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老师年过六旬,依然一个人留守在山旮旯里的一个分教点,一教已是多年。一批批的孩子从这里成长,走了出去,又一批批走进了这所简陋的学堂。至于教了多少学生,陈老师自己也无法知晓。
大山是寂寞的,唯有这些孩子,将热闹洒向这里的山村。陈老师默默承受着孤独,来报答山乡人民的重托。从教几十年,值得骄傲的学生能数出几十人,他们在各行各业均有建树。而在陈老师内心深处,最牵挂的却是那无爹无娘的孩子,一个他最感欣慰的学生——覃少杰。
覃少杰这孩子,蛮能吃苦,很具农家孩子的本色,勤恳,朴素,懂事。他特别尊敬陈老师,乖巧得人见人爱。他的功课特棒,每次考试,成绩总在第一名。
那年山洪爆发,小覃的家园成了一片泽国。父亲疼爱他这根独苗,拼命把他送到最高处,再返回抢救乡亲和财产。不料一排迅猛的洪峰涌来,无情地卷去了父亲的生命。母亲悲痛成疾,不久也撒手西去。小覃成了孤儿。
陈老师闻知这些情况,披上雨衣,在大山的寮棚里找到了瑟缩着的覃少杰。他将小覃带回家中,柔声说道:“孩子,别害怕,以后还有我,这儿就是你的家。”小覃泪水在眼眶里漾着,动情地望着陈老师。
尔后,小覃的食宿便由陈老师一人承包了下来。小覃这孩子相当早熟,从不给陈老师添一点麻烦,常抢着干家务活,节假日还悄悄走进大山,采药摘稔子,换些钱,以减轻陈老师的负担。在学堂里,他把孩子们管理得服服帖帖,简直是陈老师的一名好助手。在小覃的心目中,陈老师是伟大的,他有父亲般的严格,也有母亲般的慈爱,他关心着所有的孩子。
小覃便是在陈老师的关怀下走出了这重重的山岭的。悠长的山道,他几步一回首,凝望着站在山顶的陈老师,回想着一起生活的日日夜夜,小覃在心里默念着:“陈老师,你对我恩重如山,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大山里的山花开了又谢了,山上松柏青葱如故,那座矮矮的学堂,依然有一位老人的身影,在课桌间来回晃动。静谧的大山,常被翠嫩的童音唤醒,那音韵袅袅,回荡在幽幽山谷里。
陈老师的生活,依然是注满童趣的世界。他在等待与期盼中又送走了一批批的学生。小覃走后,他多了一份深深的牵挂,他了解那孩子,倔强的性格,永不向生活低头,他要半工半读完成自己的学业。他把对陈老师的感激一直埋在心底。每次来信,小覃都将自己的景况写得很好,特别是那学业成绩,永远是骄人的头等。陈老师逢人就夸,还将成绩单展示给学生看。他将小覃当成自己最大的骄傲,而且从不忘记从自己有限的工资中节省大部分,给远在都市求学的小覃寄去。
山中的教书生活,是清贫的。陈老师白天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游戏。夜晚也不觉孤独,他时常在灯下精心备课、批改作业,一笔一勾是那么专注。闲时,还将自己做人的道理,化为信笺上的文字,给小覃寄去。他的精神世界里,什么时候都是那么充实……
大前年夏天,小覃大学毕业了,特意回来看望多年来慈父般地关爱着自己的陈老师。他无言地握紧老师苍老的双手,哽咽着。陈老师轻轻地拍着他的背,却欣慰地笑了,笑得是那么甜。
大山重重,情意深深,小覃走时,“霍”地跪在陈老师的跟前:“老师,不,我的再生爸爸,等我找到工作后,我一定回来接您!”陈老师被深深地感动了,一边擦着溢出眼角的泪花,一边忙扶起小覃:“小覃,你这样做我可受不起呀,我只是尽到了做老师的责任。”
山道长长,峰峦叠翠,山花摇曳,几只大雁从蓝天白云上飞过,陈老师望着小覃慢慢地从山道上消失的背影,感到了做一名人民教师的幸福。这种感觉,久久回荡在心中,使他一再放弃退休的机会,拿起教鞭,又一年年地教下去。小覃多少回的来信,都被陈老师贴放在办公桌下,每次的回信,仍是淡淡的那几句:“帮助学生,教好他们,是我们老师的天职。山里的孩子们需要我,一辈子的时光我大部分都留在这儿了,这里有我的留恋和牵挂。孩子,你的心意我心领了……”
去年中秋节,小覃开着一辆轿车回来了,山道难进,车子只能停在山外。当他爬过那高高的大山,走近那所学堂的时候,他又听到了一生中最诚挚、最可亲的声音。那声音伴随着他的成长,注满了多少的关爱!他的泪水忍不住又涌上了眼眶:“老师,我接您来了,您可要跟我走呀。”
陈老师最终没有走。那夜他们倾谈着,直至月上中天。山中格外幽静,如水的月光在陈老师花白的头发上流淌着,在他脸上饱经沧桑的皱纹里流淌着。小覃深情地注视着恩师那被山风雕琢过的脸庞,仿佛找到了答案。
山道弯弯,小覃要走了,虽然他满怀希望而来,失望而归,但他深深地理解了老师的情怀。山有多大,老师的胸怀便有多大,山有多重,老师的恩情便有多重。他感到山路遥远,自己永远也走不出重重山嶂。
