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其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新地学习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学科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脱离了具体的学科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往往会落入空谈。中专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十分重视系统的知识传授,但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还很不够,其实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本文就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一、 在备课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思想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渐进培养主要经过以下阶段: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望—实践创新行为—形成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个性。
教师在备课中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一些教学中的小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次难得的“创新”机会,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网络中的IP地址的知识时,我问学生:如果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没有IP地址,会出现什么问题?问题一出,同学们的思维马上就活跃起来了。有的学生说:计算机会上不了网;有的学生说:网络中会找不到该计算机;还有的学生说:计算机会变成瞎子等。这些想法当中就不乏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把握好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问题,设计出一些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欲望的小问题。
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培养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当学生思维活动超出教师所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型之中,更不能用粗暴的方式中断学生的思维进程。否则,学生将会受到一种思维定式的局限,不利于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跳出“标准答案”的误区,要力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从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这样,当学生再见到新类型的问题时,就能用多种方式来解答问题。如在教授“如何查找文件”时,我就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达到同一目的。有的学生就通过“开始菜单”用 “搜索”的方法来实现查找文件;有的学生通过“我的电脑”去实现查找文件;还有的学生通过“资源管理器”去实现查找文件等。以上方法显然都是可行的,教师切不可包打包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跳出思维定式的局限,教师要指导学生不要盲目地照搬旧经验,注意新旧问题的差异。否则会造成“定势错觉”,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计算机的IP地址与域名是否一一对应?很多学生回答两者是一一对应的。他们认为通过IP地址可以找到该计算机,而通过域名也可以找到该计算机,所以说两者是一一对应的。实际上,一个IP地址可以对应多个域名,而一个域名只能对应一个IP地址。上述学生的错误认识,正是由于教师平时分析问题常用经验来分析,没有让学生多角度、开放性地、创造性地思考问题。
三、 实践教学是教师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信息技术实践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践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践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实践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教授学生如何从计算机网络下载各种资源的实践中,我先通过实践演示不同资源下载的方法,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引出问题,为什么这种资源是这样下载的?而那种资源是那样下载的?怎样把它们区分开来?通过设置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以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维,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为了使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化,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系列化的探索性实践,并把实践内容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使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科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
当然,课堂教学只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社会和家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者应该努力创设良好的创新环境,使学生能够处处感受到创新气息,以创新的姿态去学习和生活。
(作者单位:湖南省道县师范学校)
一、 在备课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思想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渐进培养主要经过以下阶段: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望—实践创新行为—形成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个性。
教师在备课中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一些教学中的小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次难得的“创新”机会,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网络中的IP地址的知识时,我问学生:如果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没有IP地址,会出现什么问题?问题一出,同学们的思维马上就活跃起来了。有的学生说:计算机会上不了网;有的学生说:网络中会找不到该计算机;还有的学生说:计算机会变成瞎子等。这些想法当中就不乏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把握好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问题,设计出一些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欲望的小问题。
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培养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当学生思维活动超出教师所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型之中,更不能用粗暴的方式中断学生的思维进程。否则,学生将会受到一种思维定式的局限,不利于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跳出“标准答案”的误区,要力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从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这样,当学生再见到新类型的问题时,就能用多种方式来解答问题。如在教授“如何查找文件”时,我就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达到同一目的。有的学生就通过“开始菜单”用 “搜索”的方法来实现查找文件;有的学生通过“我的电脑”去实现查找文件;还有的学生通过“资源管理器”去实现查找文件等。以上方法显然都是可行的,教师切不可包打包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跳出思维定式的局限,教师要指导学生不要盲目地照搬旧经验,注意新旧问题的差异。否则会造成“定势错觉”,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计算机的IP地址与域名是否一一对应?很多学生回答两者是一一对应的。他们认为通过IP地址可以找到该计算机,而通过域名也可以找到该计算机,所以说两者是一一对应的。实际上,一个IP地址可以对应多个域名,而一个域名只能对应一个IP地址。上述学生的错误认识,正是由于教师平时分析问题常用经验来分析,没有让学生多角度、开放性地、创造性地思考问题。
三、 实践教学是教师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信息技术实践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践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践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实践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教授学生如何从计算机网络下载各种资源的实践中,我先通过实践演示不同资源下载的方法,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引出问题,为什么这种资源是这样下载的?而那种资源是那样下载的?怎样把它们区分开来?通过设置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以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维,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为了使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化,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系列化的探索性实践,并把实践内容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使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科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
当然,课堂教学只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社会和家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者应该努力创设良好的创新环境,使学生能够处处感受到创新气息,以创新的姿态去学习和生活。
(作者单位:湖南省道县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