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巨人族与亚特兰蒂斯文明之谜

来源 :奥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bingguixue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记者布鲁斯·芬顿对古代文明怀有极大兴趣,他于2014年2月亲自率领探险队进行实地考察后认为:“南美洲厄瓜多尔人迹罕至的亚马逊丛林中,真实存在着可能由传说中的巨人建造的史前巨石遗迹!”
  据悉,此巨石遗迹位于厄瓜多尔中部,苍郁茂密的丛林深处。该处是亚马逊河的发源地——险峻的安第斯山脉山区的热带雨林地带。
  芬顿认定遗迹处在茂密的草木之下的主要原因就是,该构造物是由石材细致拼接组成的斜面状石壁,倾斜角度大约在60度左右,宽度和高度均在80米左右,似乎属于巨大神殿构造物的侧面部分。而在遗迹的周围还发现了许多人工制作的工艺品,如仿雄壮的男性生殖器、丰满的女神等制作的雕刻品,以及用途不明、穿透了岩石表面的圆形孔洞等。
  最令人感兴趣的是,这一巨石遗迹以及石造的工艺品,与玛雅、阿兹特克、印加等曾在拉丁美洲(中南美)繁荣一时的古代文明的产物竟毫无共同点。不仅如此,芬顿还指出,这些石造工艺品尺寸异常巨大,与平均身高在150厘米的中南美原住民(拉美印第安人)的体格完全不符,它们更像是属于身高数米的巨人们。
  更奇怪的是,根据芬顿的调查,附近的原住民部落十分畏惧这一丛林,从来没有过进入雨林定居的记录。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原住民部落之间世代口耳相传的传说:上古时期曾在此处建造城市的神秘巨人族堕落成为邪恶的怪兽,他们抓捕人类当做供奉邪恶之神的祭品,食人肉,饮人血。最终,巨人族虽遭到天谴而灭亡,但是这些邪恶死灵直至今日都在守护着这片土地,擅闯此地者会遭到诅咒。原住民们坚信确有此事,故而对此地一直怀有畏惧之心。
  根据芬顿的推论,由于遗迹周围没有出土过任何一件土器、陶器,巨人族文化的鼎盛时期应该是在中南美地区开始使用土器、陶器以前,即可以追溯到至少公元前4200年到公元前900年左右。
神殿构造物的斜面部分,由接面紧密相连的石材组建而成。

  那么,上古时期真的存在捕食人类的邪恶巨人族吗?世界各地出土的巨人骨骼化石以及各种传说,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至少在上古时期,我们人类曾与“巨型人类”共存于这个地球上,他们与我们共同生活、相互交流,甚至彼此战斗。
  神话、《圣经》中关于巨人族的记录
  神话故事中食人神明的传说
  希腊神话中有一些关于食人的传说。
  比如统率巨神族提坦的大地之神克洛诺斯,他推翻了自己的父亲天神乌拉诺斯的统治后将其流放。因为担心将来自己的孩子在成年后也会背叛自己,所以每当自己的妻子瑞亚怀孕时他都会守在妻子身边,每个孩子刚一出生就会立刻被他吃掉。瑞亚虽然不敢忤逆自己的丈夫,但是在她生下最后一个孩子时,她用布裹住一块石头谎称这是新生的婴儿,克洛诺斯将石头一口吞下肚里。瑞亚终于保护了自己的孩子。
出土的巨型锤子,锤子的尺寸只有巨人才能使用。
可能是巨人族的维纳斯像,具有艺术性的雕刻品。

  靠着母亲的庇护而安全长大的小儿子,成长为万能的最高神明、支配全宇宙的主神宙斯。最后,当宙斯推翻自己的父亲克洛诺斯时,逼他吐出了自己被吞食的兄弟们。
  除了克洛诺斯,其他的提坦巨神们似乎也嗜好吞食人肉。比如在酒神狄俄尼索斯还是婴儿的时候,提坦巨神们觉得他非常美味,便将其大卸八块后吞食下去。而心生不忍的雅典娜女神悄悄偷走了他的心脏,宙斯利用这颗心脏又使狄俄尼索斯复活了。
