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抢人”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4725595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16日,清华大学2021届毕业生大型就业洽谈会,一名求职毕业生在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鞠焕宗/摄)

  落户最难的城市北京,终于在相关政策上“开了一道口子”。
  日前,北京市发布《北京市引进毕业生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提出全国高校硕士及博士毕业生,北京地区高校、京外地区“双一流”高校本科生均可由用人单位申请办理引进。
  《办法》明显放宽了北京落户限制,有舆论认为,北京此举意味着国内超大城市的引才竞争进一步升级。

新在哪儿?


  与2018年2月北京市人社局发布的《北京市引进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工作管理办法》相比,最新政策有三大亮点:
  一是政策适用对象新增“毕业两年内初次就业”的毕业生。
  二是对本科和硕士毕业生的落户条件降低了年龄及学历门槛。新《办法》中本科毕业生年龄上限从2018年的24周岁提高到26周岁,硕士研究生的年龄上限从27周岁提高到30周岁,博士研究生还是不超过35周岁。
  三是实行计划单列引进项目增加,新增包括市委市政府重点支持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高精尖产业,“两区”建设重点落地项目,本市市级“服务包”企业,重点税源、重点引进、重点培育企业以及独角兽企业,招聘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前200位的国内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双一流”建设学科硕士研究生等。
  谈及《办法》的亮点,北京市给出的关键词是:精准。精准引进人才如何体现?北京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引进毕业生工作按照统筹总量、提升質量、保障重点的原则,实行精准引进、分级管理。
  和2018年版本相比,新《办法》直接放宽了计划单列的范围。北京市每年进京指标大概在1万人,而按“计划单列”直接引进,则意味着不会占用原来的“稀缺”指标。
  即便不是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新《办法》也给了进京机会。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解读称,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前200位的国内高校目前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7所。
  本科生引进范围放宽至北京地区高校、京外地区“双一流”建设高校,不限行业和专业。

  和2018年版本相比,新《办法》直接放宽了计划单列的范围。北京市每年进京指标大概在1万人,而按“计划单列”直接引进,则意味着不会占用原来的“稀缺”指标。

缺什么人?


  “从本次《办法》可以看出,北京户籍政策并非‘大水漫灌’,在人才需求上有更加精准的指向性。”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系主任王伟表示。
  那么北京需要什么人?哪里需要人?
  从整体来看,中国此前一个发展阶段所凭借的“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转变。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5到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7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60岁及以上人口、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均在上升。北京市的数据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15到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10.4个百分点,降幅高于全国整体水平。
  近些年,各城市都在争相吸引青年人才。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吴帅表示,此次北京人才引进政策调整针对性服务于“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的特征,尤其是青年人才。青年人才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谁能集聚一大批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端急需紧缺的青年人才,谁就能抢占发展的先机。
  引进青年人才的一大目的是为北京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服务,人才政策倾斜的“重点行业”也与重点攻关的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区块链、生命健康等领域相符。
  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城一区”主战场急需这些高端人才,以助推大国首都的科技创新。
  除了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从人口学上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人口统计研究室主任王广州认为,《办法》还兼顾了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和结构的优化。
  引进人才会用在哪儿?
  与2018年版本的管理办法相比,新版办法制定年度指标分配方案遵循的原则由五项精简为四项。其中,保留了扶持郊区、艰苦行业、基层一线发展的原则。
  例如郊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岗位,可引进省级师范类高校或其他高校师范类专业本科毕业生;郊区医疗卫生系统医、药、护、技岗位,可引进省级医学类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
  不仅是北京,从2020年12月起,广州、南京、上海多地均发布相关政策,引导人才向郊区外迁,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放宽郊区或新城落户,有利于补充这些地区人才不足的短板,同时年轻人也是消费、创新创业和就业的主体,将加快当地的发展。
  但人才要“引得进”还要“留得住”,特别是北京这种超大城市,在不少专家看来,后续需要在租房落户等方面积极发力,真正促进人才的安居乐业。吴帅表示,新版引进人才管理办法靶向性解决了符合条件群体“不能留”的问题,接下来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解决“不敢留”的问题,例如降低人才住房成本。