(作者单位:化州市播扬中学)
大山是寂寞的,唯有这些孩子,将热闹洒向这里的山村。陈老师默默承受着孤独,来报答山乡人民的重托。从教几十年,值得骄傲的学生能数出几十人,他们在各行各业均有建树。而在陈老师内心深处,最牵挂的却是那无爹无娘的孩子,一个他最感欣慰的学生——覃少杰。
覃少杰这孩子,蛮能吃苦,很具农家孩子的本色,勤恳,朴素,懂事。他特别尊敬陈老师,乖巧得人见人爱。他的功课特棒,每次考试,成绩总在第一名。
那年山洪爆发,小覃的家园成了一片泽国。父亲疼爱他这根独苗,拼命把他送到最高处,再返回抢救乡亲和财产。不料一排迅猛的洪峰涌来,无情地卷去了父亲的生命。母亲悲痛成疾,不久也撒手西去。小覃成了孤儿。
陈老师闻知这些情况,披上雨衣,在大山的寮棚里找到了瑟缩着的覃少杰。他将小覃带回家中,柔声说道:“孩子,别害怕,以后还有我,这儿就是你的家。”小覃泪水在眼眶里漾着,动情地望着陈老师。
尔后,小覃的食宿便由陈老师一人承包了下来。小覃这孩子相当早熟,从不给陈老师添一点麻烦,常抢着干家务活,节假日还悄悄走进大山,采药摘稔子,换些钱,以减轻陈老师的负担。在学堂里,他把孩子们管理得服服帖帖,简直是陈老师的一名好助手。在小覃的心目中,陈老师是伟大的,他有父亲般的严格,也有母亲般的慈爱,他关心着所有的孩子。
小覃便是在陈老师的关怀下走出了这重重的山岭的。悠长的山道,他几步一回首,凝望着站在山顶的陈老师,回想着一起生活的日日夜夜,小覃在心里默念着:“陈老师,你对我恩重如山,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大山里的山花开了又谢了,山上松柏青葱如故,那座矮矮的学堂,依然有一位老人的身影,在课桌间来回晃动。静谧的大山,常被翠嫩的童音唤醒,那音韵袅袅,回荡在幽幽山谷里。
陈老师的生活,依然是注满童趣的世界。他在等待与期盼中又送走了一批批的学生。小覃走后,他多了一份深深的牵挂,他了解那孩子,倔强的性格,永不向生活低头,他要半工半读完成自己的学业。他把对陈老师的感激一直埋在心底。每次来信,小覃都将自己的景况写得很好,特别是那学业成绩,永远是骄人的头等。陈老师逢人就夸,还将成绩单展示给学生看。他将小覃当成自己最大的骄傲,而且从不忘记从自己有限的工资中节省大部分,给远在都市求学的小覃寄去。
山中的教书生活,是清贫的。陈老师白天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游戏。夜晚也不觉孤独,他时常在灯下精心备课、批改作业,一笔一勾是那么专注。闲时,还将自己做人的道理,化为信笺上的文字,给小覃寄去。他的精神世界里,什么时候都是那么充实……
大前年夏天,小覃大学毕业了,特意回来看望多年来慈父般地关爱着自己的陈老师。他无言地握紧老师苍老的双手,哽咽着。陈老师轻轻地拍着他的背,却欣慰地笑了,笑得是那么甜。
大山重重,情意深深,小覃走时,“霍”地跪在陈老师的跟前:“老师,不,我的再生爸爸,等我找到工作后,我一定回来接您!”陈老师被深深地感动了,一边擦着溢出眼角的泪花,一边忙扶起小覃:“小覃,你这样做我可受不起呀,我只是尽到了做老师的责任。”
山道长长,峰峦叠翠,山花摇曳,几只大雁从蓝天白云上飞过,陈老师望着小覃慢慢地从山道上消失的背影,感到了做一名人民教师的幸福。这种感觉,久久回荡在心中,使他一再放弃退休的机会,拿起教鞭,又一年年地教下去。小覃多少回的来信,都被陈老师贴放在办公桌下,每次的回信,仍是淡淡的那几句:“帮助学生,教好他们,是我们老师的天职。山里的孩子们需要我,一辈子的时光我大部分都留在这儿了,这里有我的留恋和牵挂。孩子,你的心意我心领了……”
去年中秋节,小覃开着一辆轿车回来了,山道难进,车子只能停在山外。当他爬过那高高的大山,走近那所学堂的时候,他又听到了一生中最诚挚、最可亲的声音。那声音伴随着他的成长,注满了多少的关爱!他的泪水忍不住又涌上了眼眶:“老师,我接您来了,您可要跟我走呀。”
陈老师最终没有走。那夜他们倾谈着,直至月上中天。山中格外幽静,如水的月光在陈老师花白的头发上流淌着,在他脸上饱经沧桑的皱纹里流淌着。小覃深情地注视着恩师那被山风雕琢过的脸庞,仿佛找到了答案。
山道弯弯,小覃要走了,虽然他满怀希望而来,失望而归,但他深深地理解了老师的情怀。山有多大,老师的胸怀便有多大,山有多重,老师的恩情便有多重。他感到山路遥远,自己永远也走不出重重山嶂。
(作者单位:化州市播扬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