  可以说,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是史前人类凭借着与生俱来的丰富想象力,将实际生活中的所闻所见所感,假托于自然界之中,并不断重合交融,描绘出的一套有关人与自然、人与神的波澜壮阔的传说体系。
绘于古希腊的双耳尖底瓶上的奥德修斯击溃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

  在接下来介绍的希腊神话体系中,作为主角登场的是曾真实存在于史前文明中的 “巨人族”。他们在体型上远远超过普通人类。人类将有关他们的故事代代相传。
  奥德修斯的食人巨人遭遇
  奥德修斯是希腊神话中足智多谋的英雄,他曾献“特洛伊木马”计,指导希腊联军在特洛伊之战中取得胜利。据说著名的奥德修斯也曾遭遇过食人巨人的袭击。战争之后,他原本计划经海路荣归故里,但在回国途中遭遇大暴风雨、海怪的袭击,又战胜了魔女、海妖的诱惑,历经12磨难后终于回到故土,而其中有两次磨难都与食人巨人有关。
  人类英雄奥德修斯的船队在返乡途中为了进行补给却不幸停靠在独眼巨人族库克罗普斯居住的岛上。由于派出去侦查的两个部下迟迟未归,奥德修斯便带领搜索队上岸寻找,不料遭到了独眼巨人们的袭击,独眼巨人将船队的人悉数捕获后监禁在他们居住的洞窟内。
希腊神话中袭击奥德修斯船队的食人巨人族
美国俄亥俄州奇利科西出土的巨人骨骼化石

  洞窟的主人——巨人波吕斐摩斯硬生生地捏碎了奥德修斯两个部下的头,并扯掉他们的手足后吞噬殆尽。瞥见这一切的奥德修斯寻机将波吕斐摩斯灌醉,眼见波吕斐摩斯醉倒,奥德修斯挖出波吕斐摩斯的眼珠使他无法移动,并带领幸存的部下侥幸逃出洞窟,返回船上。
  然而与食人巨人族的遭遇则更为惨烈。奥德修斯的船队因海面无风无浪而无法移动,只能靠人力划动帆船前行,最终全员精疲力竭。
  奥德修斯为让部下们休息一下,便将船停泊在附近的一处岛屿。由于海湾处过于狭窄,他只能让部下的船进入宁静的岛内,然后将自己的主船停靠在波涛汹涌的岛外。接着,他们突然遭遇了食人巨人族的袭击。巨人们投掷石块破坏了船体,用长矛刺穿惊慌逃窜的部下并当场将被抓住的部下撕扯吞食。在岛外的奥德修斯目睹自己的伙伴被残杀却无力营救,只能趁着剩下的人还未遇袭前仓皇逃离巨人岛。
  若对手是与自己一样的人类,或许还能运用谋略战术奋力一搏,然而当对手是身躯强壮、力大残暴的巨人族时,就连传说中神勇的奥德修斯也无力抵抗。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巨人公园发掘出的巨人骨骼化石

  《旧约》中关于巨人的记述
  作为特定宗教圣典的《圣经》中也包含了诸多神话性质的元素,尤其是《旧约圣经》中曾多次出现各种巨人族的典故,这一点与古希腊神话极为相似。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撒母耳记》中出现的非利士的巨人战士歌利亚了:公元前10世纪,还是牧羊人的少年——古以色列王大卫,用投石器将高达2.9米的巨人歌利亚打晕后,用巨人的刀取其首级。也有传说称非利士人本身就是巨人族。
  在大卫王朝前3个世纪,以色列人(犹太人)在摩西的引导下逃离了埃及的奴役,前往上帝赐予的圣地迦南(现巴勒斯坦)。但不知为何,他们在旷野漂流了整整一个世代的光阴(40年)(《出埃及记》)。
  由摩西派出侦察迦南情况的密探们一致带回消息说“强壮的巨人族建造了坚固的城墙,我们毫无胜算”。巨人族分为了迦南人、亚衲人、何利人、阿摩利人等诸多部落。
  巨人文明和巨人英雄传说
  巨人传说可以追溯到人类最古老的文明时期
  关于巨人的神话传说当然不是希腊神话或者《圣经》的专利。纵观历史,早在希腊神话和《圣经》形成系统化以前,人类先祖间就已经流传着这些传说了。
浮雕画中与怪物一般巨大的阿努那奇神族是巨人吗?
