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广播应有更科学的定义和内涵

来源 :中国广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esarm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芦山应急广播是中国的广播人真真正正走出的应急广播第一步。
  如何办好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如何评价国家应急广播中心的建设,我觉得还是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站在国家的角度,用开放的思维来办国家广播体系建设,特别是应急广播中心的建设。因为应急广播中心的建设不仅是广播系统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应急管理的一件大事。站在国家的角度来看,应急广播建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什么时候启动应急广播?凭什么启动、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在系统建设整个国家应急广播体系的同时,还要着眼于出台法律法规这个层面。当然,从立法的角度来说这或许非常慢,但是,从办法的角度,从技术的层面探讨,什么时候要启动这个应急广播,就可能变得更快一些。应急广播体系建成了以后,实际上带来一个问题,就是运用,怎么去运转,这就牵扯到很多问题。应急广播中心的建设和全国广播体系的关系,这不仅仅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应急中心,作为国家应急广播中心,代表着政府的职能和国家的形象。
  应急广播,简单的解释,就是在应急状态下的广播。应急广播还是称广播应急?个人认为应该有一个专有的内涵和特别的属性。不能说无论什么传媒在应急的状态下发声就叫应急广播。应急广播应贯穿整个应急系统的全过程,从最开始的科普宣教,到预警信息发布,包括中间处置过程和灾后重建及灾后评估,应急广播都应该发挥作用。
  应急状态下的应急广播都是局部的,而应急科普宣教应是全覆盖的。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这样大的覆盖率,从技术上来说投入得相当大,但是真正让它发挥作用,却需要有一个很长的时间。
  另外一点是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和我们国家应急发布平台的衔接问题。国务院应急办推动的是国家预警信息平台建设,依托国家气象系统平台进行工作。推动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也是国务院要求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大都讲到了应急广播体系,国家“十二五”应急体系规划明确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牵头做国家应急体系的建设。这两个工程建设并不矛盾,希望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这两个工程的接入点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共同把应急广播体系和国家应急发布平台建设好。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大潮中,广播评论与网络评论开展广泛的媒介互动是增强广播媒体影响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两者的互动可以重点从话题的互通、论据的互引、形式的互鉴三个层面入手,拓展广播评论的传播平台,增强广播评论的时代气息,提升广播评论的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  【关键词】广播评论 网络评论 媒介互动 舆论引导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
随着全国医疗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行,各医院以病人为中心,满足病人的医疗需求已成为许多医院的共识,门诊药房作为与社会交流的窗口,门诊药师必须在药物咨询和药学监护两方面工作努力
【摘 要】如何在全媒体传播、全球化传播中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当下媒体紧迫的现实需求。面对港澳地区纷繁复杂的舆论环境,作为国家对港澳广播的主流媒体,中央电台对港澳节目中心依托华夏之声、香港之声两套频率,不断探索中央媒体塑造国家形象的优势与规律,坚持“一点两翼”的国家形象塑造策略,即以“核心价值观传播”为中心点,注重“精品节目的精准传播”和“多种平台的有效推广”,使国家形象传播深入人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