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应变成像评价规范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动脉的影响

来源 :医学影像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yu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超声应变成像评价规范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动脉的影响。方法65例2型糖尿病(T3pe 2 diabetes,T2DM)患者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IMT增厚组30例(1.0 mm≤IMT<1.5 mm)和IMT正常组35例(IMT<1.0 mm)。应用Xstrain自动分析软件分别获取右侧颈总动脉、肱动脉、股动脉和胫前动脉各节段最大圆周应变平均值(Smax)和应变率的平均值(SRmax)。所有患者经规范化治疗6个月后重复以上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以上各动脉Smax
其他文献
为解决传统非离子型乳化剂游离亲水基团过多而导致涂层耐水性差的问题,本文以过硫酸钾为催化剂,使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与吐温-20发生反应,对亲水链段进行环氧封端;然后借助环氧树脂E-31上羟基的反应活性,以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为桥梁,将环氧封端后的亲水链段接枝到环氧树脂E-31主链上,从而得到了一种新型非离子型乳化剂。结果表明:对亲水性链段进行环氧封端后,使得原本游离的亲水链段可参与到涂膜的固化体系中,提高涂膜的交联密度,使得涂膜力学性能及耐液体介质等性能进一步提高。
目的探讨胎儿期神经母细胞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临床表现。方法选取我院超声发现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胎儿神经母细胞瘤病例的超声检查资料,总结其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9例病例中,产前超声确诊6例,1例提示为神经源性肿瘤,未给出明确诊断,2例误诊为肾上腺囊肿。肿瘤发生部位:8例位于肾上腺,1例位于后纵隔。超声图像上肿瘤均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具有多样性,动态观察肿瘤内部回声向更复杂化演变。瘤体一般可探及血流信号,早期无血流信号的病灶也可随病程进展而出现血流信号。产后病理结果示9例肿瘤内部均见出血灶。结论胎儿期神经母细胞
患者男,49岁。因左侧腰部胀痛8天入院。患者8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部胀痛,呈持续性,无发热、咳嗽,无尿频、尿急及肉眼血尿,不伴恶心、呕吐等不适;患者既往20年前因“阑尾炎穿孔”在当地医院行手术,否认肝炎、结核病史;无冠心病、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病史;患者入院后予以止痛等对症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为进一步明确病因行腹部CT增强检查,经图像后处理,发现左肾动脉中远段分支处增粗,内见偏一侧撕裂的内膜片影,形成双腔影,假腔大于真腔,双腔影之间见一破口,累及范围长约2.7 cm,累及左肾动脉中极分支,致其闭塞,左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泌乳性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行超声检查诊断为乳腺泌乳性腺瘤的20例患者资料,其中妊娠期13例,哺乳期7例,共23个肿块,分别行粗针穿刺或手术切除后病理学检查,计算乳腺泌乳性腺瘤超声诊断符合率,并分析其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特征。结果23个肿块超声诊断为泌乳性腺瘤,病理确诊为泌乳性腺瘤21个,病理诊断为纤维腺瘤2个,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1.3%;泌乳性腺瘤超声表现为腺体内实性等回声或低回声团块,体积较大,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血流信号增多。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靶向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耐药T790M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CT特征。方法选取142例EGFR-TKI治疗后进展的NSCLC患者再次活检结果和CT表现进行分析,根据T790M突变状态分为T790M阴性组(76例)和T790M阳性组(66例),观察2组患者的CT特征。结果T790M阳性和T790M阴性患者TKI持续时间和EGFR检测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790M阳性NSCLC患者TKI治疗前初始CT检查显示周围型肺
电机制造业缺乏系统处理涂装废水的知识体系和废水处理意识,为了探究电机涂装废水处理方法,以吸附凝聚分离法为基础,提出电机厂家可实际操作的水化学试验。从提高电机涂装废水处理效率和确保吸附凝聚分离法中基本影响因子2个方面出发,为电机厂家治理涂装废水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
患者男,38岁。以“间断胸闷、气短2年余,加重半月”为主诉入院。患者自诉2年前开始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不适,活动耐力逐渐下降,夜间不能平卧睡眠,偶伴有剑突下疼痛、出汗等不适,就诊于当地医院,完善心脏彩超及冠状动脉造影后诊断“心力衰竭”,给予对症治疗(具体不详)后效果不佳。此次病程中神志清,精神差,无意识丧失、反酸、腹痛、肩背放射痛、发热、浮肿、咯血等,近3天有干咳、流鼻涕、头痛等不适,饮食欠佳,大小便正常。查体:体温36.5℃,脉搏9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4/88 mmHg,心律齐,心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颅内恶性肿瘤,其术前准确诊断、预后评估及术后随访对患者价值重大,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可通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协助常规MRI对肿瘤定量分析,本文就DWI技术应用于胶质瘤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CT强化方式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8例共83枚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TMC的CT和病理资料。根据CT强化方式分为均匀强化和不均匀强化。均匀强化病灶分别测量平扫、增强早期和晚期CT值,计算增强早期CT值的上升幅度、增强晚期CT值的下降比率。不均匀强化病灶观察相对不均匀强化的部位、形态和强化方式。根据PTMC的病理特征进行分类,分析CT强化方式与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结果83枚病灶中,均匀强化53枚,不均匀强化30枚。病理分类:实质为主型(Ⅰ型)19枚,实质与间质相间分
一体化TOF-PET/MR集多模态、多参数、多种无创检查于一体的综合评估模式推动了现代精准医学的发展。同步采集的图像数据可进行部分容积校正、运动校正的优化;有利于PET对神经系统的数据进行动态建模;并且对相关的脑转化研究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对一体化TOF-PET/MR技术在神经系统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学和科研优势、转化研究优势3个方面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