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管理模式在创伤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w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疼痛管理模式在创伤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骨科收治的100例创伤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疼痛管理模式组实施疼痛管理模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疼痛程度。结果:疼痛管理模式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管理模式能显著缓解创伤骨折患者的疼痛感,促进患者创伤骨折后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 疼痛; 管理模式; 创伤骨折; 镇痛
  合理、有效的镇痛能有效缓解创伤骨折患者疼痛,并防止疼痛对患者心理造成的伤害。本院对50例创伤骨折患者实施疼痛管理模式,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均为2012年4-9月本院骨科收治的创伤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意识清醒,具有正常表达沟通能力,均经X线、CT、MRI诊断确诊。男73例,女27例;年龄22~64岁,平均(42.5±6.7)岁;骨折类型:锁骨骨折36例,粗隆间骨折14例,前臂骨折14例,股骨颈骨折12例,肱骨骨折10例,椎体骨折14例。治疗方法:共有21例行保守治疗,其余79例实施手术治疗,其中锁骨骨折解剖钢板内固定术30例,粗隆间骨折PFN内固定11例,前臂骨折及胫腓骨骨折加压钢板内固定19例,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12例,肱骨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6例。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将100例随机平均分为疼痛管理模式组及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男女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见表1。
  1.2 疼痛处理方法 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模式处理,在疼痛评估(VAS法) ≤3分前不用药,>3分后再给予相应的止痛药物。疼痛管理模式组入院后即给予实施疼痛管理模式处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健康教育 医护人员在接待患者及其家属时就应告知患者止痛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不需要忍耐疼痛,不要担忧止痛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合理使用镇痛药是不会有成瘾性[1]。
  1.2.2 药物干预 疼痛管理模式组在入院后本院即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止痛药物治疗。轻度疼痛患者给予萘丁美酮片、塞来昔布、帕瑞昔布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轻~中度疼痛患者给予曲马多、羟考酮等弱阿片类药物;中~重度疼痛患者给予吗啡、杜冷丁等药物[2]。对于需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结束应用罗派卡因进行伤口浸润封闭[3]。根据术后疼痛评估加用止痛药:疼痛评分≤2分不加药;疼痛评分为3~4分加用萘丁美酮片500 mg,1次/d,口服;疼痛评分为5~6分加曲马多缓释片100 mg,口服;疼痛评分为7~9分加曲马多100 mg,肌注;疼痛评分为10分的加杜冷丁75~100 mg,肌注[4]。根据患者的年龄、性格、病情、疼痛评估结果制定有效的个性化镇痛方案。
  1.2.3 多模式镇痛 (1)心理疏导:对患者态度要热情、和蔼,讲解骨折治疗方法、治疗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相应的应对措施,让已完成治疗的患者给焦虑不安的患者现身说法,增强其治疗自信心。(2)音乐疗法:播放节奏欢快、轻松的音乐或者患者喜欢的歌曲、音乐给患者听,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放松心情[5]。(3)放松疗法:指导患者正确深呼吸使身心放松。同时定期给患者按摩,以疼痛部位肌肉放松 [6]。(4)妥善安置好体位,对肢体进行适当地制动,局部冰袋冷敷,以减少手术部位的炎症肿胀。
  1.3 疼痛评估方法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scales,VAS) :对非手术治疗患者治疗后1、24、48 h,手术患者术后1、2、4、8、12、24、48、72 h进行疼痛评估。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疼痛[7]。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入院时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治疗后疼痛管理模式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不同时段疼痛评分比较见表2。
  3 讨论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疼痛日益受到重视,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8]。医务人员帮助患者处理疼痛、减轻疼痛以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已成为目前医学界较重要的课题。
  创伤骨折及术后疼痛不但使患者痛苦,而且使骨折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延长患者住院及康复时间[9]。疼痛管理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让每1位患者从入院治疗、手术、到康复的全过程,每1个环节都享受到个体化、多模式的镇痛服务[10]。本院对50例创伤骨折患者实施疼痛管理模式处理,包括健康教育、药物干预、根据疼痛评估结果实施多模式镇痛及个性化镇痛方案,无论是实施非手术治疗患者还是实施手术治疗患者,治疗后各个时段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实施常规处理的对照组(P<0.01)。
  综上所述,疼痛管理模式能显著缓解创伤骨折患者的疼痛感,提高舒适度,减少疼痛所带来的并发症,促进患者创伤骨折后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韩纯燕,张蓉,李华.疼痛管理临床路径在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10C):2790-2791.
  [2] 于翠萍,安建雄.临床急性疼痛管理进展[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0,1(10):108-111.
  [3] 赵继军.疼痛临床管理[J].医学研究杂志,2007,36(9):61.
  [4]程金焱,沈洁.创建骨科无痛病房的初步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3):140-141.
  [5] 陈小雁,陈少源,吴翔燕.无痛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7):31-32.
  [6] 罗秀铭,刘其桃,彭莉,等.骨科患者对术后疼痛管理策略的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2,27(10):28-29.
  [7] Merboth M K,Barnason S.Managing pain:the fifth vital sign[J].Nurs Chin North Am,2009,35(2):375-383.
  [8] 王俊.非手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疼痛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9):224-225.
  [9] 侯丽莉,王峻,廖鹏,等.个体化疼痛管理对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疼痛控制的影响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2,17(16):1477-1478.
  [10] 阮祥才,佘守章,许立新,等.急性疼痛治疗规范化管理的十年经验[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6,12(2):69-70.
  (收稿日期:2012-10-24) (本文编辑:车艳)
其他文献
金属硫化矿在工业上广泛应用的同时,在开采、储运等过程中带来了粉尘爆炸的危险,这是由于其包含的硫元素、铁元素化学性质活泼导致的。综述了近年来金属硫化矿尘爆炸的研究进
多源流理论分析框架是剖析公共政策过程的重要工具。本文从多源流理论视角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源流变化、焦点事件和政策共同体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新安江流域生
处于繁殖期的母羊是养殖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需要按照母羊生理特点和饲养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这样才能使母羊的生产性能完全发挥出来,同时能提升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目的:观察经皮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年来于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168例单纯性肾囊肿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采取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
【摘要】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09月10月-2012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SLE合并冠心病患者3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单纯冠心病患者,排除所有结缔组织疾病,共35例。检测血生化指标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室舒张末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对所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LE合并冠心病组患者血LP(a)、CRP的水平明显高于对
城市化进程脚步不断加快,小区式居住模式已成为城市居民的主要居住模式。顺应不同年代的社会生产力,居民对小区环境的品质要求也在逐年提升。因此,设计上更加突出人与自然的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及移动智能终端广泛普及,高校信息化建设正逐步朝着以手机等智能终端为载体的移动化方向发展。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校园移动应用平台——"交我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