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世界“象”好而生

来源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di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象,是现存体型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它们拥有庞大的体型和发达的肌肉,但这并没有让它们变得凶猛,反而性情温顺憨厚,它们温柔的笑容会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自然无限的爱意。
  但是,这些可爱的生灵,却正受到严重的威胁,偷猎、虐杀、栖息地减少……世界上平均每15分钟就有一头大象遭到杀害。
  于是,一个国际民间组织于2012年8月12日设立了世界大象日,旨在呼吁人们对身处困境的非洲象和亚洲象予以关注和保护。
  在第九个世界大象日,让我们再次为它们呼吁,抵制非法猎杀和象牙贸易、保护大象栖息地、对动物表演说不,一起来关心人类的大朋友。愿每个生灵都自由、欢快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再被觊觎和伤害。
  善于沟通,高度社会化的可爱生灵
  史料记载,大象很早就成为了人类的朋友,并能为人类提供帮助。
  大象外观庞大,却性情温和,它们超大的重量被均匀地分配到四条腿上,走路只会留下浅浅的痕迹。虽然它们牙齿锋利到可以刺穿汽车外壳,却只会用来挖树根、树皮。它们的皮肤平均有3.8厘米厚,但却非常脆弱,以至于动物饲养员每天都要给大象洗澡来保持它们皮肤的干净清洁。
  大象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群体内部最突出的特征是合作,以至于有敌人出现时,象群不会逃散而是聚拢来对抗敌人。大象们乐于相互沟通,它们会用鼻子嗅闻、爱抚对方,有时家族成员只分开十几分钟,见面后都会像久别重逢一样亲热,遇到象群成员伤病不能走动时,大象会陪伴在它身旁给予关心安慰,同伴死去后,大家还会守护在它的遗体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
  大象的大脑是陆生哺乳动物中最重的,神经元数量达到2000多亿,大约是人类的3倍,因此大象的记忆力超群。1991年,美国田纳西州霍恩沃尔德大象保护区的大象珍妮在见到了一头新来的亚洲象雪莉后,就像久别重逢一般激动,后来饲养员发现,这两头大象23年前曾在同一家马戏团有过短短几个月的相处。超强的记忆力有助于象群的迁徙、觅食。它们可以记住水源、食物的位置,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陆地上的巨无霸也是生态系统工程师
  地球上曾存在400余个大象种类,如今仅剩下2属3种:亚洲象、非洲草原象、非洲森林象,且它们也正受到严重的威胁。我们更为熟悉的是亚洲象。198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亚洲象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将亚洲象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亚洲象曾广泛分布于印度次大陆、西亚、东南亚和中国。现在,它们的栖息地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的13个国家面积不足5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
  3000年前,亚洲象的足迹到达过我国黄河流域;如今,我国的野生亚洲象仅分布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市的热带雨林中,数量在300头左右。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高级工程师郭贤明介绍,目前亚洲象数量大概在3万到5万头之间,一半以上在印度。
  正因为象的体型大,它们需要更多的活动空间和更多食物。这种需求,在人类社会飞速發展的今天,更加奢侈。栖息地的退化和破碎化,是象群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在人类的枪支弹药面前,陆地上的巨无霸也没有还手之力。盗猎和人象冲突后的报复性杀戮,同样也是大象面临的生存威胁。
  郭贤明不无忧虑地说,亚洲象的种群高度分散,当种群之间的交流被阻断,区域内亚洲象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就会降低,种群也会逐渐退化。
  在生态系统中,亚洲象扮演着“工程师”的角色。郭贤明介绍,它们体形大,可以在林中踏出一条宽路,相当于为其他小型动物开辟了一条“高速公路”。象群难免和森林中的植物发生碰撞使得竹丛倒下、枝桠断掉,形成林窗,让阳光得以透过树冠的空隙,洒在这些地方,为林下植物的生长创造条件。
  而且亚洲象还是植物种子的传播者。种子可以附着在大象的皮肤上,或者藏身在大象的粪便里。“亚洲象的消化系统不好。”郭贤明说,之前有人发现,亚洲象粪便里的玉米还能继续生长。“亚洲象对维护生态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缓解人象冲突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农时标准、育苗技术、播种、秧田管理、耕整地与插秧、本田管理与收获等方面详述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生产的育苗、插秧、本田管理、收获、脱谷及种子清选等技术要求。适用于旱育苗手插、机插中苗,全县第二积温带。  2 水稻农时标准  (1)大棚扣膜:3月10~15日。  (2)浸种催芽:种子4月4日浸种,4月11日催芽