苏美尔时代的浮雕:乌塔那匹兹姆的方舟。

  公元前4000年左右崛起的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文明,被认为是最古老的人类文明,其用楔形文字记载的泥版文书中,有关苏美尔神话的记载可以说是巨人传说的原型。
  苏美尔神话中最早出现的神明是阿努纳奇人,意思为天空神阿努的“尊贵的后代”。在苏美尔文明后的阿卡德王朝、亚述、巴比伦尼亚等的神话中,作为兄妹的天空神“阿努”和大地母神“奇”交合后生下的后代就是“阿努纳奇”。
  “阿努纳奇”通常都被描述为“伟大的神明”,原本是因为他们的身躯巨大,后世则渐渐演变成“阿努纳奇”,等同于巨人的说法。
  美索不达米亚在希腊语中原意是指“两河之间的(或者两个以上)地区”,即现在的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两大河流和其支流交汇组成的富饶流域。这片至少形成于上古时代的肥沃冲积平原,无疑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繁衍、发祥文明的土地。
发现浮雕的格鲁吉纳多尔遗迹的神殿遗址

  不管是从人类学还是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苏美尔人的民族起源及其系统都是未解之谜,我们不知道他们从何处来、如何创造出人类最早的文明、最终又去向何处。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确:后来的阿卡德人、亚述人、巴比伦尼亚人,都不是苏美尔人。
  “大洪水”后的巨人英雄传说
  在苏美尔神话中,身为下级神明的伊吉吉族群侍奉着神族,由于不堪忍受繁重的灌溉、汲水等劳动任务,最终发起了反叛上级神明的战争。
  阿努纳奇不得已将自己的血滴入土地造出人类来承担劳作。与《旧约圣经》开篇的《创世纪》中亚当与夏娃的诞生极其相似,虽非偶然,但是显然《创世纪》较之要晚了数千年之久。“亚当”一词在希伯来语中原意有“土”“人”两个意思,“夏娃”一词代表“生者”即“生命”之意。
发掘出了刻有巨人践踏人类图案的浮雕

  此外苏美尔用语与后来的阿卡德人的用语不同,苏美尔人称自己为“sag-gi-ga”(黑头发的人),称其居住的土地为 “ki-en-gir”(圣明的君主之地)。
  Giga与Igigi相似,都可以理解为用土和血创造的人类。Gir指的是伊吉吉民族侍奉的阿努纳奇神族的话,一切就合乎道理了。
  然而这个由阿努纳奇人支配的土地,被一场类似诺亚大洪水的“乌塔那匹兹姆大洪水”所冲毁。大洪水之后崛起的苏美尔新文明孕育出了高贵的半神半人巨人英雄——乌鲁克城第一王朝的传说中的吉加美士,意为“祖先是英雄”。他的父亲是前代的君主,母亲是女神利马特,虽然他是半神半人,但他的名字也真实地被记录在苏美尔君王名册上。
怀抱狮子的半神半人英雄吉加美士

  吉加美士因为建造了乌鲁克城无懈可击的防御系统而被世人所称赞。他去世后被神格化,在许多神话传说中以超级英雄的形象出现。大部分吉加美士的雕像都是他将狮子像小狗一样抱在怀里的姿态,强调了他的伟岸和巨人一般的体格。
  有人认为,如今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伊拉克,其国名与乌鲁克也有所关联。2012年在伊拉克地区就曾出土了数具疑为尼非订的巨人骸骨。
  从史前遗迹中发掘出的巨人骸骨
