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計算回報 李嘉誠因利「西移」

来源 :台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rdpine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最近的新聞有很多,但是如下幾條新聞看似無關,其實又緊密相聯。
  一是反對派持續積極推動的「占中」行動;
  二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及駐港特派員公署不停地「警告」美國駐港總領事;
  三是上海實施自由貿易區;
  四是李嘉誠開始「資產大轉移」,決定「遠離」香港。8月1日,和記黃埔有限公司(簡稱「和黃」)最新公佈的中期業績證明,李嘉誠的投資重心仍在不斷西移。
  李嘉誠決定「遠離」香港,並非無跡可尋。
  2013年3月,香港多個社會團體抗議,要求政府創設「李嘉誠稅」,通過財富再分配解決香港貧富懸殊的問題。有消息稱,這正是李嘉誠近年來加大海外投資的原因,樹大招風,引起社會仇富很正常。既然大家不願意看到他壟斷香港,那他就去歐洲、去北美等地投資。
  長江基建集團董事總經理甘慶林公開表示:「英國擁有良好的營商環境、完善和成熟的法律、財務及受規管業務制度,集團視英國為最理想的投資地點之一。」
  甘慶林的講話不失為對李嘉誠「西移」的重要注解。狹小的香港公用事業已經被瓜分殆盡,高燒的房價很可能在未來某一天突然崩盤。上述多項資訊背後隱藏的香港未來的不穩定因素,勢必給香港投資環境帶來變數和政治風險。
  李嘉誠追求投資回報
  投資環境直接影響投資利益。中國銀盛財富管理首席策略師郭家耀說:「商人永遠只會看重投資的回報率,香港盈利增長緩慢受制於過度競爭、人工和租金成本飆升等多重因素。歐洲經濟低迷,資產價格處於歷史低位,李嘉誠已逐漸將投資重心西移。」
  根據和黃提供的資料,自2010年以來,長和系總共在香港和中國大陸以外完成了10筆收購,涉及金額約1445億港元,其中,歐洲地區占比高達97.1%。
  2010年歐洲業務稅前利潤(EBIT)占集團EBIT總額僅17%,香港占比30%,大陸以28%位居次席。而截至2013年6月30日,歐洲EBIT占比已升至31%,香港和大陸分別降至17%和18%。若扣除資產折舊,歐洲上半年EBITDA錄得158億港元,是香港的2.4倍。
  再以資本開支為例,和黃前6個月共計支出110億港元,投到歐洲地區的就有76億港元,占比高達69%。期內,香港與大陸合共14.3億港元,甚至還不如亞洲其他地區的開支(20億港元)。
  若計算資產和負債,歐洲總資產為3 5 1 6億港元,占比44.5%。單一歐洲3集團負債累計1251億港元,若加上基建、港口和零售業務,歐洲債務總量超過集團總負債的一半。
  郭家耀分析,資本開支的高低決定了公司資源投放的優先順序,這已充分說明了李嘉誠「移戀」歐洲的原因。
其他文献
【條文內容】  勞務派遣暫行規定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範勞務派遣,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係和諧穩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以下簡稱勞動合同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定。  律師解讀  本條沿用勞動合同法第一條,明確立法目的是規範勞務派遣,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促使勞動關係和諧穩定,以勞動者利益為
期刊
有人说,曾經有三個蘋果改變世界:夏娃的蘋果讓人有了道德,牛頓的蘋果讓人有了科學,而喬布斯的蘋果讓人有了生活。然而,喬布斯最傑出的作品絕不是iPhone,也不是iPad,而是APP!  根據蘋果2013年的數據統計,每個iPhone用戶每月平均在App Store上下載10.2個應用。另一個相關的數據是,App Store上的應用數量接近60萬個。  而在現實中,短短幾年間APP手機應用如旋風般席捲
