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知识群体,其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高职院校师生的身心健康,可以利用本校现有的体育资源,促进教师建立完善的体育锻炼行为机制;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对体育健身的认识;诱发其积极性,建立教师体育健身俱乐部是行之有效的现途径。
【关键词】师生;健康;体育健身;俱乐部
一、休闲体育概述
(1)主要用时间的范畴来界定,把其含义确定为是在社会劳动和维持生活必需所用时间外的空闲时间进行的体育活动。(2)将其划分为群众体育范围,认为是社会上广大群众在工作、学习之余开展的群众性体育活动。(3)强调人们的心理体验,认为是人们利用余暇时间,主动地、愉快地从事某种身体活动,以达到自我实现,满足个人愿望等目的的一种休闲形式。
二、休闲体育具有的功能
休闲体育,属于体育的一部分,当然具有体育的原本功能,可以起到强健身体的作用。尤其是随着科学发展,人们在体力支出大大减少,营养过剩和运动不足等原因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三脂高等现代文明病逐步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人们开始重视体育运动,在闲暇时间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来强身健体,以弥补缺乏运动对身体健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所带给心理压力和心理疲劳感也在加重。我们可以通过休闲体育娱乐身心得到心理放松。
三、高职院校开设休闲体育健身场所的必要性
休闲体育研究应快于休闲体育课程的发展,只有理论研究的指导才能推动课程建设的不断发展。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的休闲活动受到实践的限制,狭隘的劳动观念阻碍了休闲体育的发展,也因此导致了休闲体育研究的相对落后。于光远说,“我国对于体育竞赛是很重视的,但体育以外的竞赛和游戏研究得很不够”。同时,也面临着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框架,没有专门的机构来组织管理等诸多困难,使目前的研究还只是描述性、个别性的,还缺乏系统的、实证性研究。因此,设立专门机构,开展专项研究是休闲体育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对广东省几所高职院校教师、学生问卷调查及其他形式的随机走访发现,高职院校教师的体育锻炼行为还未能形成自主机制。如何参加运动、怎样运动、如何选择运动项目等问题困惑着广大教师。另外,如何协调运动场地,如何组织教师从事运动,也影响着教师参加运动的兴趣。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国外一些高等学校的教师都具有较好的运动健身意识,认为体育锻炼非常重要。拥有自己的运动计划和运动处方,运动俱乐部是主要的健身手段和健身场所。再者,高职院校学校体育文化氛围不浓,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缺乏积极性调查显示,学生课余体育锻炼需要运动伙伴的占64%,有19.1%的学生回答无所谓,另有16.9%的学生认为不需要。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有伙伴的占38.8%,不确定的占34%,27.2%的学生没有运动伙伴。学生体育锻炼时缺乏运动伙伴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喜欢娱乐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如球类,这些项目是集体项目,运动时需要伙伴。但实际上,目前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多以自由参加为主,集体组织者很少,学生参加锻炼的时间、次数、地点、内容等没有计划和组织,随意性很大,运动伙伴难以保证,因而影响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锻炼氛围。开展休闲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关键在于体育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一切从学生的现在和未来终身受益出发,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从了解学生的专业特点入手,有预见性、针对性地拓宽职业适应性体育教学范围,选编一些组合体能训练内容并介绍有关知识,使学生在校懂体育、会体育,到将来会选体育、用体育,真正得到终身受益。
高职院校体育长期以来轻理论知识、重专业技术的思想比较严重,受这种传统思想影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认识滞后,在实际教学中仍然以传授运动技术与增强体质为主要目标,把主要精力放在体育馆内、运动场上,过分强调技术动作的规范与运动成绩的提高,在学生学习成绩评定中技术和能力占了很大的比例,体育教师思想上存在的轻视理论教学的倾向制约了体育总体目标的实现。高职院校在休闲体育活动中,通过人与自然的接触,锻造了坚韧、豁达、开朗、坦荡的品格;人与人的交往中变得真诚、友善、促进人理性的进步。通过休闲体育在感受顺畅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大力的引导学生走上终身体育的道路,所以在高校开展休闲体育教育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
参 考 文 献
[1]赖天德.试论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1998(1)
[2]夏峰.学校体育应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J].中国学校体育.1998(3)