  2012年7月19日,伊拉克AK报社(现库尔德国际通讯社)发表了一篇在人类学和考古学方面都引发重大关注的报道。据伊拉克政府库尔德地区考古部门的新闻发言人穆罕默德·阿里称:“我们从我国北部的史前墓葬遗迹中成功发掘出了至少4具身高超过3米的巨人骸骨化石!我们断定,这些化石的年代最起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左右。”
  这一重大发现地位于该国基尔库克省的丘陵地带。这位发言人称,这支主要由当地库尔德人组成的考古发掘调查队,在开始进行发掘作业后约一个半月内,陆续发现了不少巨人化石。
根据“厄瓜多尔巨人”实际大小复原的模型

  与巨人骸骨一起被发现的,还有壶、盘子等许多雕刻了图案的陶土器。看到这些照片的美国、土耳其、约旦等国的考古学家们均推断,这些古物的制作年代应该是在公元前4500年以前,即苏美尔文明兴盛的时期。
  2个半月以后,即2012年9月中旬,在伊拉克最北端埃尔比勒省东部的格鲁吉纳多尔遗迹中,发现了十余件可能属于公元前5000年前的史前文物。
  9月26日,在埃尔比勒省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考古局的新闻发言人海达尔·哈桑首次公布了发掘工作的成果。“出土古迹的地层年代可能跨越了数千年之久,最近的年代可能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亚述时期,共计出土了约16件马、羊、狗等动物的土偶。其中年代最为久远的陶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500年左右,在砖砌的墙壁和土制结构物上还能够看到其产业发展的痕迹。”
  据悉,在神殿遗址中还发现了一处精巧的石雕壁画,这幅壁画上雕刻着巨人践踏人类的情景。
  世界各地都发掘出巨人骸骨
  进行科学鉴定的巨人化石
  虽然从远古时代、中世纪时期都有很多文献记录称发现或者出土了疑似尼非订或者巨人的骸骨,但是我们也不能全盘相信。(注:尼非订:Nephilim,《圣经》中指神的儿子们与人的女儿们的后代、看守天使与人类所生的巨人天使与人类所生的巨人族,字面意义是“堕落者”。)
秘鲁帕拉卡斯文化墓葬遗址出土的红发头骨(图左),与普通人类的头骨(图右)尺寸差异明显。
残存有红色头发的帕拉卡斯头骨

  在中世纪的欧洲,曾偶然出土过古生代两栖生物的化石,由于化石与人类身材大小类似,故而被认为是死于诺亚大洪水的罪孽深重的人类骸骨化石。而发掘出的化石骸骨究竟是否属于人类?有关这个问题的科学性鉴定直到19世纪后半叶进化论诞生,生物学、人类学渐成体系后才成为可能。
  上世纪60年代,厄瓜多尔靠近秘鲁国境的洛哈发现了异常巨大的人类骨骼化石遗迹,虽然等待了半个世纪之久,但最后终于对其进行了科学分析。
  1964年,洛哈境内遭遇山崩,灾害现场露出了巨大的化石骸骨残片。当地居民根据直觉认为这些骸骨残片属于远古时期的巨人,便向智虑深远的卡尔罗萨·巴卡神父求助。当时年轻的圣职者巴卡神父正在走访厄瓜多尔各地的医院,听闻发现骸骨残片的地方在当地被称为神明的墓地,于是他决定先自行保管。
  巴卡神父于1999年去世,此后奥地利著名超自然作家、研究者克劳斯·多纳继承了他的遗志。多纳为了能在本国举办的《未解之谜》博览会上展出这些骸骨,费尽周折终于说服了医学界和解剖学界的七位学者对他所保管的7件骨骼残片化石进行了鉴定。结果令人震惊!这7片化石骸骨或是踵骨或是頭后骨,均来自人体不同部位,虽然大小不一,但都有普通尺寸的7倍之大!   多纳认为,这些化石骸骨的主人身高足足超过人类平均身高4倍以上,是身高约7.6米的超级巨人!
