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演武油田延9段油藏低阻成因分析

来源 :断块油气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ong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的勘探开发实践表明,鄂尔多斯盆地演武地区侏罗系延9段地层普遍发育低阻油藏,该类油藏受制于成藏和成岩条件,具有不同的成因。为探明低阻油藏富集区并进行优质高效开发,必须查明低阻油藏的成因,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低阻油藏测井识别。文中充分利用研究区分析化验、生产动态等资料,从地层水矿化度、束缚水饱和度、矿物成分及钻井液侵入情况等角度,采用地质统计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了低阻油藏的成因。研究表明:研究区地层水矿化度普遍较高,高地层水矿化度是形成低阻油藏的主要因素;泥质体积分数较高、岩性细及孔隙结构复杂,也会导致部分储
其他文献
东濮凹陷北部烃源岩总有机碳质量分数(TOC)平均为0.80%,70%样品的TOC低于1.00%,按陆相烃源岩的评价标准,属于差—中等烃源岩;而从北部找到的储量来看,该区域则属于富油凹陷。为弄清低有机质丰度烃源岩高效成藏机理,运用有限空间热压模拟、镜下鉴定等方法对不同岩相组合和不同沉积环境的烃源岩生排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高温、高压、频繁砂泥岩互层的特点,决定了烃源岩排烃效率高、有机碳恢复系数大、残余TOC低;东濮凹陷北部为咸水环境,烃源岩具有原始生产力高、早生烃、早排烃、生烃周期长、生烃
为明确东濮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特征及其成因环境,针对东濮凹陷多种环境频繁变化的特点,采用有机和无机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烃源岩的发育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结果显示:东濮凹陷烃源岩具有自盐湖中心向外有机质丰度逐渐降低、有机质类型变差的特征。北部优质烃源岩较为发育,呈环盐岩带状分布;南部地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低、类型差,优质烃源岩较少。北部地区烃源岩一般具有(C26+TT)/C30H>0.4、γ蜡烷/C30H大于0.5、4-甲基甾烷/C29大于0.4、C27>C29(生标参数比值均为其质量比)的特征
史家湾-堡子湾地区发育岩性-构造油藏,相控砂体特征明显,该区延安组延9油层组是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层系,但前人尚未对延9油层组沉积微相进行深入研究,严重制约了后期开发策略的制定。文中综合运用大量岩心、测井数据,对研究区岩心的颜色、岩性、沉积构造及古生物化石等沉积相标志进行研究,认为研究区延9油层组属于三角洲沉积环境下的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发育的微相类型主要有分流河道、天然堤、分流间洼地和沼泽。优势油气储集相带为分流河道,砂体平面上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展布,平均厚度5.8 m,宽0.5~3.0 km,局部多期
准噶尔盆地三台油田北10井区侏罗系储层发育大面积连片疏松砂岩,生产开发过程中存在出砂、携砂等问题。为研究储层出砂机理,需划分并表征疏松砂岩储层成岩相。观察岩心及铸体薄片,结合野外露头等资料,根据储层岩相形成机制及主控因素,将研究区疏松砂岩储层岩相划分为自生黏土矿物充填相、弱胶结不稳定组分溶蚀相、颗粒支撑砂砾岩相。利用常规测井数据,将变化范围较广、灵敏度较高的测井响应组合进行交会,以投点效果较好的密度-自然伽马交会组合建立定量决策模型,可为疏松砂岩储层成岩机制研究提供指导。
为解决压裂直井和水平井探测区域的计算问题,分别建立了压裂直井和水平井的瞬时点源模型。使用Laplace及Fourier等积分变换方法求取了这2种井型的无因次储层压力解,给出了2种井型探测区域外边界随时间变化的曲面方程,并与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大,2种井型探测区域的外边界均趋于圆柱面;当无因次时间分别大于1.674和8.348时,可以采用文献[7]的直井探测半径公式近似计算压裂直井的无因次探测体积,相对误差分别小于5%和1%左右;当无因次时间不小于40/(πLD
鄂尔多斯盆地铁边城地区长7段储层总体上经历了压实、2期油气充注及其引发的2期成岩响应。砂岩厚度不同,油气充注与致密化过程也不同。研究表明:薄层砂体(0.5~2.6 m)的致密化过程为压实-Ⅰ期油气充注—压实-Ⅰ期方解石胶结,储层致密机理为压实和早期方解石胶结;厚层砂体(大于2.6 m)的致密化过程为压实-Ⅰ期油气充注-压实-Ⅰ期方解石胶结-Ⅱ期油气充注-Ⅱ期方解石胶结,储层致密机理为压实和早晚2期方解石胶结。富软碎屑砂岩仅受压实作用就可致密。除压实作用外,油气充注控制了储层的成岩过程。油气充注时,酸性流体
东濮凹陷是一个典型的陆相盐湖断陷盆地,砂泥岩薄互层是常见的沉积叠加样式,同时西南洼地区沙二下储层以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单层砂体薄,岩性横向变化快,且受到复杂断裂影响,储层边界刻画不清。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震相控储层反演技术流程:首先,通过精细岩性标定及井震统计分析,优选反映砂岩厚度的敏感地震属性;然后,运用多属性融合技术刻画地震相,并以地震相进行约束,建立反演低频模型,开展叠后反演;最后,通过坐标旋转与叠前反演技术相结合,实现储层的精细预测。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流程能够有效解决薄储层砂体边界刻画不清
碎屑岩气藏的常压与超压气水过渡带的岩电特征不同,常压与超压气水过渡带也影响气藏结构。文中利用南海地区钻井岩电资料及勘探实践资料,通过分析了过渡带气水关系成因与岩电标志得出:常压气藏常规储层的测井电阻率曲线基本呈两段式,超压气藏气水过渡带测井电阻率曲线呈明显的三段式。气水过渡带岩电特征的差异体现了碎屑岩气藏结构模式:常规储层的常压气藏气水界面清楚,没有明显的过渡带,气层以气水界面为界;常规储层的超压气藏过渡带长,过渡带含气饱和度也较高,应该在段内取点作为气水界面;含致密砂岩透镜体的超压气藏受致密砂岩透镜体影
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古近系沙三上亚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是KL油田的主力含油层段。文中综合利用钻井、测录井、岩屑和岩心等资料,建立了KL油田沙三上亚段Ⅲ油组井间砂体沉积相剖面,结合层序地层学原理,详细分析了KL油田沙三上亚段Ⅲ油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叠置类型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Ⅲ油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整体以进积为特征,内部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加积沉积;水下分流河道自下而上逐渐向湖盆推进,河口坝范围逐渐收缩,至Ⅲ油组1小层和2小层,研究区范围内只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
MH凹陷W组储层以砂砾岩为主,储层岩石孔隙结构变化较大,非均质性强,导致水层具有较高电阻率响应等问题,仅依据常规测井资料难以准确评价储层含油饱和度。文中基于核磁测井资料,采用三孔隙法对储层岩石进行孔隙结构划分,在此基础上,依据阿尔奇公式提出含油饱和度参数,并结合储层岩心含油饱和度实验,分别建立了各类孔隙结构储层含油饱和度参数与储层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拟合关系,以此实现全井段评价。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评价研究区储层岩石孔隙结构,并提升储层原始含油饱和度评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