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课程素质教育的创新模式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9036300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通过对初中历史课程素质教育创新性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初中历史课程素质教育具体的教学创新模式,通过创设民主教学环境来鼓励学生质疑,同时巧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其创新性思维,提高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历史课程;素质教育;创新;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教师充当了一个历史的讲述者,学生则习惯于聆听教师对某一历史事实的阐述,教师对历史事件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历史真实的态度。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觉得历史课程是一门说教课程,而且与社会现实距离遥远,不利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在新素质教育推广及普及的今天,作为历史课程的基础教育阶段,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应该以创新的教学模式让广大学生不断认识自我,不断反省自我,在历史的印记中认知事情的真伪,使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得到应有的体现。
  一、初中历史课程素质教育创新性的必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初中历史课程素质教育创新是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它通过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灿烂的文化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历史本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对历史本身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提高了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其次,历史传承的坚强意志不仅感染学生自身品德提升,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使其在生活中遇到困境不屈不挠,敢于承担,品德得到进一步提升。
  2.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历史课程所蕴含的知识是全面的,是整个社会进步的文化产物和知识结晶。对历史课程的深入学习和理解的过程,就是在历史的经验教训中不断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能力的过程。初中历史课程素质教育创新性就是将历史课程所蕴含的文化同学生自身发展所需的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品德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3.有利于初中历史课程课改的全面开展。初中历史课程素质教育创新方式的探讨,不仅有利于任课老师对该课程以全新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而且有利于任课老师进行创新性教学研究。教师不仅可以对初中历史教材进行全面审核,而且可以对初中历史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进行探讨,为初中历史课程素质教育创新教学模式更好地服务。
  4.有利于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效果的增强。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植入了创新性和素质教育两个指标,使原本枯燥无趣的课程变得更具活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使该课程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使师生更好地沟通交流,更好地对历史事件的真相及其所产生的效应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初中历史课程设置的意义,而且可以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
  二、初中历史课程素质教育创新模式
  1.启发式教学,提高创新力度。在传统的历史课程教育教学工作中,大部分都是由老师对历史背景进行讲解,进而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自由思考,随后老师给出统一答案,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在基于素质教育创新模式的初中历史课程中,任课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对初中学生认识历史事实的能力进行启发,以引导性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其对事实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让学生在历史课程的认知过程中不断地思考,以自己的视野去认知历史,然后对感到疑惑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使思维和知识水平得到进一步升华。这样不仅提高了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提高了初中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3.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创设思维场景。初中历史课程中很多历史史事是丰富有趣的,任课教师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时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资源,对讲述章节里所涉及的典故、史话、传说等影响资源进行播放,使学生不仅丰富了视野角度,而且加深了对该材料的深入理解。尤其在具有可争议、可思考的问题题材中,不但使学生置身于一个良好的思维场景中,而且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思考。同时任课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们对材料的理解及时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及思维成长。这样有利于任课老师更详细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思维成长状态。
  4.注重创设问题的技巧性、创新性。初中历史课程中的问题其实是最具有价值和意义的,一个好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讨论与思考的氛围中,尤其针对具有争议性的历史人物,不同的人对其事迹都有不同的看法。任课教师在设立问题时要充分地考虑到该问题所涉及的范围及其讨论的价值和意义,这就是要巧设问题,不能将问题设立得过于狭窄,这样讨论的余地不大,但是也不能过于宽泛,要照顾到初中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知识视野。其次,任课老师在进行问题设立时要注意问题的与时俱进,设立的问题不能过于陈腐,使学生觉得问题本身离现实太遥远,对问题题材本身难以理解,无话可说。
