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学生和教材是课堂教学中的三个重要因素,教材是相对静止的,需要教师通过教学彰显其生命力,因而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素养、精神状态往往决定着课堂的教学效果。但我们也决不能忽视学生这一因素,学生以什么样的知识基础、情感态度投入学习活动,显然也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实际效果。常听到教师这样抱怨:“这节课真闷,学生一点儿也不配合。”“学生怎么就说不到点上呢?”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告诉我,这是因为教师过多地关注了自己所设计的严谨的教学流程,过多地关注了一帆风顺的知识传授,过多地关注了一些形式的东西,而忽略了学生这个有生命的个体。要实现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关注学生,关注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发展。
一、高效课堂,学生精神饱满,气氛活跃
一位教师参加一次赛课活动,执教的《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被安排在下午的第四节课。接到这个通知,这位教师产生了恐慌。这个时间,学生肚子一定都饿得咕咕叫,迫不及待地想回到家中享受美味的饭菜,哪还有心思投入到学习中去呢?即使教师你再激情澎湃,没有了学生的热情参与,课堂哪会活跃、有效呢?一番冥思苦想后,她有了主意:让学生在课前品尝几个又酸又甜的杨梅。这样,一来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好让他们有饱满的精神投入学习;二来也正好可以结合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感受杨梅的特点——杨梅果圆圆的、鲜红鲜红的,还有刺,尝一下,酸酸的、甜甜的。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是成功的。
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中,教师也一定要重视并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心理,使他们表现出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乐于表达的良好的情绪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利于学生充分激活潜能、提高效率。可以创设一些生动的情境,把枯燥的语文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刺激物;开展一些小比赛,让课堂氛围轻松活泼,又不失紧张;善于用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鼓励性的话语给学生多一些肯定、激励,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学习的幸福和生命的尊严。
二、高效课堂,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
有效的语文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状态和学习需求,使教学落实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过分追求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认为在教学中如果不采用这种方式,那就违背了新课程的理念。事实上,探究性学习并不能完全取代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我们应该把两者有机结合,在各个不同的教学内容中选取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达到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时,由于学生已有了秦兵马俑的有关基础知识,可让学生课前先预习,教学时让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后,直接提问:你从课文中获得了有关秦兵马俑的哪些信息?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课文告诉了我们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简练的语言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得一清二楚,用时很少,学生又很自然地在头脑中建构起了作者是从三个方面来向我们介绍秦兵马俑的。
三、高效课堂,学生思维发展,智慧闪烁
《天鹅的故事》描写老天鹅破冰时用了这样一个比喻:“像石头似的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我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心目中,天鹅是非常美丽、高雅的,现在把它比喻成石头,你们认为恰当吗?学生想法不一。我继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比喻。学生逐渐感受到老天鹅竭尽全力,是多么的勇敢、无私。如此的引导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老天鹅的精神也震撼了学生的心灵。
又如:《船长》一课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教师问:看着这一情景,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学生纷纷将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出来:哈尔威船长,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况,你却如此镇定,将60人成功救出,而你自己却牺牲了,你是这艘船上最伟大的人!哈尔威船长,你虽然沉入了深渊,但你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此时的课堂,文本流淌出的情感在学生的心灵里蔓延,学生在自己独特的心理世界里自由翱翔,收到了意犹未尽的艺术效果。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一个放飞思维的空间,在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中,在思想与思想的交流中,师生像沐浴阳光一样享受着智慧教育,使课堂充满智慧的灵光。这样,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创新等能力得到了培养和训练,智慧的火花在语文课堂上不断闪烁,这才是真正有效的语文学习。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把学生放在心里,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
(责编钟岚)
一、高效课堂,学生精神饱满,气氛活跃
一位教师参加一次赛课活动,执教的《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被安排在下午的第四节课。接到这个通知,这位教师产生了恐慌。这个时间,学生肚子一定都饿得咕咕叫,迫不及待地想回到家中享受美味的饭菜,哪还有心思投入到学习中去呢?即使教师你再激情澎湃,没有了学生的热情参与,课堂哪会活跃、有效呢?一番冥思苦想后,她有了主意:让学生在课前品尝几个又酸又甜的杨梅。这样,一来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好让他们有饱满的精神投入学习;二来也正好可以结合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感受杨梅的特点——杨梅果圆圆的、鲜红鲜红的,还有刺,尝一下,酸酸的、甜甜的。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是成功的。
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中,教师也一定要重视并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心理,使他们表现出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乐于表达的良好的情绪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利于学生充分激活潜能、提高效率。可以创设一些生动的情境,把枯燥的语文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刺激物;开展一些小比赛,让课堂氛围轻松活泼,又不失紧张;善于用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鼓励性的话语给学生多一些肯定、激励,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学习的幸福和生命的尊严。
二、高效课堂,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
有效的语文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状态和学习需求,使教学落实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过分追求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认为在教学中如果不采用这种方式,那就违背了新课程的理念。事实上,探究性学习并不能完全取代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我们应该把两者有机结合,在各个不同的教学内容中选取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达到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时,由于学生已有了秦兵马俑的有关基础知识,可让学生课前先预习,教学时让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后,直接提问:你从课文中获得了有关秦兵马俑的哪些信息?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课文告诉了我们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简练的语言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得一清二楚,用时很少,学生又很自然地在头脑中建构起了作者是从三个方面来向我们介绍秦兵马俑的。
三、高效课堂,学生思维发展,智慧闪烁
《天鹅的故事》描写老天鹅破冰时用了这样一个比喻:“像石头似的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我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心目中,天鹅是非常美丽、高雅的,现在把它比喻成石头,你们认为恰当吗?学生想法不一。我继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比喻。学生逐渐感受到老天鹅竭尽全力,是多么的勇敢、无私。如此的引导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老天鹅的精神也震撼了学生的心灵。
又如:《船长》一课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教师问:看着这一情景,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学生纷纷将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出来:哈尔威船长,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况,你却如此镇定,将60人成功救出,而你自己却牺牲了,你是这艘船上最伟大的人!哈尔威船长,你虽然沉入了深渊,但你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此时的课堂,文本流淌出的情感在学生的心灵里蔓延,学生在自己独特的心理世界里自由翱翔,收到了意犹未尽的艺术效果。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一个放飞思维的空间,在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中,在思想与思想的交流中,师生像沐浴阳光一样享受着智慧教育,使课堂充满智慧的灵光。这样,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创新等能力得到了培养和训练,智慧的火花在语文课堂上不断闪烁,这才是真正有效的语文学习。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把学生放在心里,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