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23区块延8地质特征分析及储量预测与评价

来源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z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储量是衡量一个油田的规模及开发效益的基础,本文对宁23区块延8储层的地质构造特征,地层特征,砂体展布进行研究,运用“油水界面法”和“井控法”,结合构造、沉积确定含油面积,预测该区块地质储量,并对储量进行评价,为该区块的勘探开发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构造 沉积 含油面积 储量
  
1 宁23区块概况
  
宁23区块位于甘肃省宁县湘乐乡宇村,2010年9月投入开发,开发井6口,注水井3口,主力开采层位延8,油层中深1226.0m,油层厚度5.2 m,油水同层厚度1.9 m,平均电阻率18.44Ω.m,平均孔隙度17.6%,平均渗透率27.12md,含油饱和度54.8%,声波时差253.9μs/m,原始地层压力8.37MPa,试油井均日产油12.7t(见表1所示)。
  
2 宁23区块地质特征分析2.1 区块延8顶面构造特征
  
宁23区块延8顶面构造为西倾单斜背景上一平缓西北倾单斜构造,与上部地层延7、下部地层延9呈整合接触,延8顶面海拔最高213 m,最低187 m,最大落差为26 m,平均海拔为199 m。
  
图1 宁23区块延8顶面构造图
  
延8儲层顶面海拔最高201 m,最低167m,最大落差为26 m,平均海拔为189 m,倾向西北。
  
图3 宁23井综合录井图
  
2.2 区域延8地层特征
  
(1)岩性特征:为厚层状浅灰色细砂岩与绿灰色泥岩呈略等厚互层,从整体上看沉积旋回特征明显,自上而下呈现一个正旋回沉积,具有明显的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
  
(2)电性特征:自然电位曲线正负异常明显,砂岩呈“钟状”负异常,泥岩呈正异常;自然伽玛曲线多呈“锯齿状”中低值,声波时差曲线多呈低值,局部呈尖峰状高值。
  
2.3 区块延8沉积概况及储层砂体展布
  
区块延8总体上为一套河流沉积体系,储层以河漫滩及边滩沉积为主。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
  
区块延8储层砂体平面呈现上为北东东-南西西方向延伸,具有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变厚的趋势,反映了河道的沉积展布,表现出了较强的地层厚度受沉积环境控制的规律。储层砂体厚度变化幅度为1.9-14.5m,一般厚度4-9m左右。其中主要砂体发育在区块的西部。
  
3 含油面积预测
  
区块油藏属于构造-岩性油藏,受到构造和岩性的双重控制,因此含油面积的圈定原则为:
  
(1)在构造下倾方向见到油水界面的,以油水界面海拔圈定;油藏未探到油水界面的,以油层底界海拔圈定;
  
(2)构造上倾方向或主体砂岩两侧,岩性遮挡带以砂岩尖灭线圈定。3.1 油水界面确定
  
根据油层顶面构造图分析得出以下四口井的开采层位处于油藏构造下倾方向,层面海拔高度如下表2,图5所示:图5 油藏构造下倾方向开发井油水界面
  
X-Y散点图
  
根据上述数据确定构造下倾方向平均油水界面海拔高度为178.53m。3.2 “井控法”外推岩性边界
  
由于油藏上倾方向边界无控制井,于是在开发井网条件下,按照1个开发井距外推含油边界,目前该区块平均开发井距为280m。
  
3.3 含油面积预测
  
通过对处于储层构造下倾方向的宁21-01、宁22-01、宁23、宁23-02井油水界面的确定,对处于构造上倾方向宁21-1、宁22-1、宁24-1A,宁24-02、宁25-02井的岩性边界确定,绘制构造等值线图及确定含油面积为1186747m2,约1.19km2。
  
3.4 储量计算
  
油藏石油地质储量计算公式为
  
N=100×Ao·h·Φ·(1-Swi)/Boi[1]其中:
  
N——石油地质储量,104m3;Ao——含油面积,Km2;h——平均有效厚度,m;
  
Φ——平均有效孔隙度,f;
  
Swi——平均原始含水饱和度,f;Boi——平均地层原油体积系数,无量纲;Rsi——气油比,m3/t;a、b-经验常数。Boi=a·Rsi+b[2] a=0.0027 b=1.0 Rsi=80
  
m3/t 推出Boi=1.216。
  
计算得地质储量为:
  