  5.鼓励学生质疑,创建民主教学环境。初中历史任课老师首先应该尽量地创设一种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意见,使学生对历史题材能够保持独立自主的思考,从历史事件能够提出自我创新性的看法,对即成事实具有另辟蹊径的思路,这样才有利于科学创新。其次,鼓励学生思维标新立异,这样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动性才能充分调动,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创新,从问题思考创新升华到思考问题创新。而这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民族的教学环境紧密相连,民主是创新思维培育的平台。
  6.开发性教学,培养发散思维。初中历史课程应该尽可能地进行发散思维,使学生的思想走出课程的局限,打破常规,由课程学习突破到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只有这样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才能够实现,才能够在知识学习积累的同时突破条文性知识带来的思想枷锁,才能够灵活处理现实生活的各种困境,同时个人综合素质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升华。
  三、结语
  初中历史课程素质教育创新模式是实现历史课程教学价值的必由之路,是在新课标要求下结合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事实进行课改的最终选择,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必要手段。初中学生对历史课程的深入学习就是在对历史过程的文化进行积累,而由于传统授课模式的限制使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基于素质教育创新模式的教学强调任课老师的创新性教学研究,在对历史课程本身的理解过程中创建一个民主的、可以自由研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创新问题的启发下对历史本身进行独立思考,培育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程的认同度,同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突破课程限制,进行开放性、质疑性学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发挥初中历史课程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综合素质教育与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融入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课堂中,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完善自我品德,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吕仲.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与创造性思维[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0,6:224
  [2]方俊田.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1:117
其他文献
【摘要】听力训练是一项长期的教学要求,听力能力的提高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也并非课文教材加一些辅助材料就能解决。但不断摸索听力教学规律,扎扎实实在时间、措施和训练上得到保证,就能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进步,基本上能够达到教学大纲和素质教育对高中生听力教学的要求。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给自己创造一个“疯狂英语”的环境,那么一定能在未来高考英语听力中取得较好成绩。  【关键词】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听力训练;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来自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学界、企业界、新闻界和外交领域的朋友齐聚北京,参加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2011~2012年中国经济年会,探讨世
通过国内外关于治理内涵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基于国家整体性视角的政府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主导性治理范式.基于共有价值观与制度建构结合的价值-制
把熔铸工商文化品牌作为无锡城市品牌建设的一个基本定位,不仅切合无锡城市的历史过程,而且能够引领无锡现实和未来的发展;不仅对外树立鲜明的个性形象,而且有利于锻造内在的
摘要 一般来讲,高职毕业班学生进入大三,就属于“毕业季”了,这期间,对学校管理来讲,教育、引导和沟通就有了难度。因为毕业生要找工作,实习就业,还要完成学校未完成的学习任务。学生管理难以顺利开展,直至毕业。本文主要从高职毕业班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前,实习期间,以及实习后期的管理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了学生实习期间如何跟踪管理;实习后期如何做好通知的传达与协调等工作;作为毕业生的直接管理者,辅导员又该如何解决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7月1日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近年来,社会公共设施不断地完善.但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对市政基础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城市道路施工项目越来越多.为了保证道路质量,就要做好市政道路排水工作.对
摘要:为了使科学发展观思想在安徽全面落实,本文对安徽城市的科学发展观状况尝试了定量评价。文章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出发,构建了安徽城市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模型对这一指标体系进行了评价,得出的结果对安徽各个城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指标体系;主成分分析评价;安徽城市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学术界从不同的方面对科学发
身着黑色西装外套,胸前别着一枚醒目的红底党徽,洁白的衬衣领口端正地系着一条红色领带.如此庄重的着装,是一位88岁耄耋之人对改革开放40周年的致敬.rn这位老人名叫谢高华,他
期刊
今天,信息已经全面实现社会化,而在经济社会中的信息也已经全面情报化。情报的管理和应用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行业、组织和个人软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成为各行各业投资、运营、竞争乃至生存的核心决定性因素。但是由于社会基础落后、人口众多、面临国际环境严峻以及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先天性差距等原因,我国的软科学实力仍然严重不足,在管理技术、信息技术领域的差距尤为明显。时至今日,我国很多企业的信息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