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中对语言文字运用有这样的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解答语言运用题时如何达到这些要求呢?就让我们从典型题型中找寻技巧吧。
1. 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中,题干所给的新闻类材料属于记叙类文段,以报道、记叙或介绍一件事或一个人为主要内容;题目往往要求根据材料的主要信息进行概括表达,是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准确的典型试题。
(2010年高考浙江省语文参考卷)将下面的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3分)
高速公路的边坡遇到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极有可能塌方,威胁行车安全。怎样快速准确地掌握边坡的移动情况,以便及时预警,提醒过往车辆?这个一直困扰着人们的技术难题,现在被浙江攻克了。
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牵头完成的科技项目“高速公路边坡稳定评价与安全监控技术及工程示范”已通过国家鉴定,这个项目开发出了岩土位移直读仪,可以精确、实时地监控高速公路边坡状况。
这个科技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正在申报专利。
标准答案为“浙江攻克高速公路边坡塌方预警技术难题”或者“高速公路边坡塌方预警技术难题被浙江攻克”。
有的同学答题时概括信息不准确。比如,“浙江首先攻克监控高速公路边坡状况的技术”“浙江攻克监测高速公路边坡位移的难题”,虽然答题时有明确的思路,把握了“攻克……难题”这一核心事件,但是没有准确掌握“难题”的具体内容。
还有的同学答题时没有抓住新闻的重点,造成答案信息杂糅。比如,“正在申报专利的项目可监控高速公路边坡状况”和“浙江开发了岩土位移直读仪,可实时监控”,正在申报专利的是什么项目?对什么问题进行实时监控?这类答案使阅卷老师读来一头雾水。
一句话新闻是最简洁的新闻,要求高度概括,只需将主要的人、事交代清楚即可,时间性较强的动态新闻则还需交代时间。遇到这类题目,从导语入手是关键。导语一般在新闻的开头,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经常会将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点概述出来。所以,一句话新闻其实就是对新闻导语的概括。答题时,一般采用主谓句型,常见格式为:主体事件名称 必要时间/地点 主体事件目前的状态/结果/趋势(即人们最关心的新闻点)。
2. 图文转换
图文转换题最能考查语言表达的生动、鲜明。这一题型要求同学们根据图片、表格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辨别,挖掘出某些隐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对图片进行直观生动的描述。图文转换题选材多贴近现实生活,更侧重考查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
结合下面提供的背景资料,为图片拟写解说词。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能揭示画面内涵。(不少于50字)(4分)
陆松芳,一位卖煤饼的78岁老人,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1万元。这些钱,他要卖掉大约50万斤煤饼才能挣到。
有的同学答:“这双手,沟壑纵横,犹如被岁月冲刷的黄土高原;这双手,粗糙干瘪,犹如被狂风打磨的嶙峋石块;这双手,老茧密布,见证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与质朴。就是这双手,书写了金子般高贵的心灵。”回答抓住了画面的特点,描述客观而生动,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有画面形象的细节描写,又有画面内涵的深度表达,因而获得满分。
也有不少同学答题时语言不够生动、鲜明,没有达到“运用两种修辞手法”的要求。比如:“老人用一双饱经沧桑的手,卖掉了50万斤煤饼换来捐往灾区的1.1万元,他用这双手谱写了一曲爱心之歌,久久回荡在人们的心间。”这个答案写出了“老人的手”的内涵,但对“饱经沧桑的手”没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没有达到要求。
解答图文转换题,首先要抓住最能反映图片寓意的特征进行详细描述,描述时要对图本身加以说明,不可超越图所给的信息添枝加叶,不可用主观想象代替图中不存在的东西。把直观的画面转化为生动的文字往往让不少同学感到为难,不妨试用以下技巧:
(1)尽量用具体的描绘代替抽象的抒情或评论。比如,史铁生说:“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见时间,并看见自己的影子。”在这里,“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自己的影子”写出了作者被社会、被他人抛弃以后的孤独与无奈。
(2)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是形象化的重要手段。比如:“他得意地翘起了尾巴”就比“他得意极了”要生动形象。
【牛刀小试】 1. 将下面的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5字) 从2010年到2012年,中央文明办、公安部将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实施为期三年的“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以切实增强公民文明交通意识,着力纠正各类违反交通法规的现象,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进一步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这是记者从26日召开的中央文明办、公安部联合部署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电视电话会议上了解到的。公安部副部长黄明表示,这一计划将以“关爱生命、文明出行”为主题,主要内容包括:倡导机动车礼让斑马线等“六大文明交通行为”;摒弃机动车随意变更车道等“六大交通陋习”;抵制酒后驾驶等“六大危险驾驶行为”;改善城市过街安全设施等“六类道路通行条件”。实施方案明确,“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情况将被纳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的内容。 2. 下面是广州申办2010年亚运会的标志。请根据标志写解说词,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能揭示画面的内涵。(不少于50字) 【参考答案】 1. 旨在增强公民文明交通意识、提升公民文明素质的“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将实施。 2. 标志中以狂草书写的“广州”二字,又似数字“2010”。它像飞腾的游龙,又像飘舞的彩带,还像腾空舒展的艺术体操动作,表达了人、运动、自然、广州四层内涵,传达出强烈的现代城市精神、人文精神和亚运精神,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1. 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中,题干所给的新闻类材料属于记叙类文段,以报道、记叙或介绍一件事或一个人为主要内容;题目往往要求根据材料的主要信息进行概括表达,是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准确的典型试题。
