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公路桥梁的日常养护与管理工作

来源 :中华民居·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公路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各地十分重视公路桥梁的养护与管理。但是当前,农村公路桥梁在养护与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桥梁表面不整洁等,影响了桥梁的使用寿命。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分析农村公路桥梁的日常养护与管理。
  关键词:公路桥梁;日常养护;桥梁管理
  随着农村公路建设里程的增加,其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大,而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工作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农村公路桥梁养护与管理作为公路养护与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从农村公路桥梁养护与管理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其管理工作。
  1 当前农村公路桥梁养护与管理的现状
  现阶段,农村公路桥梁养护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使得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形式不容乐观。其主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桥面不整洁,泄水孔遭到堵塞。这个问题是大多数农村公路桥梁中存在的问题,不少的桥梁表面堆放着许多的障碍物,垃圾也不能得到及时的清理,车辆一过,尘土飞扬。当前,农村公路桥梁不整洁的状况非常严重。
  (2)桥面不平整,尤其是沥青铺筑的桥面,尤为不平整。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沥青的质量不符合施工的要求,而施工的工艺也不符合相关的要求,这就导致在桥梁路面不能长时间承受车辆的过载压力,而出现裂缝等,造成桥面出现坑坑洼洼的状况。
  (3)桥栏杆残缺不全。在当前的农村公路桥梁中,不少的公路桥梁的栏杆残缺不全。而栏杆残缺不全的主要原因,笔者总结和概况有:车辆因发生交通事故而撞毁桥梁栏杆;行人故意损毁栏杆等。
  (4)公路桥梁构件遭到损坏,但不能得到及时的维修。公路桥梁在竣工投入运行之后,由于其施工中就可能出现孔洞和裂缝等状况,而在日常的养护与管理当中又没能技术修复好,就会造成钢筋外露锈蚀和混凝土剥落等多种小问题。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些个小问题最终可能酿成“大祸”。
  (5)公路桥梁的桥况不明。这里所说的公路桥梁桥况不明,指的是桥梁的资料不齐全,桥梁的载重等级也不明确等。农村公路桥梁有一些可能修建竣工已经多年,而在竣工之后,建设单位没有把完整的桥梁资料交付给相应的管理部门,便会出现桥梁的资料不齐全的状况。
  2 农村公路桥梁养护与管理中的问题
  2.1 养护与管理经费不足
  现阶段,我国县乡两级公路养护与管理等经费不足,而农村公路桥梁养护与管理专项经费更是无从谈起。当前,农村地区的公路桥梁基本上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而这一主要原因在于公路的养护与管理资金严重不足。
  由于我国地方财政多用于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大项目上,加上当前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增加,而导致农村公路养护经费的严重不足,因此造成许多的桥梁公路得不到养护与管理。
  2.2 桥梁加固和维修难度加大
  我们知道,我国农村地区的公路桥梁大都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而新建设的农村公路桥梁还比较少。或者说,当前处于农村公路桥梁的改造和新建过程中。
  对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公路桥梁来说,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建设水平多不是很高,而加上使用年限已经很长,因此大多存在安全方面的隐患,比如混凝土的钢筋锈蚀等。而新建的桥梁,由于建设资金缺乏等,施工方在建设过程中偷工减料,致使公路桥梁建设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因此,这就导致桥梁加固和维修的难度增大。
  2.3 桥梁养护与管理的技术力量薄弱
  现阶段,我国农村公路桥梁的养护与管理工作主要由县级公路养护结构来完成,由于县级养护管理机构缺乏专业人才和专业的桥梁检测设备,加上不能够准确把握当前的桥梁检测技术,导致我国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技术力量十分薄弱。
  而这方面的重要表现是,桥梁养护与管理人员通常由相关人员来兼任,而这些人员大多不懂桥梁养护与管理,因此,对桥梁中出现的问题也会处理不当。
  2.4 桥梁的养护管理缺乏系统规划
  在上文中,笔者已经分析指出,当前多数农村公路桥梁的技术资料不齐全。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导致公路桥梁的养护与管理不能制定相应的规划。
  此外,由于一些原因,由于农村公路桥梁的管理单位属于行政单位,由于其本身的性质,就决定了公路桥梁的养护无法实现有计划的管理。而桥梁一旦出现问题,则只能采取临时的补救措施,形成“亡羊补牢”式的管理。
  3 加强农村公路桥梁养护与管理的措施
  3.1 加大公路桥梁养护与管理资金的投入
  当前,我国公路桥梁养护与管理中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便是养护与管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而这一问题的直接导致了一系列问题,比如无法设置专门的桥梁养护人员、无法统筹规划桥梁的养护与管理等。
  因此,为了切实提高我国公路桥梁的养护与管理水平,地方政府应统筹规划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地方公路桥梁的养护与管理。而加大公路桥梁养护与管理的资金投入,可以说是解决管理中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3.2 健全和完善公路桥梁养护管理体制
