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教学新情境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y_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方法更加新颖,手段更加多样。在教学中,创设情景的方法和手段有很多,我认为,数学老师如果能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充分挖掘多媒体的趣味性、直观性、形象性和交互性,在课堂上,学生一定会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问题情境、应用情境、情感情境,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地环境中进行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
  关键词:运用;创设;情境
  现代教学认为:数学课不应该是让学生背数学、记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让学生"做"数学,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学生"做"数学的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来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借助多媒体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呢,结合自己的教学从以下四点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巴浦洛夫曾经说过,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有多种器官参加,就可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一进入课堂就有乐学的欲望。愿意通过与多媒体的交互式对话,接收多媒体提供的信息资源,经过思考和理解,决定自己下一步的动作(回答问题,进一步接收,尝试某种动作等等)。如教学《方程初步》,课一开始我就利用多媒体较强的声音技术创设比较情境,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比较轮船和飞机的速度,两个圆柱的高度由不等到相等,进而初步渗透相等与不等的思想,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相等与不等,今天我们主要研究相等的关系,从而自然引入新课,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乐于学习新知识。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问题的情境
  "学习自疑问开始"。良好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探求的欲望。数学能力的提高是在解决问题中实现的,因而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非常重要。如教学"方程的概念"时,先让学生观察天平由不平衡到平衡的动静变化过程,在动中感知"相等"与"不等",正确建立"等量"的思想后,学生很容易就能回答出"等式"的概念,再由比较两个式子的异同,揭示方程的概念。最后由集合图的一系列变化,从具体到抽象,利用多媒体最强烈的动态变化,刺激学生的知觉,使其清晰地认识到等式与方程的关系。这样教学概念既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渗透了集合思想,从中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的数学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应用的情境
  数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然而常规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等限制,无法创设较多的实际问题情境,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而多媒体教学却具备这方面的长处,能创设丰富的虚拟应用情境。多媒体创设应用情境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先设情境";一种是"后设情境"。先设情境是先创设一个虚拟的现实生活情节,再引導学生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思考,采取对策,确定方法,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如巩固"方程概念"时,利用多媒体创设"红灯绿灯"的判断题情境,要求学生是方程的按"绿灯",不是则按"红灯"。这种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仿真练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主动参与中举一反三,巩固新知。后设情境是先出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的疑惑,产生解决问题的困难,再创设情境,进行验证与说明,达到"豁然开朗"的效果。如比较"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中两个"解"字含义的不同,学生解决有困难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重现",学生充分感知到"解方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故这个"解"字表示过程,"方程的解"只是未知数的值,故这个"解"字表示"结果",最终学生对有关方程的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四、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感的情境
  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情感教育,光靠教师的反复说教,难免显得有些生硬,学生并非能接受。如果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感情境,可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想情感进入虚拟的现实世界,通过实践操作,充分体验,逐渐形成完整的情感世界。如教学"方程的解"后设计给小动物找家的趣味练习,要求学生算出屋顶上方程的解后,找到有相应数字的动物,用鼠标将动物送回家,找对了屋顶上就会冒出一缕烟,打错了小动物会回到原位,要求进一步的帮助。这样的巩固练习,既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在成功中体验到助人为乐的喜悦,很自然地教育了学生要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中运用多媒体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中及时地反馈信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数学知识教懂、教准、教活、教透,又促使学生乐学、善学、活学、会学,师生共同进入教学的自觉状态和最佳状态,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盛群力,李志强.现代教学设计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
  作者简介:余红(1968-),女,安徽马鞍山市雨山中心小学教师,现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工作。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人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作为网络的原住民,每天会有大量的时间使用网络,这就对新时代大学生思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稳步的提升.在此基础上,企业不但要使其生产与运营实现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上的统一之外,还要实现对党
【摘 要】文章基于动态能力的理论视角,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制造企业转型面临的能力困境,提出了能力重构的内涵及其实现机制。传统制造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必须具备感知洞察能力、转型变革能力和战略柔性能力。要通过决策思维变更、行为模式调整和持续的学习改进来实现能力的发展与重构。  【关键词】“互联网+”;转型;能力重构  【中图分类号】F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访问法。从乒乓球运动意识的含义、作用、形式过程、内容、影响因素及如何培养等方面,对乒乓球运动意识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乒乓球 运动意识 培养  1 引言  当代乒乓球比赛的特点不仅是运动员技术、战术、身体素质比拼更是智慧、心理、意志、谋略的全面较量。运动员要有精湛而全面的技、战术能力,而且还要有应付各种复杂情况的应变能力,这种应变能力就是意识。意识对技、战术组合及
国内外学者对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本文在借鉴了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有效教学价值层面的基本内涵入手,结合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
期刊
今年3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就育人树人策略、带动思政工作创新发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提出了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诺千金、童叟无欺、诚实守信、义利并举是对忠实恪守商业道德的高度评价.从春秋时期孔子等人关于道德的至理名言,到清末晋商、徽商们的精典故事,我们不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融合了思想、政治、品德、社会、法律、劳动、健康教育等多项内容.在中学的所有课程中,思想政治课应该说是最富有魅力的一门学科.然而,由于现在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孩子是在宠爱的围绕下成长的.任性脆弱、以我为中心、依赖性强、独立性差成了大多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