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文本视角下《三国演义》三个英文节译本研究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英译本,除了两个知名度较高的全译本(邓罗译本和罗慕士译本),另有近三十个英文节译本,但鲜有文章对此展开深入研究.本文选取《三国演义》卜舫济节译本、潘子延节译本、1852年不具名译者节译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译本序言、出版社信息、脚注、译者演讲及报道等副文本信息,结合译本正文中的语言特色,阐述副文本中的翻译目的、目标读者、译本之间的互文关系、译本与西方文学作品的类比,以此探讨副文本中书写的价值取向,探究副文本在翻译研究中的作用,也为中国古典文学译介提供参考路径.
其他文献
胡适曾提出中国旧小说“简直没有”描写风景的能力、《老残游记》是白话写景“前无古人”的典范等观点,是“以西律中国小说”得出的误判.理由一,中国旧小说植入诗赋骈文等来
版画与小说文本皆存在视角问题.二者所使用的视角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很大不同,这一点在明代金陵小说版画中体现尤为明显.画者在构图时,经常使用“全知视角”“窥视角”以及“
吴克岐记录于《犬窝谭红》中的“四象桥本”《红楼梦》保留了大量独有的异文,因此本今已不存,而所录异文无从查考,以至于学界对其真伪存有争论.本文打破一般的版本文字优劣比
插图当属接受《儒林外史》的重要形式.但是,海左书局《全图儒林外史》的插图与小说,在叙事层面并不能直接划等号,前者是对后者的不可靠叙述,由此弱化了为人称道的讽刺效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