  令人遗憾的是,化石骸骨的年代过于久远,无法采集DNA样本。但是多纳正在计划通过一些年代测定法推算出骨骼残片的主人生活的年代。而此前,瑞士著名的宇宙考古学家埃利希·冯·丹尼肯,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人类学者艾利克斯·帕特尼根据巨人骨骼残片的分析数据,全力复原制作出了“厄瓜多尔巨人”实体大小的骨架。
  这副巨大的骨架模型目前作为特别展品,在位于瑞士因特拉肯的“神秘公园”的大厅正中央展出,而公园的经营者就是埃利希·冯·丹尼肯。
  接受DNA分析的“尼非订长头骨”
  据说,2014年2月已经成功对“尼非订长头骨”进行了DNA分析。秘鲁的帕拉卡斯文化属于印加文明前的安第斯文明形成期,即通常所说的前印加文化。由于曾经发掘出大量形状尺寸异于普通头骨的头骨群,故而在南美考古学界将其称为“帕拉卡斯头骨”。
  1928年,秘鲁的考古学界先驱者胡里奥·塞特尤发现了一个约3000年前的帕拉卡斯文化墓葬地,这一墓葬地可能属于当时的贵族或神官阶级,从此处共计发掘出了大约300余个帕拉卡斯头骨。
  不可思议的是,与正常头骨相比,发掘出的头骨尺寸要大出约24-40%,重量也多出约60%以上。由于当地气候干燥,有的头骨上还保留有红色的头发或者头皮。
  若是根据头骨的尺寸推断帕拉卡斯统治阶级的平均身高,其身高在2-2.6米左右,也就是说他们都是有着长头骨的巨人族。
  原本这一发现将引发对达尔文物种进化论强有力的质疑,并将引起生物学界、人类学界以及考古界的轩然大波,但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并未发生。包括作为发现者的尤塞特本人,整个传统考古学界都并未向外界透露任何信息。自此,国立以及公立博物馆的展品中,仅是将部分样品与其他古文化头盖骨共同展出,而其余的大量巨型头骨都被隐秘地收藏于某处。
  进入21世纪,人们将这些“帕拉卡斯头骨”与“尼非订的存在”联系在一起,居住在秘鲁的美籍作家、古代文明研究者布拉依安·法斯塔将其命名为“尼非订长头骨”。
  法斯塔曾读过一份2010年来自德国某研究团队的相关报告。该报告中,研究者们通过对著名的纳斯卡文明,以及邻近的巴拉斯卡文明中出土的头盖骨进行DNA比对,发现目前居住在秘鲁当地的任何人种,均与上述文明无遗传关系。
  2012年,法斯塔来到巴拉斯卡当地,与一位经营“巴拉斯卡历史博物馆”的考古爱好者——地方史学家霍安·纳瓦罗相爱。在这家很小的私立博物馆内,仅帕拉卡斯头盖骨便有35副。在他的劝说下,纳瓦罗提供了5副巴斯卡头骨,以及一些头骨残片、毛发、牙齿、皮肤等共计10个部分标本。
  法斯塔利用其古文明研究者的身份,联系到了居住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遗传学者梅尔巴·凯彻姆,委托其对这些标本进行DNA分析。
  帕拉卡斯长头骨属于新型人种?
