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入式心电监测器Reveal LINQ心律失常算法识别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评估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6960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新一代插入式心电监测器Reveal LINQ的心律失常算法识别准确性和植入患者的临床有效性。

方法

单中心、前瞻性、非对照临床研究设计,连续入选自2014年6月19日至2017年4月18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退役军人中心医院植入插入式心电监测器Reveal LINQ的患者,评价植入该心电监测器的安全性(手术成功率和出血、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心律失常事件报告率、心律失常识别算法准确性和植入患者的临床获益。临床获益的评价结果包括:有基于植入目的发现并改变临床治疗以及没有基于植入目的发现但有其他重要意义的发现并改变了临床治疗。植入适应证分别为:不明原因晕厥35例、不明原因卒中13例、心房颤动(房颤)管理5例及心悸7例。

结果

共入选60例患者,男性57例,女性3例,年龄30~89(65±13)岁,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66(30,1 072)d。全部患者临床植入操作安全,未发生并发症。心动过速事件和心动过缓事件算法识别准确率分别为86%(620/723)和82%(2 369/2 876);心脏停搏事件算法识别准确准确率为30%(411/1 380);在不明原因卒中、晕厥和房颤管理患者房颤算法识别的准确率分别为17%(5/30)、60%(1 569/2 632)和69%(172/251)。15%(9/60)植入患者获得了有临床意义的发现并改变了临床治疗,其中5%(3/60)的患者获得了基于植入目的发现。

结论

新一代插入式心电监测器Reveal LINQ临床植入操作安全、简便、有效,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算法识别准确率较高,心脏停搏和房颤的算法识别准确率尚有待提高。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微小RNA-21(miR-21)对小鼠慢性病毒性心肌炎(CVMC)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4周龄Balb/c小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CVMC组、CVMC+miR-21抑制剂组和CVMC+同型对照组,每组各10只。首次注射柯萨奇B3病毒(CVB3)液或PBS定为第0天,研究总时间为42 d。CVMC组、CVMC+miR-21抑制剂组和CVMC+同
目的应用荟萃分析探讨骨保护素基因rs2073617T/C(950T/C)和rs2073618G/C(1181G/C)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易患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并辅以手工检索,纳入从建库至2017年2月28日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Embase、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中关于骨保护素基因rs2073617T/C和rs20
目的探讨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即刻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阜外医院2009年2月至2013年1月经临床及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为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并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468例。通过病案室查询纸质或电子病历收集入选者基线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血压、心率、入院前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史、术前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临床合并症等。依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5 F Tiger Ⅰ导管塑形技术在复杂冠状动脉造影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单盲、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首次冠状动脉造影中采用5 F Tiger Ⅰ导管不能完成显影的研究对象15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79例,采用6 F Judkins及Amplatz导管,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试验组8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