N=100×1.19×106×7.48×17.63×54.76÷1.22÷100=70.43×104m3。
  
由于该类油藏驱动类型为注水驱,属于二次采油范围,根据经验公式,其采收率为25%,计算的出该油藏可采地质为17.61×104m3。
  
得出该区块地质储量为59.16×104t,可采地质储量为14.79×104t。
  
表3 油藏综合评价表
  
宁2 3区块延8可采地质储量为14.79×104t,约17.61×104m3,为特小型油藏。3.5.2 储量丰度
  
宁23区块延8预测含油面积1.19平方公里,可采地质储量为17.61万方,储量丰度为14.79×104m3/km2,为低丰度油藏。
  
3.5.3 产能
  
宁23区块延8层开发井6口,油层中深1226.0m,日均产油8.64t,约10.29m3,计算产能为8.39×m3/(Km·d),为中产油藏。
  
3.5.4 埋藏深度
  
宁23区块延8平均油藏中深埋藏深度为1226.0米,为中浅层油藏。3.5.5 储层物性
  
宁23区块延8储层平均孔隙度17.63%,平均渗透率为27.12×10-3μm2,为中孔中渗油藏。3.5.6 原油性质
  
宁23区块延8原油密度为0.88g/ml,50℃时粘度为15.75mPa·s,为轻-中质、中粘度油藏。
  
结合上述各项指标,宁23区块延8油藏为特小型、中浅层、低丰度、中孔中渗及中产能轻-中质、中粘度的构造-岩性油藏。
  
4 结论
  
(1)宁23区块为一小型背斜构造-岩性油藏。延8储层顶面海拔最高201米,最低167米,最大落差为26米,平均海拔为189米,倾向西北。
  
(2)延8储层为厚层状浅灰色细砂岩与绿灰色泥岩呈略等厚互层,从整体上看沉积旋回特征明显,自上而下呈现一个正旋回沉积,具有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
  
(3)区块延8地层为一套河流沉积体系,储层以河漫滩和边滩沉积为主。储层砂体平面呈现上为北东东-南西西方向延伸,具有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变厚的趋势,储层砂体厚度变化幅度为1.9-14.5m,一般厚度4-9m左右。其中主要砂体发育在区块的西部。
  
(4)预测区块地质储量为59.16万吨,可采地质储量为14.79万吨。
  
(5)通过对油藏储量综合评价,认为宁23区块延8油藏为特小型、中浅层、低丰度、中孔中渗及中产能轻-中质、中粘度的构造-岩性油藏。
  
参考文献
  
[1] 吴元燕,吴胜和,蔡正旗.油矿地质学(第三版)[M].石油工业出版社,294-303
  
作者简介
  
郑见超,男,1986年8月15日出生,2011年6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工学学士,现就职于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第一项目部试采作业区工程地质室,油田开发助理工程师。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通过对两套集群的硬件进行合理的配置优化,提高集群节点的运算性能;对集群操作系统进行整体的升级;同时根据科研生产的需要对地震资料处理软件进行升级;根据目前地震数据量对磁盘的需求,对集群的集中存储重新进行规划设计。通过以上的升级改造方法研究,使得集群的整体运算性能提高50%左右,能够满足目前地震资料叠前偏移处理的需求,具备年处理500平方千米三维地震资料的处理能力,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合适的数学学习环境,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本文以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从融洽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创设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本文对民生转债市场价格与不考虑条款和违约风险、考虑条款但不考虑违约风险以及既考虑条款又考虑违约风险的二叉树定价理论价值进行比较,结果得出民生转债从上市的较长一段
根据地声参数对不同声场物理量影响不同,提出了一种利用简正波频散特征结合声传播损失反演地声参数的联合反演方法。首先,考虑到简正波的频散特性(群速度)对海底的密度和声速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教师在机械基础教学中,为简化教学,对于一些结论性的东西往往会省略推算过程,如此教学过程必然会变得顺利起来,但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掌握也
有明一代在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一个朝代,伴随着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兴的市民阶层逐渐走上历史的舞台,瓦解了传统“士农工商”的等级秩序,并对传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