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节贿赂之“年”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vwe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关”,原来特指“穷人过年难过,就像一道关口”,但是现在却被“好事者”拿来与大大小小的干部挂上了钩。
  事实上,在一些地方确实形成了“礼”和“官”的链接,甚至出现了明码标价的“卖官市场”。当然,真正埋单的可能会落到私人企业主或个体户头上,但他们会将成本转嫁,最后倒霉的只能是普通老百姓。而对于一部分干部来说,过年确成了一道关口。一到过年过节的前几天,大小城市的交通都会猛然“添堵”。老百姓议论说,送礼的都上街乱串,哪能不堵?
  这几年,反腐倡廉抓得紧了,“年关”的含义有所进步。对于大大小小的干部而言,也许会处在一种尴尬的境地——送也不是,不送也不是,这一为难,过年对干部来说,又成了令人愁眉不展的“关口”。
  关于“年关”还有一个最古老的传说,据说“年”是一个深居海底的恐怖怪兽,每到除夕便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于是,能不能平安地度过“年”这一“关”,就使除夕成了“年关”。按照这个故事的逻辑来演绎,少数地方官场上“年节贿赂”的潜规则好比是恐怖怪兽——“年”——到了除夕夜便要出来吃人。不过,在关于“年”的传说里,结局还是皆大欢喜的:后来,人们发现了“年”的“克星”——怕红色、怕火光、怕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谓之“过年”。因此,对付官场上的“年关”,就要靠有效的规章制度,以民主化、公开化来对干部实行监督,从防微杜渐做起,年年月月日日坚持不懈。这样,贪污腐败这个吃人的“年”,也就不能出来害人了。(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其他文献
新形势下的高校共青团工作有其自身的运作特点和规律.当前高校共青团工作从操作层面上可归纳为"一点两面三条线".
过去三十年,中国的政策导向及对环境监管是如何的呢?首先,尽管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早在1989年出台,然而,这项法律的最终执行者却是中央政府的代理人——各个地方政府。地方政府除了是中央政府的代理人,代表着国家意志,同时也是一个独立的利益主体。地方政府作为理性人,必然会追求自身的利益。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如果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代理人有可能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
熊十力认为,根据“应用不无计”、“依他起性”和“极微计”之辨析,“物”和“识”并不具有实在性。因此,人们通常以为事物为实在的观念是错误的。尽管如此,并不能否认宇宙本体之
高校协同创新是我国整合创新资源、增加高水平知识效益的系统工程。而各协同方围绕利益分配而形成的博弈问题是影响高校协同创新长期、稳定合作的关键问题。在分析各协同方合
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只有通过正确的教育与管理,才能使大学生在求职前就对职业意识中的立业、敬业、创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