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在各级学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与探索,但是它的总结、分享及可持续发展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校本课程在英语教学中的落实更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教学;校本课程;问题探讨
校本课程的意义有目共睹,其核心价值是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可以说,培育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校本课程的灵魂和生命。目前校本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发、实施、评价方案和案例等方面,真正落实并长久应用、可持续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促进多方合作,共同努力使校本课程在教育领域生根发芽、健康成长、人人关注、开花结果。
一、世俗观念
人们往往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对立起来,这是一种谬误。许多研究和实践证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完全可以相互结合,完成教育目标,达到教育目的。教师忙于教学,疏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校本课程流于形式,更别说需要大量精力进行语言整理的英语校本课程。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缺乏沟通和相互配合。英语校本课程资源匮乏,重视应试教育的学校没有开发的动力。目前考试仍然是学校教育的指挥棒,规定不考试的课程不会引起大家的重视。校本课程更关注自主学习、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学生成长,这些需要求助社会。目前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忽视有机结合,一些校外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翻版,没有起到社会教育应有的作用。
二、师资力量
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小学英语教育动态真实原则研究与实验”中要求中学生能用英语介绍家乡或社区;描述当地的旅游景点、名胜古迹、名人轶事,讲述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和过程或工艺品制作方法和过程等。例如:描述包饺子、泡茶、做元宵、做风筝等任何有中国特色的事情的步骤或方法(鲁子问,2003:83-84)。但是缺乏反映本地的文化特色、风土人情的语言材料,目前中学没有翻译专业老师。再者同样的内容学生更喜欢看视频,如果把相关内容制成软件、动画、电影等,无疑会大受欢迎。校本课程要求学校、老师、家长、学生共同开发课程。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田间上农耕体验课,把上课过程录下来,加上英语配音,编辑制作成短片。在这样的活动中老师、家长、学生成了演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会很高,学习时也会很用心,很愉快。但是,中学也缺乏相关专业老师。
三、教学管理
国家提倡校本课程已经十多年,但是在很多学校根本没有落实。学校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学校、家长、老师、学生都围着考试转,一切与学习成绩无关的活动,如果没有相关部门落实检查,一律停止。大部分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机会少,个别教师外出学习,带回来的新理念,在现实中苍白无力,校本教研很难进行。
四、教育资源
经济发达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好,教学设备先进,优秀教师汇聚,国家教育政策很容易落实。很多经济相对落后,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理念滞后,课程改革很难进行,没能力开发英语校本课程,校本教研只在个别学校做过短期实验,实验结束恢复原样。
五、评价体系
考试是学校教育的指挥棒,不考的课程不会引起学校、家长、老师、学生的重视,长此以往也导致教育价值观问题。我们的教育为发达国家或一个国家的发达地区输送了大量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外语流利的人才,促使了那些国家和地区的繁荣,然而却将本土社会遗忘了,现代学校的一切事情,从教科书到毕业典礼,从来不会使一个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感到自豪。他受到的教育程度越高,就越远离自己的故乡。对于故乡的生活,他一点儿也不感到有诗意。家乡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那样的陌生,他自己的祖祖辈辈所创造的文明,在他的眼里被看成是愚蠢的、原始的和毫无用途的。他自己所受的教育就要使他与他的传统文化决裂。这种现实迫使我们反思,现行的教育究竟承担了什么使命。目前国家统一考试中没有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考查,应想办法在国家统一考试中增补此类内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形成性评价,调整教学评估观念,尝试各种评估方式,尽量使评估真实地反映学生所做出的努力和其真实的行为表现,教师通过不断收集学生的资料,与学校、社区和家庭进行交流,设计实际学习机会,让家长、其他教师以及学生本人也参与评估,帮助学生健康地成长和发展(罗少茜,2003:6)。
六、社会支持
校本课程更重视自主学习、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学生成长,这些需要求助社会。地方政府应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有力支持。目前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忽视有机结合,校外教育應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而不是翻版。网吧、娱乐中心荆棘丛生,没有起到社会教育应有的作用。基于社会性软件的网络学习共同体自由、开放、灵活,便于教师共建、共享英语数字素养教学资源,便于教师自主开展跨学校、跨地区的协作教学与评价活动,同时也便于学生跨校、跨专业协作完成基于数字资源的研究项目,对于促进英语数字素养的教学与评价的发展具有很大潜力(张薇,2013:135)。但是目前这类资源没有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普及。
七、结论
英语校本课程符合英语任务型教学理念,因此很有开发的必要。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整体规划的需要,目前它的开发和应用问题重重,但随着社会发展,新课程改革推行,总会得到解决。校本课程是一种选修课程,与国家课程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并非每个科目都要开发出一个校本课程来,要注意处理好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间的关系。同时,校本课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是过去课外活动的课程化,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存在交叉性,彼此可以包含对方的课程内容,依据新的课程计划,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以结合起来安排和使用,以达到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平顶山学院)
