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与价值观:乡村振兴的就地现代化趋势探论

来源 :长江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ain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再一次将中国农村发展问题推向前沿,笔者在2005年即提出的农村“就地现代化”概念也随之成为一个热词。对农村“就地现代化”的探讨面临着一个重要认识误区:混淆时间向度上的“现代化”与空间向度上的“城市化”、纵向历史尺度上的“现代农民”(现代化)与横向空间尺度上的“城市市民”(市民化)。于是,农村“就地现代化”也被一些学者解读为“市民化”“城市化”取向的“就地现代化”。虽然也有学者坚持使用农村的“就地现代化”概念,但用工业化、城市化、市民化来探讨“乡村振兴”也仍然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研究取向。
其他文献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传播速度最快、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危机。面对疫情,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毅然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并取得重大
产教融合,守正创新,引导剪纸艺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的形式走进高校,既能让学生开阔文化视野,坚定文化自信,又能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立足高校的教研平台系统开设课程,立足
摘 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高校只有切实做到定人心、振人心、暖人心、聚人心,才能真正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学生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高校要向学生讲清疫情发展变化的最新情势、动态调整的防控措施和学生应享权利与应尽义务,同时把疫情防控和立德树人相结合,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上好生命教育课、强国使命课、立志成才课;要坚持以服务民生为根本导向,采取多样化的生活保障服务措施、多彩化的精神文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六要"的素养要求,从政治、业务、师德三个维度精准概括了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高校培育思政课教师
摘 要:本研究探讨了运用人工智能构建教育大数据平台,优化人才培养机制,丰富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形式,构建智慧教育管理系统和保障机制,系统分析了人工智能多维度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结果显示,只有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才能持续稳定地培养高质量人才,服务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智慧教育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社会组织因与既有社区治理主体间的不同关联产生依附式、合作式和竞争式等三种嵌入关系,通过信任机制、行动机制和能力机制等服务策略的施行,产生了提升政治认可、激发社区活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背景下,文章详细分析了汕头市民道德素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提升市民道德素质的相应对策:加强文明公益宣传,倡导文明行为方式;弘扬社
诉讼调解具有统筹各方解纷合力、避免裁判结案程序空转等优势,对于“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时代命题具有重要价值。当前,司法实践中行政诉讼调解存在宏观层面受案压力与日俱
课程思政建设是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立德树人成效的根本性举措。课程思政具有隐性教育的属性,更容易将思政理论内化于学生心中。本研究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必须实现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开拓眼界、提升境界的教学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围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