  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公路桥梁的养护基本上处于无养护、无管理的状态,即便有养护管理人员,大都是由退休人员兼任。而这无疑是我国公路桥梁管理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
  因此,必须完善公路桥梁管理体制,进一步规范公路桥梁的管理,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把公路桥梁资金的预算纳入到地方财政预算当中,而这也是公路桥梁养护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所在。
  3.3 建立公路桥梁定期检查制度
  农村地区公路桥梁一般处于河流之上,因此,做到全天候养护与管理是不可能的,这就有必要建立公路桥梁定期检查制度。而公路桥梁定期检查制度,需由相关部门来完成,根据当地桥梁管理的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桥梁检查制度,做到定期检查,并把检查情况记录在案。
  制度关键在于落实,检查制度制定之后,还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制度,检查公路养护人员的制度落实情况,确保公路桥梁检查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3.4 养护与管理人员的专业化
  当前,农村地区公路桥梁养护与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比较低,是桥梁管理水平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这就需要通过加强制度管理、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根据养护工作的实际需要,开展农村公路桥梁的养护管理。
  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必须按照一定的技术标准来进行,也就是按照《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来进行,而规范需要由养护管理人员来落实。这就要求养护管理人员首先数学技术规范的内容,然后结合本地区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桥梁的养护与管理工作。
  此外,提高农村地区公路桥梁管理水平,还需要加大机械设备的投入力度,确保养护管理中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良好;做好危旧桥梁的改造工作,通过规范施工等措施,确保危旧桥梁改造的质量,使其使用寿命有一定程度的延长等。
  4 结 语
  在当前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当中,公路桥梁的养护与管理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致使农村公路桥梁的使用性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使用寿命有一定的缩短。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从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现状、养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加强养护与管理的措施三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公路桥梁的日常养护与管理工作。希望本文有助于提高农村公路桥梁养护与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俊杰.农村公路桥梁的养护与管理[J].养护天地,2012(21).
  [2]保涛.农村公路桥梁的养护与管理[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24).
  [3]李东方,营萧红.论农村公路桥梁的养护与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工业技术),2009(15).
  [4]蔡正平.农村公路桥梁的养护与管理措施[J].科技风,2013(9).
  [5]谢连生.山区公路桥梁的养护与管理[J].公路与汽运,2009(12).
其他文献
毫不夸张地说,文化之于企业犹如血液之于人体.文化塑“魂”,文化固“本”,文化强“基”.文化是任何一种变革所不可或缺的助推器.精炼企业内功决定未来企业竞争成败.当下,我国
中盐吉兰泰盐化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一家湖盐生产企业,经过64年的发展建设,逐步形成以盐为基础,集盐化工、能源化工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公司下辖氯碱、树脂、电石、热电
期刊
牛秃毛癣又称钱癣、甸行癣,是家畜和人的一种真菌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皮肤出现境界明显的结痂性癣斑,上面覆有皮屑,并发痒.本病对家畜的健康有很大影响.
我农场去年采用了水稻全程地膜节水穴播新技术。覆膜是用自制的木条和方棱长条木铣,进行人工覆膜时,覆出的农膜既不直又不平,膜边也压不结实,四人每天最多覆膜三亩。今年我场覆膜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摘 要:本文结合目前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的现状,为确保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保证其经久耐用,减少早期破损与维修费用,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必须从原材料的质量、结构与配合比设计、施工机械设备的选用及较高的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控制,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施工;水泥混凝土;措施  前 言  目前,我国大规模展开公路的建设,水泥混凝土是耐承受冲击、振动、疲劳、磨损的动载结构,其控制技术指标是弯拉强度、耐疲
《吉盐化报》自创刊至今已经有40年的历史了,由最初的《吉盐简报》发展到《吉盐报》,到后来的《吉盐化集团报》,再到现在的《吉盐化报》,经历了数次改版,现已成为公司的主流
通过分析辽宁抚顺东部山区河道特点、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河道开发治理的思路,指出: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建立河道护岸林体系、加强河道管理、与水土保持治理相结合,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