[3]柯万立.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J].企业导报.2010(5):232
[4]宋延安.论素质教育下的体育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3)
【关键词】师生;健康;体育健身;俱乐部
一、休闲体育概述
(1)主要用时间的范畴来界定,把其含义确定为是在社会劳动和维持生活必需所用时间外的空闲时间进行的体育活动。(2)将其划分为群众体育范围,认为是社会上广大群众在工作、学习之余开展的群众性体育活动。(3)强调人们的心理体验,认为是人们利用余暇时间,主动地、愉快地从事某种身体活动,以达到自我实现,满足个人愿望等目的的一种休闲形式。
二、休闲体育具有的功能
休闲体育,属于体育的一部分,当然具有体育的原本功能,可以起到强健身体的作用。尤其是随着科学发展,人们在体力支出大大减少,营养过剩和运动不足等原因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三脂高等现代文明病逐步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人们开始重视体育运动,在闲暇时间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来强身健体,以弥补缺乏运动对身体健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所带给心理压力和心理疲劳感也在加重。我们可以通过休闲体育娱乐身心得到心理放松。
三、高职院校开设休闲体育健身场所的必要性
休闲体育研究应快于休闲体育课程的发展,只有理论研究的指导才能推动课程建设的不断发展。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的休闲活动受到实践的限制,狭隘的劳动观念阻碍了休闲体育的发展,也因此导致了休闲体育研究的相对落后。于光远说,“我国对于体育竞赛是很重视的,但体育以外的竞赛和游戏研究得很不够”。同时,也面临着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框架,没有专门的机构来组织管理等诸多困难,使目前的研究还只是描述性、个别性的,还缺乏系统的、实证性研究。因此,设立专门机构,开展专项研究是休闲体育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对广东省几所高职院校教师、学生问卷调查及其他形式的随机走访发现,高职院校教师的体育锻炼行为还未能形成自主机制。如何参加运动、怎样运动、如何选择运动项目等问题困惑着广大教师。另外,如何协调运动场地,如何组织教师从事运动,也影响着教师参加运动的兴趣。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国外一些高等学校的教师都具有较好的运动健身意识,认为体育锻炼非常重要。拥有自己的运动计划和运动处方,运动俱乐部是主要的健身手段和健身场所。再者,高职院校学校体育文化氛围不浓,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缺乏积极性调查显示,学生课余体育锻炼需要运动伙伴的占64%,有19.1%的学生回答无所谓,另有16.9%的学生认为不需要。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有伙伴的占38.8%,不确定的占34%,27.2%的学生没有运动伙伴。学生体育锻炼时缺乏运动伙伴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喜欢娱乐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如球类,这些项目是集体项目,运动时需要伙伴。但实际上,目前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多以自由参加为主,集体组织者很少,学生参加锻炼的时间、次数、地点、内容等没有计划和组织,随意性很大,运动伙伴难以保证,因而影响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锻炼氛围。开展休闲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关键在于体育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一切从学生的现在和未来终身受益出发,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从了解学生的专业特点入手,有预见性、针对性地拓宽职业适应性体育教学范围,选编一些组合体能训练内容并介绍有关知识,使学生在校懂体育、会体育,到将来会选体育、用体育,真正得到终身受益。
高职院校体育长期以来轻理论知识、重专业技术的思想比较严重,受这种传统思想影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认识滞后,在实际教学中仍然以传授运动技术与增强体质为主要目标,把主要精力放在体育馆内、运动场上,过分强调技术动作的规范与运动成绩的提高,在学生学习成绩评定中技术和能力占了很大的比例,体育教师思想上存在的轻视理论教学的倾向制约了体育总体目标的实现。高职院校在休闲体育活动中,通过人与自然的接触,锻造了坚韧、豁达、开朗、坦荡的品格;人与人的交往中变得真诚、友善、促进人理性的进步。通过休闲体育在感受顺畅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大力的引导学生走上终身体育的道路,所以在高校开展休闲体育教育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
参 考 文 献
[1]赖天德.试论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1998(1)
[2]夏峰.学校体育应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J].中国学校体育.1998(3)
[3]柯万立.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J].企业导报.2010(5):232
[4]宋延安.论素质教育下的体育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