(2010年高考浙江省语文参考卷)将下面的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3分)
高速公路的边坡遇到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极有可能塌方,威胁行车安全。怎样快速准确地掌握边坡的移动情况,以便及时预警,提醒过往车辆?这个一直困扰着人们的技术难题,现在被浙江攻克了。
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牵头完成的科技项目“高速公路边坡稳定评价与安全监控技术及工程示范”已通过国家鉴定,这个项目开发出了岩土位移直读仪,可以精确、实时地监控高速公路边坡状况。
这个科技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正在申报专利。
标准答案为“浙江攻克高速公路边坡塌方预警技术难题”或者“高速公路边坡塌方预警技术难题被浙江攻克”。
有的同学答题时概括信息不准确。比如,“浙江首先攻克监控高速公路边坡状况的技术”“浙江攻克监测高速公路边坡位移的难题”,虽然答题时有明确的思路,把握了“攻克……难题”这一核心事件,但是没有准确掌握“难题”的具体内容。
还有的同学答题时没有抓住新闻的重点,造成答案信息杂糅。比如,“正在申报专利的项目可监控高速公路边坡状况”和“浙江开发了岩土位移直读仪,可实时监控”,正在申报专利的是什么项目?对什么问题进行实时监控?这类答案使阅卷老师读来一头雾水。
一句话新闻是最简洁的新闻,要求高度概括,只需将主要的人、事交代清楚即可,时间性较强的动态新闻则还需交代时间。遇到这类题目,从导语入手是关键。导语一般在新闻的开头,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经常会将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点概述出来。所以,一句话新闻其实就是对新闻导语的概括。答题时,一般采用主谓句型,常见格式为:主体事件名称 必要时间/地点 主体事件目前的状态/结果/趋势(即人们最关心的新闻点)。
2. 图文转换
图文转换题最能考查语言表达的生动、鲜明。这一题型要求同学们根据图片、表格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辨别,挖掘出某些隐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对图片进行直观生动的描述。图文转换题选材多贴近现实生活,更侧重考查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
结合下面提供的背景资料,为图片拟写解说词。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能揭示画面内涵。(不少于50字)(4分)
陆松芳,一位卖煤饼的78岁老人,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1万元。这些钱,他要卖掉大约50万斤煤饼才能挣到。
有的同学答:“这双手,沟壑纵横,犹如被岁月冲刷的黄土高原;这双手,粗糙干瘪,犹如被狂风打磨的嶙峋石块;这双手,老茧密布,见证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与质朴。就是这双手,书写了金子般高贵的心灵。”回答抓住了画面的特点,描述客观而生动,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有画面形象的细节描写,又有画面内涵的深度表达,因而获得满分。
也有不少同学答题时语言不够生动、鲜明,没有达到“运用两种修辞手法”的要求。比如:“老人用一双饱经沧桑的手,卖掉了50万斤煤饼换来捐往灾区的1.1万元,他用这双手谱写了一曲爱心之歌,久久回荡在人们的心间。”这个答案写出了“老人的手”的内涵,但对“饱经沧桑的手”没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没有达到要求。
解答图文转换题,首先要抓住最能反映图片寓意的特征进行详细描述,描述时要对图本身加以说明,不可超越图所给的信息添枝加叶,不可用主观想象代替图中不存在的东西。把直观的画面转化为生动的文字往往让不少同学感到为难,不妨试用以下技巧:
(1)尽量用具体的描绘代替抽象的抒情或评论。比如,史铁生说:“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见时间,并看见自己的影子。”在这里,“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自己的影子”写出了作者被社会、被他人抛弃以后的孤独与无奈。
(2)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是形象化的重要手段。比如:“他得意地翘起了尾巴”就比“他得意极了”要生动形象。
【牛刀小试】 1. 将下面的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5字) 从2010年到2012年,中央文明办、公安部将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实施为期三年的“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以切实增强公民文明交通意识,着力纠正各类违反交通法规的现象,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进一步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这是记者从26日召开的中央文明办、公安部联合部署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电视电话会议上了解到的。公安部副部长黄明表示,这一计划将以“关爱生命、文明出行”为主题,主要内容包括:倡导机动车礼让斑马线等“六大文明交通行为”;摒弃机动车随意变更车道等“六大交通陋习”;抵制酒后驾驶等“六大危险驾驶行为”;改善城市过街安全设施等“六类道路通行条件”。实施方案明确,“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情况将被纳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的内容。 2. 下面是广州申办2010年亚运会的标志。请根据标志写解说词,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能揭示画面的内涵。(不少于50字) 【参考答案】 1. 旨在增强公民文明交通意识、提升公民文明素质的“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将实施。 2. 标志中以狂草书写的“广州”二字,又似数字“2010”。它像飞腾的游龙,又像飘舞的彩带,还像腾空舒展的艺术体操动作,表达了人、运动、自然、广州四层内涵,传达出强烈的现代城市精神、人文精神和亚运精神,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