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胞内单精子注射技术

来源 :实验生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_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主要目标是建立绵羊胞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并且尝试了ICSI技术生产绵羊转基因胚胎的可能性.实验1比较了绵羊卵母细胞孤雌激活的3种化学方法.结果显示,Ionomycin/3 h/6-dimethylaminopurine(6-DMAP)和Ionomycin激活胚的卵裂率(71.7%和91.8%)和囊胚率(17.4%和11%)显著(p<0.01)高于Ca2+激活胚(18.4%和0).Ionomycin/3 h/6-DMAP激活胚的囊胚发育形态和比例相对较高.实验2中,活精子注射至卵母细胞质后,用Ionomycin/3 h/6-DMAP激活,排出第二极体(PB2)的71枚ICSI胚胎用SOFaaBSA溶液培养,卵裂率为71.8%(51/71),显著(p<0.01)高于体外受精(41.4%,IVF)和阴性对照胚胎(30.2%,sham-ICSI).培养7天后,sham-ICSI组没有囊胚生成;ICSI和IVF胚胎的囊胚率分别为7.0%(5/71)和16.1%(9/56),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这些ICSI囊胚在冷冻前后均能孵化,显示初步建立了绵羊ICSI技术.另外,我们探索了ICSI技术生产转基因胚胎的可能性,-20℃冻融1次的死精子与pEGFP-N1质粒共注射,33枚2-细胞期ICSI胚胎中,2枚可见GFP蛋白.其中1枚停止发育,另外1枚继续发育至16-细胞期,仍然可见GFP基因的表达.4枚解冻的ICSI囊胚手术移植给2只发情同期化受体绵羊,60天时,B超未见怀孕.本文初步结果表明,ICSI技术生产转基因绵羊有可能性,需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用双脱氧DNA测序法对鳙(Aristichthys nobilis)小卫星pBC174进行序列测定.其长度为1 873 bp.在这段序列中,A-T含量高达64%,从1 511碱基处开始,含有多聚腺嘌呤-多聚胞嘧啶,即(
利用 RAPD技术 ,在花椰菜 ( Brassica oleracea ssp.botrytis)抗感黑腐病的近等位基因系之间进行 1 0碱基随机引物的筛选 .34 5条 RAPD引物扩增的产物表明 ,有 7条引物在近等
以高脂饲料造型高血脂大鼠 ,饲喂不同剂量的螺旋藻饲料 ,建立血清甘油三酯值(TG)随时间 (t)变化的函数 ,通过求解其降脂极限临界值 ,推算出使高血脂大鼠达到健康标准的剂量组
利用活体观察、蛋白银染色技术对淡水腹毛目纤毛虫 -锈色尖毛虫(Oxytricha ferruginea Stein, 1859)的青岛种群之活体形态学及纤毛图式做了研究.其特征如下:虫体浅黄褐色;表
研究野生型苏云金芽孢杆菌Cry1Aa和Cry1C的毒性变化发现, 不同的pH不但影响这些蛋白质的毒性, 而且影响它们在跨膜过程中形成孔洞的能力. 将Cry1Aa (4螺旋中的15个氨基酸突变
将酵母交配因子(MF)α1信号肽编码序列和人血管抑制素(hAGN)cDNA融合序列插入穿梭载体pYADE4,构建得到分泌型重组表达质粒pYADEMA18.转化酿酒酵母JG1107后,用2%乙醇和2%甘油
对新疆阜康绿洲荒漠过渡带植被,分别采用重要值、盖度、多度计测了9种物种多样性指数,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对新疆阜康绿洲荒漠过渡带植被类型,以重要值和盖度为测度
目的和方法 :应用胎鼠皮层细胞原代培养 ,建立神经元的体外“缺血 /再灌注”模型 ,观察神经元缺血 /再灌注后DNA链的损伤。应用PANT和TUNEL染色分别检测缺血 /再灌注后DNA单
生物技术的发展给植物遗传育种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是其中最显著的变化之一。遗传育种是花卉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也是技术创新最活跃的分支。笔者从
在正常新西兰兔测得心搏间期近似熵较大,阿托品阻断后心搏间期近似熵下降的基础上,观察兔心脏在上述两种状态下对异丙肾上腺素反应的差距.结果显示:在正常时,心脏对0.2μ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