品种来源 大通牦牛是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和青海省大通种牛场执行农业部4个五年计划重点项目而培育成功的牦牛新品种,是利用我国特有野牦牛遗传资源培育成功的第一个国家级牦牛新品种,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牦牛培育新品种。其育种父本为野牦牛,育种母本是从大通种牛场适龄母牛群中挑选健康、毛色为黑色的母牦牛组成的基础母牛群。  特征特性 大通牦牛具有明显的野牦牛特征,嘴、鼻、眼睑为灰白色,背线为灰色;体型结
【摘要】在采用气相色谱进行有机磷类农药多残留分析时,样品基质会影响待测组分(如乙酰甲胺磷、氧乐果等)信号响应值,从而引起方法灵敏度的显著变化。对基质效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消除,是农药残留检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就应用基质匹配标样,使标样中的基质环境与样品中相同,实现基质效应校正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基质效应;农药残留;气相色谱  有机磷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类广谱性杀虫剂,这类农
【摘 要】为了大力推广耐密玉米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我们引进了多个耐密玉米品种,并进行了筛选试验研究,筛选出了适合我地区栽培的抗旱、高产、优质耐密玉米优良品种  【关键词】玉米;耐密玉米;品种筛选;试验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品种和地点  辽单565、郑单958、东单335、北育288、东单5号、沈玉28、东单258,以丹玉39为对照;试验地点落在我县老爷庙
【摘要】葡萄是主要经济林果之一。根据多年在吉安横江地区栽植葡萄的经验,总结出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为葡萄产业化发展和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横江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1 园地选择与规划  1.1 园地选择  1.1.1 气候条件  吉安县年平均气温18.4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40.6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8摄氏度;无霜期287天;年平均降雨量1457.5毫米。适合横江葡萄栽培。  1
【摘 要】本试验选择35±3日龄、平均体重为17kg左右的杜长大杂交断奶仔猪96头,随机等分为4个组——1个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重复6头。试验组分别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低(0.1%)、中(0.2%)、高(0.3%)剂量水品复合微生态制剂。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不同剂量水平复合微生态制剂的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与对照组相比:日增重分别提高17.88%( P0.05)和降低3.63%
【摘 要】本试验结果表明,活化钾肥在酸性土壤上对甜玉米的肥效与氯化钾相当,或略高于氯化钾肥;活化钾肥的钾利用效率高于氯化钾;两者混施,可有效促使甜玉米植株对氮、磷的吸收。  【关键词】活化钾肥;甜玉米;钾利用效率  【Abstract】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potassium act
【摘要】江都区真武镇生态牧业园自组建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减少废物排放、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型畜牧业,更好地促进了园区向优质、高效、生态园区快速发展,有力提高了本地畜牧业综合生产水平。  【关键词】生态牧业;循环养殖  1 基本情况  建于2004年8月的真武镇生态牧业园,现有面积140000平方米,园区内辖东方奶牛场、兴隆牧场、真东奶牛场三个小区。
【摘 要】自提出“健康养殖”以来,部分养殖业开始尝试健康养殖,家禽业也于近年跨入了健康养殖行列,并取得一系列成果。本文从家禽健康养殖的影响因素、当前存在问题及其应对措施、家禽健康养殖未来的发展方向与饲养模式探索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和总结,并对下一步发展方向与待完善的领域作了初步展望,以为开展家禽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家禽;健康养殖;环境;动物福利;饲养模式;现状  家禽产业的不断创新与
【摘 要】通过引进5个甘薯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新引进的5个甘薯品种鲜薯产量均比对照品种岩薯7-3高,其中龙薯1号、金薯2号2个品种与对照相比增产达显著水平,龙薯14、广薯87、湛薯118三个品种与对照相比增产未达显著水平,龙薯1号、金薯2号较适宜在武平生产上推广种植。  【关键词】甘薯;新品种;鲜薯产量;对比试验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1],武平县是甘薯适宜栽培区,当地农民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