  凯彻姆的分析报告虽然只是初步调查,但其结果已经远超法斯塔的最初预计。从名为3A号样本中提取到的线粒体DNA,是目前人类、灵长类生物乃至整个动物界中都未曾发现过的。这表明帕拉卡斯古人出现了多种未知的基因变异。
  法斯塔围绕这一调查结果声称:“通过对3A号样本中线粒体DNA的研究,我们推断,如果这些突发变异都衍化成了适当的身体机能性,那么我们目前所研究的对象,是不同于智人、甚至已经灭绝的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1000万年前有别于智人的新种群,2008年在俄罗斯发现)的全新人类种群。”
“巨人手指”的木乃伊长约38厘米

  同时,法斯塔和他的研究伙伴还对帕拉卡斯长头骨进行了解剖学分析,发现了至少5处新种人类的特征。
  由于其中3处未得到专家的认可,因而只对外公布了两处特征。
  其一,头颅后部存在两个小孔。其位置垂直于后头骨与顶骨的接缝处。据推断,这类似于我们现代人类下颚骨两侧连接部分血管和神经的小孔,它们都有着相同的作用。
  其二,也是最大的不同之处:现代人类都有左右两块顶骨,而这些头骨仅有一块巨大的顶骨覆盖住整个头顶。
  此外,法斯塔认为帕拉卡斯长头骨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头骨。他提出:虽然统治阶层推崇长头骨的习俗,在埃及、美拉尼西亚的瓦努阿图、地中海的马耳他、墨西哥的奥尔梅克等文化中都有体现,但其中多数都是在婴幼儿时期通过木板绑定头部的方式,人为地后天塑造而成。而帕拉卡斯文化中,统治阶层的长头骨是一种常态,这是由他们所具备的新型人类的遗传基因决定的。
  法斯塔列举了帕拉卡斯文化圈中另一发现了长头骨的纳斯卡文明,提出了新的假设:纳斯卡谷地巨画最初的绘制者正是帕拉卡斯人。他还提到秘鲁的萨克塞华曼、奥扬泰坦博,以及玻利维亚的蒂瓦纳科,都有着充满谜团的精美巨石建筑,这也是它们共同的特征。
  从这一点来考虑,不由让人想到,在远离南美大陆的南太平洋上有一座“复活岛”,这座小岛也有与萨克塞华曼相似的巨石遗迹。带着红色帽子的复活岛石像一直为人所熟知,但也许石像头顶的并非是真正的帽子,而是代表了红色的头发。
  16世纪的西班牙殖民者佩德罗·西艾萨·德莱昂,曾在他所著的编年史中,记载了关于“南美巨人起源”的古老印加传说,这也暗示了复活岛上曾有巨人族登陆的可能性。
“巨人谷”里挖掘出的巨人骨骼化石
  锡特卡在古派尤特语里,是“食用灯芯草”的意思。据说,红发巨人们乘坐着用灯芯草编制而成的船只,从遥远的小岛横穿大海而来。
  在派尤特人的传说中,红发巨人虽然数量稀少,但性情野蛮残暴,当他们没有食物的时候便会袭击当地原住民,甚至将其吃掉。因此,派尤特人在最初见到红发巨人后,便立刻与其陷入了交战状态。
  而当时正值最后一次冰川期,内华达州北部附近有着广阔的水域,红发巨人巧妙地利用灯芯草做成的木筏,从湖面向派尤特人发动了袭击,在遭到反击之后又利用湖面逃之夭夭。
  这样的游击战持续了数年之久,为其所害的整个古印第安部落最终联合起来,决意一举消灭红发巨人族。
  再强大的巨人也会寡不敌众,部落联合军一旦发现其踪迹便毫不犹豫地实施歼灭,最后,少数残存的红发巨人被追赶至山林的洞穴之中。部落联合军在洞穴的入口引燃了大量柴火,被烟雾驱赶出来的巨人们,被漫天的箭雨射杀,而坚守在洞穴内的巨人要么被大火烧死,要么窒息而亡。
  至此,“古印第安的史前巨人战争”宣告结束,各个部落又回归到往日的平静生活中。而几千年后,欧洲的白种人们蜂拥而至。
  历经漫长的岁月,原来的洞窟入口已经坍塌,狭长的缝隙里只有蝙蝠们在穿梭,而再无人类的踪迹。
  1886年,凭借从当地原住民口头传说中掌握的线索,一位矿山工程师找到了该洞穴,由于毗邻拉夫洛克小镇,该洞穴又被称为“拉夫洛克洞穴”。
  在1911年开始进行工业勘探后,人们发现洞穴内有大量的蝙蝠、海鸟等动物粪便形成的化石,并通过放射性碳素检测得出,此处可追溯到公元两千年前,这当中还有许多史前的生活遗迹、石器、武器,甚至木乃伊。
黎巴嫩的巴勒贝克,最近从地下挖掘出的长方体石块。
意大利的阿尔比诺,自古被视为亚特兰蒂斯的遗迹。

  这些木乃伊多数都是普通人身高,但其中也发掘出了2.4米的红发巨人。不过这具“红发巨人”后来被人盗走,从此不知所踪。
  但是,出土的物品中有尺寸是常人两倍的下颚骨、38厘米长的皮质凉鞋、重达90千克的药杵等,显然这些都是适合巨人使用的。
  亚特兰蒂斯是巨人族的文明!?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从古埃及神官处听到关于亚特兰蒂斯的传闻后,首次在自己的作品中向世人介绍了这些传说。