期待更友好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提出,到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
  “北京市给人的感觉永远是不缺人,永远都是人才争抢着挤进北京。所以,北京市的人才引进政策总会比其他城市显得不那么‘紧迫’。但未来,北京还是可以借鉴其他城市求贤引才的创新做法。”马亮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毫无疑问,眼下北京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一如既往,这同其不可撼动的首都优势有关,也同高精尖人才的聚集效应有关。但马亮认为,从长远发展来看,北京还需要进一步考虑让人才政策更加友好,使人才可以在北京真正体验到宜业和宜居。对人才的友好程度,直接影响到城市长期的竞争力。
  此次北京人才引进新政策,还引发了坊间对北京和上海两城的对比。马亮认为,上海市在长三角一体化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城市群的合力对于人才的吸引力非常强。总体来看,北京这轮人才引进新政不会对全国人才版图造成特别明显的影响,其具体的落地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其他文献
2020年3月24日中欧班列(长沙)莫斯科首列从长沙货运北站出发,14天后抵达俄罗斯科沃尔西诺车站(王志伟 余劭劼/摄)  悠长而深远的汽笛声每天晚间准时在北长沙响起。天上星辰闪耀,地上湘江流过,巨大的机械臂把一个又一个满载货物的铁皮箱装上这列“钢铁骆驼”。  这是从长沙开行至欧洲的中欧班列。从2014年开始,无数的货物通过这一通道,往来东西。  不沿海、不沿边的内陆省份的长沙,拓展出了新的“陆港
今天与20年前有什么区别?  如果说最大的不同就是互联网的出现,可能大多数人都会赞同。的确,互联网在最大限度上改变了我们的办公模式和生活模式。  同样,20年前在我国刚刚起步的公益慈善事业,经过了相当长时期的缓慢发展,到近年来井喷式的爆发,与网络的参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网络一旦联结网民心、凝聚大众爱,它焕发的力量将是惊人的。互联网开启了公益事业的平民慈善时代,成为中国公益事业的重要推动力。作为互
在我的记忆中,我的奶奶是一个令人生厌的老人。她个头不高,稀疏的白发在脑后挽一个紧紧的髻,面容严肃,不苟言笑,眼睛炯炯有神,咄咄逼人。姐姐和我小时候都很怕她,爸爸妈妈也似乎怵她三分。  奶奶常对我们抱怨,说她这一辈子罪早受够了。“那老鬼(指爷爷)去世得早,我一个人好不容易把那小鬼(指爸爸)拉扯大,现在又有你们这两个小妖精(指姐姐和我)来烦我。”看见姐姐和我淘气,她就会威吓我们:“你俩小妖精,哪一天我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家长的宠爱、别人的关心在他们看来理所当然,大部分孩子都缺乏责任感和感恩意识。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说:“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明确责任;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体味真情;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感受幸福、享受生活。”感恩是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以及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也是一种责任。因此建设和谐幸福的社会,我们不该忽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  孩子接受感恩教育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家庭、学校、
中华慈善是一家,各地又有各地的思路、特色与创获。作为四川省第一家街道慈善会,成都水井坊街道慈善会自创立以来就特别注重在文化立善、文化兴区上的实际作为。   2007年,成都锦江区委、区政府提出“建设社会协调发展的创新区”的目标,形成了以街道体制改革为前提、以社区治理机制改革为基础、以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为补充的城市管理“三大改革”锦江模式。水井坊街道在彻底转变职能后,把更多的精力和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
小雪节气这天,高原飘着一场大雪。我与单位的几位同事备好一切物品,赶去慰问乡里的特困户。  当我们来到一个偏远的山村,走在窄狭的村道上,寒风凛冽,夹着鹅毛大雪迎面扑来,吹打着我冰冷的脸颊,刺骨的寒冷。我们在村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来到了村里最贫的特困户家里,户主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肢体残疾老人,妻子常年有病卧床不起,一双老人有一儿一女,只可惜儿子在二十多年前因修村路时掉下山崖夺去了生命,女儿嫁到了四十里以外
2011年3月2日 星期三 晴  这几天哥哥特别高兴,连干活时都哼着小曲儿。自从爸妈不在后,第一次看到哥哥这么开心。听村里人说,好像有人要资助十名优秀学生,哥哥也是其中一个。真开心,哥哥又能上学了。  2011年3月10日 星期四 晴  今天哥哥要去学校,资助人要和十名学生见面。天还没亮,哥哥就起床了,拿出过年穿的衣服在身上比划,不停地摸摸衣领又拉拉衣角,这是隔壁婶婶家儿子给的,穿在哥哥身上有点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16年3月16日通过,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每年9月5日为“中华慈善日”。  慈善事业被经济学家称作“社会的第三次分配”。发展慈善事业,对改善贫苦和困难群体的生存状况、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提升社会凝聚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团结与融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全面推进中国慈善事业是一个必须
她,叫夏林,腿脚不太利落。每天天还是漆黑一片的时候就从床榻上艰难地爬起来,背上沉重的书包,越过一个小山坡,向学校走去。这时候,山坡脚下总会出现一个小天使,她就是舒茜。每天舒茜伴夏林一块儿上学放学。因为有舒茜的帮助,夏林每次都能按时到校。   舒茜为什么总会在山坡下等夏林呢?这就要从《慈善读本》进校园说起,学校开设了爱心教育课程,舒茜在《慈善读本》里看到了“爱心世界”的诗歌,很受启发,想到夏林行走
“结对助孤”工程,是徐州继“爱心助学”、“关爱残儿”之后,又一惠及未成年人群体的民心工程。从去年6月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的“爱心市民结对助孤”活动,到今年5月底,徐州市4282名孤儿全部得到“爱心资助”,初步做到使他们“生活有保障、学习有帮助、精神有慰藉”。     “一把手”的特殊工程     “献出你的爱,留下你的情,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共同为孤童撑起一片晴朗的天。”该慈善工程由徐州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