期刊
2014兩岸人力發展的新趨勢有哪些?筆者就藉著開春的第一篇文章, 跟大家分享我在兩岸人才市場第一線的觀察——「2014年兩岸人力資源市場發展十大趨勢」,具體內容如下:  一、台灣人到大陸工作年輕化  台灣人到大陸工作的年齡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台灣市場飽和與薪資持續的零成長,必然造成人才外流的年齡下降,反觀大陸市場持續增溫,2014薪資平均調幅仍為9%~12%,年內將會有更多的年輕族群(大學畢業一
期刊
筆挺的中山裝,金絲邊框眼鏡,講話永遠面帶微笑,舉止行為透著成熟穩重的職業魅力。昶泓合成材料(昆山)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彥榮,平靜斯文的外表下,卻有著一顆追求特立獨行、不甘於平庸的心。  在黃彥榮的辦公室內掛有一塊長方形的匾,上面鐫刻著四個虯勁有力大字:「獨步一世」。黃彥榮說,這是他有一天在路上閒逛,偶然間在某家殿堂裏看到的,於是自己就花了8000塊(人民幣,下同)買下來掛在自家的辦公室。不久後曾有人告
期刊
榨菜怎麼與人口流動和中國經濟扯上關係了?你還別說,真就有人順藤摸瓜,深入分析了榨菜與人口流動之間的內在聯繫,並命名為「榨菜指標」,確實還看出了些端倪。  不久前,負責起草《全國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規劃(2011~2020年)》的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官員,從涪陵榨菜的銷量變化中發現,涪陵榨菜在華南地區銷售份額由2009年的47.58%下滑到2011年的29.99%,從占半壁江山滑落到30%以下。而2009
期刊
無懼繁忙的公司事務纏身,上海的台商像蜜蜂兒一樣,哪兒有蜜可採,哪兒有養分可以吸收,哪兒可以學習充電,總是風雨無阻。近日,上海市台協連鎖委員會每月的參訪這次來到了位於上海普陀區的寶島眼鏡大陸總部。  循著通知和邀請函上的路線指引,記者走出了地鐵口,正疑惑該向左還是向右時,就看到前方有「上海市台協連鎖委員會交流問訊處」字樣醒目的牌子,問訊的服務人員都穿著黑色T恤——寶島眼鏡的工裝,頓感溫馨,就如迷路時
期刊
楊蘇棣何許人也?大陸一般民眾知道者應該不多,香港政治人物知道此人的應不在少數,但是楊蘇棣在台灣的知名度則很高,即便不是眾所週知,恐怕也是廣為人知。  楊蘇棣為何在兩岸三地的知名度有如此差異?也剛好說明了兩岸三地的「政治差距」。  楊蘇棣與中國密切相關的最後一任官方身份,是美國駐港總領事。  根據公開資料,楊蘇棣(Stephen M. Young)1951年出生,是美國職業外交官,1981年進入美國
期刊
當我把採訪「包二奶」的台商消息公佈時,立刻引起很多好奇的詢問。當我把「包二奶」台商「封為」「包二奶專家」時,又立刻引來大家奇怪的眼光。  其實,這個「包二奶專家」稱號不是我們發明的。最先這麼對外公開稱呼的,是東莞台協的輔導會長葉春榮先生。記得有一次參加台協活動,葉會長就當著大家的面介紹王添財常務副會長:這位是大名鼎鼎的「包二奶專家」,並且是「有執照」的「包二奶專家」……一下就引起大家哄堂大笑。很多
期刊
馬英九以王金平事涉「司法關說」之名,執意拔除王立院龍頭寶座,詎料在王強烈抗拒下,居然弄出馬王之間的「九月政爭」,使馬英九陷政治風暴難以自拔。  馬英九之所以執意拔除王的院長職位,用意有三:(1)馬從就任國民黨主席以來,勢力從未進入立法院,而王政治立場偏綠的結果,導致馬所推動的兩岸政策法案,常淪為立院爭議法案,使馬對王的心結愈結愈深。為清掃國會戰場,解決王的問題,馬趁勢運用「關說案」逼王下台乃是風險
期刊
梳理剛剛過去的半年,格瓦斯無疑成了飲料界的「焦點」。自從2012年年底,娃哈哈宣告進軍格瓦斯之後,從贊助《我是歌手》、《非誠勿擾》到後面大量的電視廣告漫天飛舞,各地公交站牌風起雲湧,各地超市的促銷活動不斷,娃哈哈以鋪天蓋地的廣告轟炸,將格瓦斯以「飲料新貴」的形象推至消費者面前。  先來普及一下常識,很多人第一次聽到格瓦斯時會誤以為是一個品牌的名稱,其實格瓦斯是一個品類的名稱,就像我們說的優酪乳、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