  据记载,统治亚特兰蒂斯岛的是阿特拉斯,而亚特兰蒂斯(阿特拉斯之岛)和大西洋(阿特拉斯之海)的名字均起源于此。阿特拉斯是提坦神之一,由于在提坦之战中战败,被宙斯降罪到世界最西处,用双肩支撑苍天。
  此后,阿特拉斯在世界最西处的 亚特兰蒂斯岛繁衍后代。那么,巨神阿特拉斯的后裔应该也是继承了祖先血统的巨人族吧!他们在亚特兰蒂斯岛上建造理想中的乐园,古希腊神话中的“黄金时代”、《圣经》创世纪篇中“伊甸园”可能都是神化以后的亚特兰蒂斯文明。
  根据柏拉图的观点,理想中的亚特兰蒂斯文明在到达了繁荣的顶点时,终于败给了各种欲望,开始出现腐败和堕落,最终惹怒了天神宙斯。不知为何,柏拉图的记录在此处戛然而止,没有了下文。
  关于亚特兰蒂斯的传说,在《旧约圣经》的《创世纪》中还有更具体的描述:神的孩子们与人类美丽的女子交合,生下了尼非订(巨人族)。神明看到恶在大地蔓延,内心后悔不已,于是制造了大洪水,决心将地上的一切扫除干净。
  正典仅讲述到这里,不过在外典中就明确记载着“尼非订堕落成为食人的巨人族而受到了神明的惩罚”。
  这些传说虽然都是神话,很大程度上都是编造的故事,不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事实。
  在一万数千年前的最后一次冰川期,冰川溶解,海平面急剧上升,引发了世界性的大洪水,这便是神话与现实的惊人相似。
  而此时,巨人一族成功地从即将沉没的亚特兰蒂斯城中逃脱出来,他们为了开辟新的天地,决定分别向北美、南美大陆、欧亚大陆、非洲大陆进发。
  当然,现实中并没有所谓的纸莎草船。即便他们的文明尚属于不知钢铁、塑料为何物的石器时代,但巨人们拥有强健的体魄、先进的土木技术,他们可以利用木头、草木、皮革、树液、砂石等材料建造出巨大的船只,横跨海洋对其来说就不是什么难事。
  就这样,从亚特兰蒂斯逃离出来的巨人一族们,分散到了世界各地,他们与我们现代人类相遇,在经历了短暂的和平相处与交流后,面对气候的急剧变化,一部分巨人身上的原罪冲动觉醒,被难以抑制的兽性所驱使。
  神谴再度降临,巨人一族走向末路。而残存下来的巨人后裔逐渐融入到我们人类群体当中,最终被完全同化。
  但是,在他们曾经散落于世界各地的遗迹中,仍旧有无数的谜团困扰着我们。
  黎巴嫩的巴勒贝克、俄罗斯西伯利亚的绍利亚山、意大利的阿尔比诺、秘鲁的奥扬泰坦博、玻利维亚的蒂瓦纳科等等,这些现代最先进的科技都无法完成的巨石结构,以及那些在恶劣选址环境下完成的绝妙建筑,恐怕都是得益于巨人族的天生怪力,以及与生俱来的土木加工技术吧!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各个教学领域都在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大学英语教学也不例外。情景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具有极强的教学特色,符合现代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求,是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中,笔者通过研究情景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并着重分析了目前大学英语情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希望可以突出大学英语的学科特色,优化英语教学的
生活中,孤独是我们常常要面对的感受。尤其在疫情的影響下,海内外很多人都正在或曾经处在隔离中,孤独感尤为强烈。为此,小编邀请国内心理咨询师谭玉敏(Yumin)谈谈如何理解和面对孤独感。  小编:从您的经验来看,应该怎样理解孤独和独处?  Yumin:孤独是一种情绪,一种感受,当我们觉得无法与别人有进一步联结或深层次交流,害怕别人无法了解真实的自己时,常会产生孤独感。而独处更像是一种生活状态。  有时
大鼠大脑切片中发现短期记忆  据《发现》杂志近日报道,几位神经科学家在大鼠大脑切片中植入了人工记忆。这几位研究者通过用电流刺激啮齿动物的大脑细胞,使它们产生了一些类似记忆的神经细胞活动,这些记忆会存在10秒左右时间。  这是研究者第一次在没有大脑的情况下创造了记忆。这些研究人员分别刺激了大脑切片上四个不同的位置,然后报告切片上的三种不同的细胞对电流刺激的反应。当四种刺激按照不同的顺序出现的时候,神
