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磁阻尼原理的缓冲器初步设计

来源 :中国机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ahnig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梯缓冲器作为电梯重要的安全保护装置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建立三维模型和物理及数学模型,初步设计并分析了基于电磁阻尼原理缓冲器尺寸大小和运动过程,为下一步的设计计算打下基础.
  关键词:电磁阻尼;缓冲器:三维建模
  引言
  电梯是现代建筑重要的交通工具,随着电梯的普及,人们对电梯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缓冲器作为电梯系统重要的安全保护装置,能吸收电梯失速状态下产生的冲击.电梯缓冲器分为蓄能型和耗能型两大类,蓄能型缓冲器主要是弹簧缓冲器,他能有效的吸收冲击,但因释放弹性势能会产生反弹现象,对人员造成伤害.耗能型缓冲器主要是油压缓冲器,能将动能转化为热能消耗,有良好的减振效果,但缺点是回复时间较长且日常维护不方便.基于电磁阻尼原理对的缓冲器在弹簧缓冲器基础上加装了电磁阻尼装置,即可以将弹簧压缩时产生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热能消耗,有效减小回弹幅度,本文对该缓冲器进行了初步设计与论述.
  1.2缓冲器运动过程分析
  当缓冲器受压时,柱塞在套筒内向下运动,弹簧被压缩.当柱塞运动到最低位置时,由于弹簧复位柱塞向上运动.此时上下电磁线圈通同向电流,产生反向磁场,上下部件相互吸引.从而抵消部分弹簧弹力,使振幅减小,最终停止振动.
  4.结论
  通过对该缓冲器的初步设计,初步掌握了其结构尺寸及运动过程。但要实现减振功能还需配备检测装置判断电梯运行情况,使开关通断以控制缓冲器工作。根据缓冲器受力计算强度和刚度,选择材料。这都是接下来要完成的工作。
  5.参考文献
  [1]周长城,周金宝,任传波,王仁广,汽车振动分析与测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 朱昌明、洪致育、张惠侨,电梯与自动扶梯原理结构安装测试[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5
  [3]陈占清,活塞复位式液压缓冲器的研究(学位论文),上海交通大学,2007
  [4]龚信和,弹簧缓冲器的设计与研究,建筑机械化,1998
其他文献
为评定鞋带止滑性能,通过对常见的两大类六种鞋带止滑性能试验方法、原理的分析,根据经济实用及结果可重现性好的原则,决定其指标采用由平面摩擦力及蝴蝶结松脱力来体现,实验方法
针对偏心及十字孔复合零件的车削加工,指导学生在加工中,如何从提高找正形位精度来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具体做法是:一、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二、增强学生编写加工工艺的水平。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试车台燃油加温系统运行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了解到目前燃油加温系统主要存在温度调节能力差和不能完全满足燃油加温试车的需求等缺点。为了实现燃加温系统高效性和温度控制准确性,设计了一套新型的燃油加温系统,该系统采用储油罐预先加热和大功率即热电加温器组合方式来满足发动机试车需求。  关键词:燃油系统;加温;储油罐;电加热器;试车台  燃油加温系统是航空发动机研制关键
一、传统小学数学作业的弊端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渐为学校接受和实施。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缺乏人文精神的作业已经不能满足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要求,也不符合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必然导致学生应付作业,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另一方面,大量作业的布置,也不符合“减负”的要求。  传统的作业设计,通常有课时作业和单元作业两种形式。课时作业主要是课后习题,单元作业则以试卷的形式出现,包
幼儿是科学探究的主体,这已经成为大家的一种共识。但是,强调幼儿在科学探究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就不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参与了。无论是科学活动内容的选择、科学环境的创设
在机械专业中,机械制图是一门至关重要的课程,是入门的基础课程。对于从未接触过机械制图课程的学生,在机械制图的学习方面存在很大的难度,致使学生在入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掌握
摘要:本文对机械自动化的产生以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作了简要阐述,并对机械自动化设计与制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法加以研究。  机械自动化指的是在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机械制造业当中去,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能够使之实现自动化连续生产,从而达到节省劳动力并提高效率的效果。机械自动化对于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所在。与过去相比,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
一些同学“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会”。我们分析错误原因,经常会用到“马虎”,而且也不断地听到家长埋怨自己的孩子“太粗心了”。于是教师、家长叮嘱一次又一次:要细心哟!可是“粗心”依旧存在。但是我们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并不完全是粗心、马虎惹的祸。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所以,我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指导学生认真审题,着眼每一个环节和细处是非常重要的。  在期末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
走进科学课堂,随处可以见到如火如荼的活动场景,可是静下心来想一想,学生在热闹的探究活动中究竟有哪些收获?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有效的科学探究吗?下面结合我平时课堂中捕捉到的一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电力系统也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电力系统自动化不断发展,与计算机技术是息息相关的。电力系统自动化结合了计算机技术的优质功能,通过对电力系统运行中相关数据进行自动处理,确定电力传输过程中已出现或将要出现的故障问题,为操作人员提供准确信息进行判断与辅助,然后将操作信息下达到相关电力设备上,为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文就电力系统自动化与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