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cher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而且要在课前多动脑筋,注意对教学手段的扬长避短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手段 初中语文 学习兴趣
  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主要动力是来源于学生学习的需求。如果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新信息产生巨大矛盾时,那么学生便会有解决问题的需求,这样一来,就有了学习的动机。然而,有效的教学提问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项主要方法,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调整教学方法和侧重点,学生通过提问能更全面的掌握课堂内容,也增强了自身的理解表达能力。充分利用好课堂提问的环节,能有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跟随老师上课的步伐,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的进行思考,充满睿智、生动有趣的提问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与质量,并且带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者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上海的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者在此基础上,接着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
  二、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刚脱离小学松散学习环境,并没有完全从自由、散漫的环境中走出来。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常常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然而,教师只依靠批评教育的方法是不能做到使所有学生注意力集中的。针对此现象,教师要采用提问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一来,学生才可以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整理自己的思路,集中精力,从而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小橘灯》一文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如果让学生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原因,可以这样问:“小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住,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继续问:“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有的学生会说“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第一处的“曲问”, 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在此处“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所以说,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钱梦龙先生在教学中的“曲问”,可以说是创造了提问的最高艺术境界。他在讲授《愚公移山》一文中就有两处成功的“曲问” (就是关于“龀”字和“孀”字的理解),结果效果是明显的。因此,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提升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实际上,课堂提问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学生要组织自己的语言发表其见解与观点,这样一来,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胆识,又能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切实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课堂的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一些语言基础知识,而且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在課堂教学中,首先找到课文中的矛盾重点,然后先从课本内容进行提问,再结合生活中存在的类似问题引申到对生活、社会热点等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打开思路去联想,而不仅仅局限在课文所讲述的故事情节中考虑问题,从而缩短课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这要求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保证同学们对问题想回答,能回答,让学生兴致高、情趣浓,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是不只一种划分的,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它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它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的集中反映,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冯春燕.自读课教学浅议[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7(03).
  [2]郑晓刚,邓彤.自读课: 教什么与怎么教[J].中学语文教学,2010(04)
  [3]刘景慧.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法探究[J].新课程(中学版),2009(11).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造就适应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中央领导同志已明确提出要对年轻一代加强德育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已经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承担起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在近几年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的亲身感受,结合多年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于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深有感触。现在,就如何让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走向生活,
在我们生活的时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担负着培养下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所以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
摘要:为了加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首先要认识品德结构。其次,从品德结构上推出德育途径即: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搞好大学生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 德育 品德结构 途径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德育,对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于如何加强和完善德育的措施、方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笔者拟从品德结构的角度谈谈加强德育的途径问题。  我们认为
欢迎走进人类的朋友——狗,历史遗迹可见狗与人类共同生活的时间久远。油画家格罗姆在1860年画下了一幅栖身狗洞与狗对话的第欧根尼。这幅画深深的打动了我,于是使我有了为倡导和谐社会,善待动物,保护环境,呼吁大家文明养狗的想法。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们就赋予狗无比崇高的殊荣,认为他们是诚挚的学者和值得尊敬的动物。其中创立犬儒学派的哲学家第欧根尼甚至为自己取的昵称就是希腊语中狗的意思。他希望表达的就是人类
【摘要】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是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但是当前历史德育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德育教学实效性不理想。本文试图找出其中原因,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探索出一条提高道德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挖掘历史中的道德因素,通过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教学方法、手段,使学生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有用人才。  【主题词】中学历史 道德教学 实效性 问题及对策  道德是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为了维护共同利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行各业竞争力的剧增,就业市场上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主要表现在知识、技能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这两个方面。国家教育部响应号召对学生各个方面进行了素质教育的培养。音乐课作为一门审美教育,优化初中音乐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从更深更高层次上理解美、把握美、感受美、表达美,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学 方法 策略  一、当前初中音乐教学的问题  1、教学
【摘要】文章以下午第一节课的高中语文课的课堂管理为研讨对象,结合相关案例与案例分析,探究有效的课堂管理的方式。笔者认为巧妙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课前准备状态,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强烈的心理期待投入课堂教学是实现有效的课堂管理的前提与基础;良好的教师素养和独特的教师人格魅力,是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课堂管理的重要条件;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环节安排与课堂动态生成,是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课堂管理
【摘要】长期以来,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学,面临不少的困难,严重束缚、影响了我们正常的教学,尤其是在农村学校。为改变这一困境,我们广大历史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采取了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还不尽人意。我也不例外,积极行动起来,参加教学改革,改变这一困境,提高我的教学效果。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教学,觉得自己的几点教学方法很有效,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所任班级的教学面貌。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当前,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记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的提问一直都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手段,并且直接关系到了一堂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在语文的课堂提问里面应该怎么样将其艺术性很好地体现,并且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成果,这应该是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勇于实践和认真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课堂 提问  在课堂教学上,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看法不无道理。