孩子的“出格”行为其实也许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要善于将孩子的好奇化为动力,并引导孩子利用好学习资源。    3个月前,12岁的女儿要用我的QQ号申请一个QQ群。说她和同学上网时间短,QQ等级不够,不能建群。我听了直皱眉头,现在的孩子真是什么新鲜赶什么,有心拒绝吧,她找她的哥哥姐姐一样办得到,还不如我答应她,至少落个亲子的好名声。就这样,几分钟以后,女儿的QQ群就开张了,她在六年级3班,所以将群
网站Wikileaks公布9.2万份据说是美军和联军在阿富汗作战的“绝密日记”,网站创办人声称这些日记“极其震撼”。影响足以和揭露美国不能战胜越战的报道相提并论。各大媒体多参照上述观点,认为奥巴马的外交政策因而备受压力。其实,日记没有提供任何新信息,只是再次提醒了巴基斯坦并非美国反恐忠诚盟友的现实,英国更直接抨击巴国“出口恐怖主义”,令巴基斯坦再次受到外交压力。巴国总统扎尔达里刚访问英国,部分原因
刘尊永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金典糖尿病医院院长。我国第一部《糖尿病综合防治规划纲要》起草人。任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未来研究会医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慈善国际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CIFC糖尿病国际合作指导中心副主任、中国老年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糖尿病综合防治办公室主任、卫生部糖尿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糖尿病协会理事
【摘要】要想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当学生开启阅读之门,他就会爱上书籍,就会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关键词】低年级;课外阅读;趣味性;科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正如庄子所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要想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
2016年3月,注册制改革被提上议事日程。  2018年11月,科创板改革正式启动。  资本市场前景可期,但现实中必须如履薄冰。  两个迥异于以往的宏观背景,是看待当下市场的认知基石:  一是中国自身经济转型正愈发急迫。  在经济的快速上升期,国有银行信贷宽松,实体经济可以从不同层次的融资体系中获取资金,资本市场并不具备系统重要性。但在經济放缓期,银行信贷收紧,作为实体经济尤其是“保就业”根基的中
王璐琪(右)与姐姐王超男  王家有女,姐姐是聪颖勤奋的“学霸”,前途无量;妹妹是两次被退学的“问题少女”,叛逆倔强。本以为会永远活在姐姐的阴影下,然而姐姐的命运并未如期似锦,她高考失利,考研失败,感情一再受挫,梦断情殇,几度癫狂。姐姐的青春如同一卷悲壮史诗,噗噗抖搂在妹妹的心上,她读懂了姐姐,长大了,重新出发,守护姐姐从青春的泥潭里揭竿而起。最终,姐姐考取北京大学研究生,收获幸福婚姻,妹妹成为著名
一位专家说:“细节,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准,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对细节的处理,堪称衡量教师专业素养的标志。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细节,从中反思和品味,就不难发现这些细节所蕴涵的深刻的本质问题。    一、关注教学细节,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  许多教学细节过去并不是受到了每一位教师的重视,也没有系统的理论对它们的必要性和规范性予以深入地探讨。但自从新课程教学改革开始,教师对待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