参考文献
[1]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关键词:英语教学;校本课程;问题探讨
校本课程的意义有目共睹,其核心价值是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可以说,培育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校本课程的灵魂和生命。目前校本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发、实施、评价方案和案例等方面,真正落实并长久应用、可持续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促进多方合作,共同努力使校本课程在教育领域生根发芽、健康成长、人人关注、开花结果。
一、世俗观念
人们往往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对立起来,这是一种谬误。许多研究和实践证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完全可以相互结合,完成教育目标,达到教育目的。教师忙于教学,疏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校本课程流于形式,更别说需要大量精力进行语言整理的英语校本课程。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缺乏沟通和相互配合。英语校本课程资源匮乏,重视应试教育的学校没有开发的动力。目前考试仍然是学校教育的指挥棒,规定不考试的课程不会引起大家的重视。校本课程更关注自主学习、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学生成长,这些需要求助社会。目前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忽视有机结合,一些校外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翻版,没有起到社会教育应有的作用。
二、师资力量
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小学英语教育动态真实原则研究与实验”中要求中学生能用英语介绍家乡或社区;描述当地的旅游景点、名胜古迹、名人轶事,讲述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和过程或工艺品制作方法和过程等。例如:描述包饺子、泡茶、做元宵、做风筝等任何有中国特色的事情的步骤或方法(鲁子问,2003:83-84)。但是缺乏反映本地的文化特色、风土人情的语言材料,目前中学没有翻译专业老师。再者同样的内容学生更喜欢看视频,如果把相关内容制成软件、动画、电影等,无疑会大受欢迎。校本课程要求学校、老师、家长、学生共同开发课程。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田间上农耕体验课,把上课过程录下来,加上英语配音,编辑制作成短片。在这样的活动中老师、家长、学生成了演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会很高,学习时也会很用心,很愉快。但是,中学也缺乏相关专业老师。
三、教学管理
国家提倡校本课程已经十多年,但是在很多学校根本没有落实。学校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学校、家长、老师、学生都围着考试转,一切与学习成绩无关的活动,如果没有相关部门落实检查,一律停止。大部分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机会少,个别教师外出学习,带回来的新理念,在现实中苍白无力,校本教研很难进行。
四、教育资源
经济发达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好,教学设备先进,优秀教师汇聚,国家教育政策很容易落实。很多经济相对落后,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理念滞后,课程改革很难进行,没能力开发英语校本课程,校本教研只在个别学校做过短期实验,实验结束恢复原样。
五、评价体系
考试是学校教育的指挥棒,不考的课程不会引起学校、家长、老师、学生的重视,长此以往也导致教育价值观问题。我们的教育为发达国家或一个国家的发达地区输送了大量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外语流利的人才,促使了那些国家和地区的繁荣,然而却将本土社会遗忘了,现代学校的一切事情,从教科书到毕业典礼,从来不会使一个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感到自豪。他受到的教育程度越高,就越远离自己的故乡。对于故乡的生活,他一点儿也不感到有诗意。家乡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那样的陌生,他自己的祖祖辈辈所创造的文明,在他的眼里被看成是愚蠢的、原始的和毫无用途的。他自己所受的教育就要使他与他的传统文化决裂。这种现实迫使我们反思,现行的教育究竟承担了什么使命。目前国家统一考试中没有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考查,应想办法在国家统一考试中增补此类内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形成性评价,调整教学评估观念,尝试各种评估方式,尽量使评估真实地反映学生所做出的努力和其真实的行为表现,教师通过不断收集学生的资料,与学校、社区和家庭进行交流,设计实际学习机会,让家长、其他教师以及学生本人也参与评估,帮助学生健康地成长和发展(罗少茜,2003:6)。
六、社会支持
校本课程更重视自主学习、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学生成长,这些需要求助社会。地方政府应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有力支持。目前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忽视有机结合,校外教育應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而不是翻版。网吧、娱乐中心荆棘丛生,没有起到社会教育应有的作用。基于社会性软件的网络学习共同体自由、开放、灵活,便于教师共建、共享英语数字素养教学资源,便于教师自主开展跨学校、跨地区的协作教学与评价活动,同时也便于学生跨校、跨专业协作完成基于数字资源的研究项目,对于促进英语数字素养的教学与评价的发展具有很大潜力(张薇,2013:135)。但是目前这类资源没有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普及。
七、结论
英语校本课程符合英语任务型教学理念,因此很有开发的必要。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整体规划的需要,目前它的开发和应用问题重重,但随着社会发展,新课程改革推行,总会得到解决。校本课程是一种选修课程,与国家课程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并非每个科目都要开发出一个校本课程来,要注意处理好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间的关系。同时,校本课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是过去课外活动的课程化,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存在交叉性,彼此可以包含对方的课程内容,依据新的课程计划,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以结合起来安排和使用,以达到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平顶山学院)
参考文献
[1]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