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法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来源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w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锚定法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应用锚定法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2例。结果 1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18个月。采用JOA进行评分,术后改善率为77.6%。影像学检查12例,颈椎生理曲度基本正常,未见再关门现象。2例颈部轻度僵硬和活动受限。结论 锚定法颈椎管成形术可避免再关门,减少术后颈部僵硬、疼痛。可早期进行功能练习。
  【关键词】
   椎管成形;颈椎病;侧块螺钉
  
  2007年5月至2009年10月,我们用锚定法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2例,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45~66岁。无明显诱因缓慢发病者8例,无诱因突然发病并迅速加重者4例。发病至确诊时间15 d~2年,平均9个月。患者术前均行颈椎正、侧位及伸、屈动态侧位X线片和CT、MRI检查。X线片示患者均为发育性椎管狭窄(椎管中矢径/椎体中矢径≤0.75),其中病变节段不稳1例,椎间广泛退变(超过>3个)7例。CT、MRI示: 12例椎体后缘增生并椎间盘突出,其中后纵韧带骨化2例,黄韧带增厚折皱后进入椎管3例,脊髓前后受压7例。
  1.2 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颅骨牵引下手术。做颈后正中切口,暴露C3~7椎板、关节突及棘突,确认C3~7各棘突后,剪短C6~7棘突末端过长部分,依次在各棘突根部打孔。在双侧椎板与小关节结合部开骨槽,一侧保留内板作为门轴,另一侧切开椎板全层用于开门。在C3、C5、C7门轴一侧界定侧块:上缘为上关节突关节面的最低点、下缘为下关节突的最远点、内缘为椎板与关节突的结合部、外缘为骨性边缘。然后在侧块上选择钻孔点,采用Magerl方法置入螺钉。进钉点为侧块中点内上2~3 mm处,钻孔方法为偏向头侧与上关节突关节面平行(与水平面35°~45°夹角)。偏向外侧与矢状面成25°夹角。不必穿透对侧骨皮质。选用φ3.5 mm,长10~12 mm的钛质皮质骨螺钉,先将粗丝线系在螺钉的根部,螺钉置入侧块后将丝线一端经同节段棘突根部的预穿孔穿过,开门后拉紧丝线并打结,使椎板保持在开门状态。松解椎板与硬膜间的粘连,于硬膜外置明胶海绵及负压引流管1枚,逐层关闭切口。术后颈围领外固定2周。
  2 结果
  12例均获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2个月。临床疗效采用JOA评分,术前平均为7.1分,最终随访平均为14.2分,平均改善率为77.6%。影像学检查12例,颈椎生理曲度基本正常,无一例发生反曲畸形,椎管矢状径与椎体矢状径比值平均为1.2。未发现螺钉松动及再关门现象。最后复诊仅1例颈部轻度僵硬。
  3 讨论
  3.1 本术式优点 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在解除脊髓的压迫、改善神经功能方面疗效确切[1-3]。目前椎板固定是将开门后的椎板悬吊于关节囊及附近软组织上,术后颈围制动6~8周。但一些病例出现了再关门现象;术后出现颈部活动范围减少并伴慢性疼痛、僵硬等沉重感[4]。有人亦认为,可能是由于颈神经后支受到刺激或损伤,小关节囊受到创伤而激发炎性反应以及术后颈围固定时间较长、肌肉粘连所致[5]。而我们采用的锚定法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以下优点:①椎板由丝线固定于螺钉尾部,固定牢靠,可避免再关门;②同一节段椎板和侧块连为一体,门轴固定稳定,可早期进行功能练习,缩短卧床期;③避免了对小关节囊的刺激和损伤,减少术后颈部僵硬症状的发生;④螺钉不必穿透对侧皮质骨,不会对神经根和椎动脉造成威胁;⑤颈围制动时间短,减少患者久戴支具的痛苦。本组1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脊髓功能明显改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
  图1 术前MRI示椎管狭窄、颈髓受压
  图2 术后X线片示螺钉位置及开门状态良好
  3.2 术中注意事项 ①一般情况下仅需要锚定C3、C5、C7节段,如需要将C2或T1开门,则增加锚定C2或T1椎板。如果出现门轴折断,可以将门轴折断节段上下各一个节段的椎板都锚定,不需要将几个椎板拴在一起,也不再锚定折断节段的椎板,以免折断椎板内陷刺激硬膜;②置钉操作要认真、规范,钻孔争取一次成功,必须进行丝攻,避免反复钻孔、拧钉;③椎管前方突出物大于椎管矢状径50%时,可以同时行颈前路减压术或二期手术。锚定法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在避免再关门、预防术后颈部僵硬、疼痛以及早期开始功能练习具有良好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王少波,蔡钦林,党耕町,等.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型术的远期疗效观察.中华骨科杂志, 1999, 19(9): 519-521.z
  [2] 李宏宇,范伟,安洪.脊髓型颈椎病与发育性颈椎管狭窄38例.临床骨科杂志, 2002, 5(4): 258.
  [3] 吉立新,宋祥平,黄海,等.脊髓型颈椎病的术式选择.临床骨科杂志, 2002, 5(4): 309.
  [4] 潘胜发,孙宇,朱振军,等.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与颈椎稳定性的相关研究.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 13(10): 604-607.
  [5] 孙宇,张风山,潘胜发,等.“锚定法”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及其临床应用.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14(9):517-519.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 (CSP)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3例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都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6例于外院直接行清宫术,术中大出血而转入我科,其中4例子宫动脉介入栓塞+米非司酮+MTX治疗成功,2例切除子宫;17例首诊于我科,1例行子宫全切除术;2例子宫前壁病灶清除术;
目的建立偶氮显色鲎试验并测定健康人和临床病人外周静脉血内毒素.方法利用偶氮显色法原理建立检测微量内毒素技术,测定50例健康成人及51例不同创伤病人外周静脉血的内毒素并对测定方法进行探讨.结果1.此法检测内毒素可达微量(10-2Eu/ml),自身变异系数为2.29%(n=5).2.健康成人外周静脉血内毒素正常值为<0.0330Eu/ml,与国际水准一致.3.病人外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与创伤程度有关,其
目的探讨脑灰白质比(GWR)对呼吸、心搏骤停复苏后昏迷患者中枢神经系统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收治的呼吸、心搏骤停经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且昏迷的患者,所有患者复苏后均接受目标温度管理,并于ROSC后5 d内进行头颅CT扫描,按特定层面(基底节层面、卵圆中心层面)特定位点(尾状核、壳核、胼胝体、内囊后肢、内侧皮质、中央白质)的C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