有敌人出现时,象群不会逃散而是聚拢来对抗敌人。大象们乐于相互沟通,它们会用鼻子嗅闻、爱抚对方,有时家族成员只分开十几分钟,见面后都会像久别重逢一样亲热,遇到象群成员伤病不能走动时,大象会陪伴在它身旁给予关心安慰,同伴死去后,大家还会守护在它的遗体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
大象的大脑是陆生哺乳动物中最重的,神经元数量达到2000多亿,大约是人类的3倍,因此大象的记忆力超群。1991年,美国田纳西州霍恩沃尔德大象保护区的大象珍妮在见到了一头新来的亚洲象雪莉后,就像久别重逢一般激动,后来饲养员发现,这两头大象23年前曾在同一家马戏团有过短短几个月的相处。超强的记忆力有助于象群的迁徙、觅食。它们可以记住水源、食物的位置,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陆地上的巨无霸也是生态系统工程师
地球上曾存在400余个大象种类,如今仅剩下2属3种:亚洲象、非洲草原象、非洲森林象,且它们也正受到严重的威胁。我们更为熟悉的是亚洲象。198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亚洲象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将亚洲象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亚洲象曾广泛分布于印度次大陆、西亚、东南亚和中国。现在,它们的栖息地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的13个国家面积不足5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
3000年前,亚洲象的足迹到达过我国黄河流域;如今,我国的野生亚洲象仅分布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市的热带雨林中,数量在300头左右。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高级工程师郭贤明介绍,目前亚洲象数量大概在3万到5万头之间,一半以上在印度。
正因为象的体型大,它们需要更多的活动空间和更多食物。这种需求,在人类社会飞速發展的今天,更加奢侈。栖息地的退化和破碎化,是象群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在人类的枪支弹药面前,陆地上的巨无霸也没有还手之力。盗猎和人象冲突后的报复性杀戮,同样也是大象面临的生存威胁。
郭贤明不无忧虑地说,亚洲象的种群高度分散,当种群之间的交流被阻断,区域内亚洲象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就会降低,种群也会逐渐退化。
在生态系统中,亚洲象扮演着“工程师”的角色。郭贤明介绍,它们体形大,可以在林中踏出一条宽路,相当于为其他小型动物开辟了一条“高速公路”。象群难免和森林中的植物发生碰撞使得竹丛倒下、枝桠断掉,形成林窗,让阳光得以透过树冠的空隙,洒在这些地方,为林下植物的生长创造条件。
而且亚洲象还是植物种子的传播者。种子可以附着在大象的皮肤上,或者藏身在大象的粪便里。“亚洲象的消化系统不好。”郭贤明说,之前有人发现,亚洲象粪便里的玉米还能继续生长。“亚洲象对维护生态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缓解人象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